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不言
來源:奇偶派(ID:jioupai)
今年以來,AI企業紛紛開始向二級市場發起沖刺。
雖然已是深冬,但AI市場似乎仍舊火熱。
1月初,“AI四小龍”的大哥商湯科技上市后的熱度還未消,有著”AI+制造”第一股之稱的創新奇智又來了。
雖然屬于同一賽道,但創新奇智不僅名氣不如商湯科技,還被搶了上市先機。
那么,在商湯科技亮眼的表現之下,布局差異化細分領域的創新奇智后續市場表現又會如何了,我們通過以下三個問題來分析:
1.創新奇智為何沒有蹭元宇宙熱點?
2.創新奇智華麗的數據背后到底是一家怎么樣的公司呢?
3.與商湯相比,創新奇智的優勢在哪里?
不要未來元宇宙,只要現實李開復?
要說今年資本市場最火的概念有哪些,肯定少不了元宇宙。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無論相關的、無關的,一律先“元宇宙化”了再說,儼然一幅萬物皆可元宇宙的情景。
作為元宇宙基礎技術之一的AI當然也不遑多讓。
曾經一度被市場熱捧的AI,近年來困于技術始終無法找到規模化的應用場景,本已逐漸被資本冷落。但隨著元宇宙概念的爆火,元宇宙所描繪的場景給AI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AI公司當然是選擇趁熱打鐵,紛紛轉向元宇宙,其中一些公司也因此迎來了發展的高光時刻。
有中國AI第一股之稱的商湯科技,在元宇宙的加持下,僅僅上市4天便創造了一場股價翻倍的資本盛宴。盡管目前有所回落,但相比發行價也足足上漲了80%,市場對于AI股的熱情似乎很高。
而繼商湯這只獨角獸后,同樣是AI公司的創新奇智也遞交了招股書,開啟赴港上市之路。
與商湯科技上市在招股書中多達47次提及元宇宙不同,創新奇智對于元宇宙只字不提。實際上,創新奇智主動放棄元宇宙光環加持,只因為背后有一位提起創新奇智就不得不提的“人工智能先行者”,那就是李開復。
創新奇智是李開復旗下創新工場所孵化的人工智能公司,李開復同時擔任董事長一職。公司主要面向企業級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市場提供全棧式AI產品和解決方案,在IPO前已經成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
作為資深人工智能科學家,李開復個人長期從事人工智能的研究和觀察工作,擁有大量的人工智能行業從業經驗,他也因此被稱為“人工智能先行者”。
2009年9月,李開復從谷歌離職,創辦了創新工場,并擔任董事長兼CEO。在12年的時間里,創新工場下注400余個項目,涉及整個AI產業上下游,投中20多家估值超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成績斐然。
除了此次即將上市的創新奇智以外,創新工場還投資了曠視、第四范式等AI獨角獸。
正是有了豐富的AI產業資源積累,在創新奇智成立之初,李開復便表示要實現三年上市的目標。
如今,創新奇智即將在農歷新年之前完成上市,短短三年便實現了從創立到上市的過程,這與背靠創新工場與李開復有著莫大的關系。
或許這也是創新奇智在萬物皆可元宇宙卻唯獨不蹭熱點的底氣。
那么,緊隨上市不久的“元宇宙公司”商湯科技,并帶著李開復光環的創新奇智到底成色幾何呢?
