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原標題:亞馬遜Kindle退出中國市場?
1月4日,有消息稱Kindle或準備退出中國市場,目前其官方旗艦店大部分產品均顯示無貨。雖然這個消息并未得到證實,但在這個傳聞背后,是電子閱讀器市場躊躇不前的尷尬處境。十幾年來,網文市場和電子書市場的規模逐年增長,手機閱讀形式仍然占據“王者”地位,電子書閱讀器卻被不少網友用來“壓”泡面,淪為雞肋產品。如何讓這類產品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已經是企業們不可回避的問題。
網文帶動閱讀器發展
關于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聞,亞馬遜中國回應稱:“我們致力于服務中國消費者。消費者可以通過第三方線上和線下零售商購買Kindle設備。Kindle電子書閱讀器深受消費者青睞,部分機型目前在中國市場售罄。”此外,該公司強調,客戶服務和保修服務不會變。
北京商報記者觀察到,亞馬遜中國官網上的Kindle全線產品都顯示無貨,京東的Kindle官方自營旗艦店同樣出現大面積無貨現象,僅剩一款價格為658元的青春版電子書閱讀器在售。至于淘寶平臺,據悉,Kindle的官方店鋪早在去年就已經關閉。
至于缺貨的產品后續還會不會補貨,京東客服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這個暫時沒有接到通知,建議關注下我們店鋪,有貨會通知您。”
亞馬遜算是第一批吃到電子書閱讀器紅利的企業。2007年11月19日,第一代Kindle上市,僅上架5個半小時就被搶購一空,不過當時亞馬遜并未急著讓Kindle進入中國市場,而是等了五年多的時間。
2013年6月,Kindle正式進入中國,銷量遠超預期;到2016年底,中國已經成為 Kindle 全球銷售的第一大市場;到2018年,Kindle電子書閱讀器在中國累計銷售已達到數百萬臺。
除了Kindle,國內公司也盯上了這塊蛋糕,京東、當當、小米、掌閱等品牌都推出了自有品牌的電子書閱讀器。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2800家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含“電子圖書、電子書”,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電子書相關企業。
不過,和眾多國產品牌閱讀器相比,Kindle始終是銷量最高的品牌。有網友指出,二者的差距主要在于Kindle有豐富的書庫資源。
電子書閱讀器市場在國內的崛起,一方面是因為該產品的方便攜帶性,另一方面則離不開蓬勃發展的網文市場。《2020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市場規模達到249.8億元,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4.6億人,日均活躍用戶約為757.75萬人。
短期難擺脫小眾定位
然而,和手機、平板電腦等消費電子類產品相比,電子書閱讀器整體規模較小,且年比年增速緩慢。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數據,2014-2017年,電子書閱讀器市場規模分別為30億元、32億元、34億元和37億元,平均年增速在7%上下。
“主要原因在于,”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指出,“很多人并不存在對電子書閱讀器的單獨需求,當下可替代性產品較多,比如手機、平板電腦、PC等,電子書閱讀器可能永遠不會成為剛需產品,只是一個小眾產品,甚至可能還沒有Xbox、Playstation這些主機游戲機銷量高。”
在中國市場,Kindle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電子書閱讀器,而是手機。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達到4.94億,人均電子書閱讀量達9.1本。但其中,手機仍然是電子閱讀的主要工具。
手機早已成為人人必備的剛需產品,各式各樣的閱讀類App可供選擇,各種自產內容的閱讀平臺可供使用,比如晉江、長佩等,選擇手機閱讀,不僅能省下購買閱讀器的費用,還能閱讀到更多的書籍和內容;而Kindle雖然相比其他閱讀器擁有更多書籍資源,但用戶只能從系統自帶的商店購買,無法自行下載App,而且在網絡上下載的TXT文檔還需要轉換成mobi等格式,否則內容會有缺漏。當然,電子書閱讀器也有手機不具備的優點,即護眼功能。
未來,數字閱讀市場的規模有望繼續擴大。據艾媒咨詢數據,2018年以來,中國數字閱讀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0年數字閱讀行業市場規模已達372.1億元,預計2021年數字閱讀行業市場規模將達416億元。
那么,電子書閱讀器如何才能在國內市場站穩站牢呢?“電子書閱讀器企業要盡力服務好所有的受眾,也就是喜歡沉浸式閱讀和長閱讀的人群,然后做好內容的供給。”王超說。
北京商報記者還注意到,如今國內的廠商已經開始將電子書閱讀器和書寫筆記、語音轉寫、收發郵件等功能結合在一起,比如在電子書閱讀器市場深耕多年的漢王科技。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近期漢王科技發布的一款手寫電紙本產品1001,采用了安卓開放系統,能讓電紙書擁有更好的系統兼容性,像是使用不同種類的App用來聽歌、聽書以及做手寫筆記日程記錄等,讓其使用場景不再局限于讀書。
北京商報記者 石飛月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