手機產業的產銷鏈條十分完備,乍看之下進入門檻不高,但如何讓消費者接受一個全新品牌,這考驗著李書福的智慧
文 |《財經》記者 李皙寅
編輯 | 施智梁
李書福的手機誰來造?這一問題的答案正逐漸清晰。
36氪報道稱,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紀時代”)正與手機廠商“魅族”接觸洽購,目前處于盡職調查階段。
雖然向吉利控股集團及星紀時代方面求證,對方回應稱:“對市場傳聞不予置評,星紀時代高端手機研發業務正在有序進展,我們希望打造開放融合的生態伙伴關系”。但是《財經》記者從相關交易的知情人處確認如上信息屬實。
雖然是行業新兵,但星紀時代并非“沒有故事的女同學”,《財經》記者此前曾獨家爆料李書福有意造手機,招兵買馬組建團隊。彼時,恰好與小米雷軍造汽車的新聞遙相呼應,要怎么造手機?為啥造手機?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熱點。
2021年9月28日,由李書福創辦的星紀時代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進軍手機領域。此前據媒體報道,該項目總投資逾百億元,計劃2023年推出手機產品,生產或由富士康代工。
“這是基于現實的考量。借助手機能直面用戶,改進人車交互體驗;同時,推動公司數字化轉型,讓自己從造車公司變身科技公司。”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告訴《財經》記者。
“造手機沒想得那么難。”野村綜研(上海)咨詢有限公司通信和ICT事業咨詢部總監陶旭駿告訴《財經》記者,手機設計、代加工業很成熟,汽車電子和手機行業人脈大量重合,李書福攢局入場并不困難。難點在做好供應鏈,在同質化競爭嚴重的市場中做出特色。
當小而美遇到大而全
魅族手機也曾有過年銷2000萬臺的巔峰時刻。如今據BCI公布的數據,2020年12月28日至2021年1月31日,魅族的市場份額僅剩0.1%。去年底,魅族官方社區還公告稱,Flyme的手機云備份即將停運。
不過,擅長于產品定義的魅族仍有不少自己的擁躉,不少粉絲這幾天密集關注了吉利控股集團的官方微博,并在各種內容下留言,提出了對未來魅族的期待,從產品、營銷、組織架構不一而足。
“怎么說呢……就用三個字來形容我目前的心情吧,那就是‘爺青結’。”談及對魅族被收購的新聞,剛過而立之年,目前在一家地方黨報擔任記者的王先生面無表情地說道。
“我第一次接觸魅族手機,是大三時買的MX2。”回憶起十多年前初購魅族手機的經歷,王先生仍然歷歷在目。“當時我有兩個選擇,一個是MX2,一個是小米2。盡管要貴400塊,但我毫不猶豫選擇了魅族,就是因為在國產安卓手機剛剛興起的時代,魅族的設計是最有調性,最有審美的。”
前兩天,王先生照例在網上搜尋新聞的時候,魅族即將被吉利收購的消息映入眼簾。王先生放下手中的咖啡,盯著電腦屏幕,一時語塞。“這是沒辦法的事,‘小而美’在時代的浪潮面前,實在不是一個能在紅海中屹立不倒的武器,”王先生這樣告訴記者。“我知道這一天早晚都會來的。這樣的結局,已經是最體面的一種了。”
雖然外界口中總說“吉利造手機”,但星紀時代和吉利系資產沒有直接的股權關系,故說是“李書福造手機”更準確。根據天眼查檢索可得,吉利集團(寧波)有限公司是星紀時代的第一大股東,持股32.3%,另據受益所有人顯示,李書福最終受益股份為57.85%,沈子瑜為15.13%,王勇為6.29%。值得留意的是,自通信及智能車機出身的沈子瑜,此前就曾與李書福多次合伙,涉足智能座艙、大算力芯片再到如今的手機。公司總經理王勇也是通信圈老人,曾任中興通訊副總裁。當然,作為吉利的締造者和掌門人,李書福肯定會借助吉利的產業優勢。比如,借助吉利和沃爾沃兩者生態圈內設計、研發、高端制造、產業鏈管理的經驗,提升手機的高端感;同時,手機肯定會深度契合吉利產業,比如智能座艙、低軌衛星等業務。
“在如今分秒必爭的時刻,有助星紀時代項目加速落地。”獨立TMT分析師付亮對《財經》記者分析稱,魅族仍有一定的規模,星紀時代吸收這類的企業,一方面,吸納魅族的產研能力,尤其是產品定義特長;另一方面,能夠迅速搭出一個造手機的完整體系架構。
“沒想得那么難。”陶旭駿告訴《財經》記者,手機設計、代加工業很成熟,汽車電子和手機行業人脈大量重合,李書福攢局入場并不困難。難點在做好供應鏈,在同質化競爭嚴重的市場中做出特色。
李書福為啥造手機
梳理產業版圖可得,無論作為母體的吉利控股集團,專注汽車的吉利汽車集團(0175.HK),還是用資本和戰略投資孵化前瞻項目的吉利科技集團,吉利圍繞出行領域的布局越來越廣。但在面向終端消費者環節,或許還需要一個串聯一切勾連企業與消費者的鑰匙。產業觀察者丁少將告訴《財經》記者,作為全時在線且緊貼用戶的終端,現階段手機再合適不過了。
業內也有觀點對李書福布局手機等多重業務表達了疑惑,擔心多元化布局分散主業競爭力。但仔細梳理李書福及吉利系的布局可得,所有業務依然圍繞交通出行的各種形態及上下游產業鏈,吉利試圖通過資源外溢的優勢,挖深護城河。
伴隨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汽車的身份加速轉變,“車”的屬性逐漸降低,體驗、交互、科技的屬性逐漸增強,未來的汽車會更像一個機器人。威爾森智能網聯應用中心總設計師竺大煒告訴《財經》記者,未來的智能汽車有了L5級的自動駕駛,或許會演化為移動的生活空間,內容會隨著乘客、位置、出行目的而變化,人們在這里生活的時長可能會超過家和公司。
這就導致汽車未來的形態必然會發生重大變化,車的出行屬性會不斷弱化,作為機器人的科技屬性正在不斷增強。在這一背景下,據《財經》記者了解,2020年下半年,吉利全面梳理了集團各條業務線和公司,按照不同屬性,更新了條塊溝通體系,理順了匯報關系,跨部門協通合作成為新的發展重心。
有觀點認為,李書福造手機是面對“雷軍們”進攻而做的防御。但據《財經》記者了解,動念想造手機的車企大佬遠非李書福一人,他們的野心更大:不是和互聯網造車企業互搶地盤,也非看重手機制造的軟硬件利潤。
李書福希望用手機串聯自身業務。在武漢市舉行的簽約儀式上,他直言,手機能鏈接車聯網、衛星互聯網,打造豐富的消費場景,做強生態圈,為用戶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萬物互聯的多屏互動生活體驗。此外,吉利試圖融合衛星互聯網與5G,連接移動終端、車聯網、衛星互聯網三者,形成全新商業生態。
短期來看,手機和智能座艙間能互相賦能;長期來看,無論是手機還是智能汽車,本質是殊途同歸——變成一種消費者不離身的智能硬件,不僅是讓人的意識永不下線,身體也能一直在路上。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