性感背后的干癟現實
營收倍數增長,增速放緩
如今,數字化經濟已經成為我國長期的政策導向,中國AI的市場規模也毋庸置疑。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于2020年達到了1858億元,占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的12.2%,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0457億元,占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的20.9%。
而創新奇智面向的企業級AI市場同樣是千億級別的市場,2020年中國企業級AI市場的市場規模約1394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約836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43.1%。
如果再往下細分,按行業垂直領域劃分的收入來看,截止2021年9月30號,制造業和金融業合計占比達到了85%。意味著AI+制造和AI+金融是創新奇智主要收入來源。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產業配套最完善的制造業體系,“中國制造”在全球范圍內的占比超過35%。
而中國金融服務業隨著多項政府政策的出臺及金融機構對更加數字化、智能化的基礎設施的強力需求,IT基礎設施建設支出正穩步增長。
制造業、金融行業無疑都是十分具有前景的細分賽道。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0年中國制造業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已達約91億元,預計于2025年達到約64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8.3%。2020年金融機構的IT支出總額為1897億元,預期2025年將達到371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4.4%。
因此,無論從哪個市場維度來看,往前都是一片藍海。也正式在快速增長的市場帶動下,創新奇智的營收在過去幾年實現了翻倍的增長。
從2018年到2021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分別為0.37億元、2.29億元、4.62億元、5.53億元。但增長速度除了制造業之外,包含總收入增長在內均呈現放緩之勢。
身處細分市場龍頭,但市場分散、競爭激烈
據招股書中描述的競爭格局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創新奇智在中國企業級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市場AI技術驅動型解決方案提供商當中按收入排名第三,而排名第一的是商湯科技。
而在中國制造業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市場AI技術驅動型解決方案提供商當中,按收入計位列榜首。
若純看排名,創新奇智確實處于細分領域的龍頭地位,但從具體的市場份額來看,無論是商湯科技的1%還是創新奇智的2.1%,均未與其他公司拉開差距,市場格局較為分散。
在AI細分領域沒規模優勢意味著,數據規模、類型都將受到限制,進而導致算法訓練不夠。
而造成市場分散的主要原因在于AI市場激烈競爭的大環境,在創新奇智所處的賽道,不僅有AI四小龍,還有類似于華為、BAT等重量級的巨頭,此外,還有來自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科大訊飛等細分市場的巨頭,可謂四面楚歌。
而另外一個原因則涉及到下面將要提到的公司參與市場的方式問題。
業績依賴于系統集成商,上下游議價能力不足
創新奇智在招股書中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表述,終端用戶聘用系統集成商來實施其項目乃屬行業常規,系統集成商會向我們這樣的公司采購硬件及軟件解決方案并以統一的標準為終端用戶實施集成解決方案。
據招股書數據顯示,創新奇智向系統集成商進行銷售的收入從2018年到2021年前三季度分別為0.05億元、1.36億元、3.51億元、4.07億元,占各期間總收入的15.3%、59.5% 、76.0%及73.6%。
實際上,創新奇智是作為系統集成商的分包商參與市場,主要業績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系統集成商。而AI行業激烈的競爭狀況與系統集成商形成了N對1的格局,AI技術的同質化將導致很容易被其他公司所替代。
這一點從應收款項的情況便能看出端倪。從應收款項的明細中可以看到,質量較高的應收票據占比極低,主要為應收賬款。
此外,應收款項周轉天數持續上漲,從76天增長到137天。應收款項周轉天數的增長,意味著資金被下游公司占用的時間變長,這是公司在上下游議價能力弱的一種表現。
下游的系統集成商擁有更多的主導權,也就有了更多的選擇權,這可能也是AI市場格局較為分散的另一個原因。
而對于AI公司來說,將面臨來自同樣擔任系統集成商的其他分包商的潛在競爭。如果公司在產業鏈中的競爭力不足,那么這種依賴系統集成商的市場參與方式會讓公司的營收具有不穩定性。
客戶不穩定、增長乏力
在客戶方面,創新奇智也有著AI行業的通病:收入集中度高、不穩定、增長慢。
2018年、2019年、2020年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創新奇智來自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 38.8%、29.3%、42.1%及44.3%。
而相比收入集中高更值得關注的是,前五大客戶每年都不一樣。客戶的頻繁變更會讓公司的收入缺乏連續性,更像是一個項目制的公司。
雖然在招股書中強調服務客戶總計達到了400位,但實際上這兩年客戶數分別是150個、157個,幾乎沒有增長。因此,收入的增長主要依靠客單價的提升來帶動。
招股書顯示,2020年,制造業和金融業的每名客戶的平均收入同比分別增長了61.5%和209.1%。但這種增長方式顯然是不可持續,增長瓶頸非常明顯。
倘若創新奇智不能留住現有客戶或者吸引新客戶,那么收入增長的預期將大打折扣。
毛利率腰斬、盈利困難
創新奇智雖然在營收上實現了翻倍的增長,但毛利率卻近乎腰斬,同行業墊底。
從招股書給出的毛利率情況可以看出,毛利率從2018年的62.9%降低到了2021年的30.9%。
創新奇智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包含了軟件和硬件,通常情況下,軟件的毛利率更高,容易標準化,后期維護成本低;而硬件通常為重資產,現金流不好,毛利率低,而且大多都是訂單制,沒有連續性。
從公司按服務劃分的毛利率明細中也可以看出,純數據解決方案服務的毛利率除了2019為60%,其他區間均高于70%。因此,可以斷定創新奇智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中,硬件占比很高。
雖然,在招股書中并沒有寫明產品和服務的具體類型和比例,但采購數據似乎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
在2018年的五大供應商詳情中可以看到,設備的購買總額占比較低為24%左右,但從2019年開始,設備和硬件組件的購買總額占比開始大幅提升,均超過了購買總額的50%。這正好對應上了毛利率在2018年還是62.9%,到2019年便腰斬到30%左右。
在公司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類型這一點上,創新奇智與商湯等公司軟件占比高,硬件占比低情形正好相反,并最終導致了遠低于同行的毛利率。
而毛利率低下將直接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招股書顯示,創新奇智從2018年到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的虧損分別為0.71億元、2.48億元、3.61億元、4.38億元。
雖然虧損已經成為了行業共識,但盈利難仍是AI公司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不管怎么說,創新奇智如今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有了商湯科技成功上市的前車之簽,市場資金將不會再對AI公司的定價和前景感到焦慮。那么,創新奇智能再次受到資本的熱捧嗎?
還值得追嗎?
創新奇智和剛上市不久的商湯科技同屬AI賽道,那么可以對比一下。
創新奇智已于本月20日結束了新股申購,最終融資申購倍數為8.37倍,高于此前商湯科技5.18倍的融資申購倍數。雖然在募資額度上有差異,但也表明市場對于AI公司的熱度還在。
基石投資者上,創新奇智只有寥寥兩家,領投的是一家私募機構,據悉創新奇智是其第二只基石股,而另一個則是老股東軟銀,且兩家基石加起來比例還不到20%。基石投資者數量與占比有時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該公司受機構追捧的熱度。
從目前分散的市場格局來看,還沒有出現具有絕對規模優勢的競爭者,那么,現階段比拼的仍是技術能力,也就是說,研發能力仍是目前AI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在研發投入上,從2018年到2021年前三季度,研發開支分別為0.28億元、1.13億元、1.81億元及1.77億元,占總營收比重分別為77%、49%、39%及32%。
而商湯、第四范式、依圖、曠視研發費用占比都在60%以上,其中,商湯2020年研發占比71.2%。創新奇智在研發投入上顯然并不算高,且研發費用比重正逐年下降。
在研發配置方面,創新奇智研發人員數量占比約50%,與行業水平相當,但公司體量較小,目前只有約200人,而行業龍頭商湯科技已超三千人。
從營收上來看,創新奇智不僅低于商湯科技,還遠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好在由于規模小,在營收增速長表現優秀。
目前150億估值對比商湯2300億左右的估值也著實不算貴,不及商湯的十分之一,但營收規模相差甚遠、研發投入也有較大差距,何況商湯還有著國資的背景。
但正如前述提及的,商湯上市后的良好表現將使市場資金不再對AI公司的定價和前景感到焦慮,商湯帶起來的熱度勢必也會給處于同一賽道的公司帶來正面的影響。同時,創新奇智背后還有人工智能行業大佬李開復背書,也算是一大亮點。
此外,創新奇智一旦上市便會成為AI+制造業第一股,雖然市場份額分散,但搶在其他AI公司前上市仍會形成一定的頭部優勢。
寫在最后
從2018年創新奇智成立到上市還不足4年時間,伴隨著AI市場的快速增長,創新奇智也實現了營收的快速增長。
但很顯然其商業模式還未定型,從賣軟件與服務逐漸向賣硬件傾斜,這也直接導致了毛利率的大幅下滑。
同時,激烈的市場競爭加之分包的市場模式,使其在產業鏈中處于較為弱勢的地位,業務缺乏連續性也給營收的增長埋下了隱患。
然而,這些似乎都沒有影響到市場對于創新奇智的熱度,不得不說,商湯的上市的確開了個好頭。
雖然身處同一賽道,但仍有著諸多的不確定性。如果商湯能夠延續目前良好的走勢,創新奇智上市表現或許值得期待。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