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不是iPhone,貝索斯也不是喬布斯

Kindle不是iPhone,貝索斯也不是喬布斯
2022年01月05日 15:58 中國企業家雜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Kindle是一個不夠徹底的創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Kindle是一個不夠徹底的創新。  

  |《中國企業家》主筆 梁宵

  編輯|周春林

  頭圖攝影|肖麗

  開欄的話:

  市場風云變幻,企業潮起潮落,尤需冷靜觀察。即日起,《中國企業家》推出評論專欄《陶然觀察》,針對商業世界的熱點、事件,保持敏銳觀察,呈現鮮明立場。我們將在這里,與您一起傾聽、評述、思考。期待在這里與您目光交匯、思想交融。

  一則“Kindle大面積缺貨,將會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讓這款網紅電子產品的命運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

  面對傳聞,亞馬遜官方的回應顯得模棱兩可:“Kindle亞馬遜提供的高品質客戶服務和保修服務不會改變。”不過各種跡象表明,Kindle的“消失”早就進入了倒計時:

  2021年10月份,Kindle天貓官方旗艦店關閉;而在更早,被寄予厚望的Kindle在亞馬遜的年報中已沒了蹤影,最后一次是在2018年的年報中簡單帶過。而直到現在,Kindle的銷量和收入也是個謎。當年喬布斯就抓住這一點調侃道:“他們從來沒有公開過Kindle的銷售數字,而一般來講,如果某款產品的銷量甚佳,我們公布都來不及。”

  締造了蘋果偉業的喬布斯似乎確有資格奚落同行,這兩款產品的命運走向,倒是一個有意思的對比。

  2007年,Kindle與iPhone同年登場。兩者都肩負著創始人顛覆行業的野心和憧憬:喬布斯預言iPhone將“重新定義手機”,而貝索斯則放言Kindle“讓所有賣紙質書的人都失業”。結果早已水落石出——前者不僅開啟了智能手機新時代,更影響了人們的衣食住行;而Kindle不僅沒能消滅紙書,自己則越來越退縮到智能手機上的一個APP圖標。

  兩個在誕生之初同樣被寄望為“劃時代”的產品,為什么Kindle的路卻越走越窄,而iPhone卻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實際上,伏筆從胚胎萌生之際就已埋下。盡管兩者的創新驅動都與iPod有著或多或少的關系,衍生邏輯卻全然不同:對于喬布斯而言,因為看到手機出現了內置音樂播放器,所以他在蘋果iPod銷量大漲的時候就開始擔心“手機會最終搶了飯碗”,由此生發了跨界做手機的念頭;而對于貝索斯來說,已經眼看著亞馬遜音樂業務收入被iPod蠶食,為了避免圖書業務重蹈覆轍,所以推動了Kindle的研發——實際上就是圖書界的“iPod”——結果,就像iPod功能被手機吸納一樣,Kindle最終面對的也是同樣的宿命。

  戰局早已揭開過一角。在Kindle電子書一炮走紅之后,市場一度出現電子書閱讀器的跟風上市,并在2011年達到出貨量的高峰,但2012年隨即迎來急速下滑的拐點——這一年也正是蘋果自己推出的iBooks經過iPad試水后,在iPhone上開始同步的時期。

  其次,不同于喬布斯做手機的一往無前,自網上零售業務起家的亞馬遜轉向硬件,業務邏輯上的巨大鴻溝、設備研發和生產上的持續投入,導致貝索斯對待Kindle的態度更偏向于“口頭堅決”而“行動猶疑”。在回應市場對Kindle的燒錢質疑時他就曾表示:Kindle是以成本價售出,因為是靠服務和內容賺錢;不過不會在硬件上貼補太多,因為如果用戶不使用的話,損失就白蒙受了。

  這種“心態”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貝索斯一直奉行的“飛輪理論”——更低價格吸引更多用戶,更多用戶帶來更強議價,由此帶來的價格優勢進一步增強用戶籌碼——盡管在網上書店、AWS云業務上行之有效,但在Kindle業務上卻沒能施展,尤其是在中國市場,“飛輪”正遭遇越來越大的阻力。

  首先,價格競爭力正在受到打壓。不同于亞馬遜單一的賣書邏輯,本土競爭者可以借助更多樣化的交互手段、書籍銷售之外的生態收入等攤薄運營成本,而已經在中國市場業務單薄的亞馬遜在這方面則缺乏騰挪空間;其次,在用戶體驗上,即便是Kindle的粉絲也對其使用感受頗有微詞,吐槽其為“佛性”升級——不僅迭代周期長,而且bug修復慢,與及時響應市場需求的本土閱讀APP相比,Kindle的吸引力進一步弱化。

  在知乎問答上能看到很多資深Kindle用戶從不舍到離開的心路歷程,包括筆者在內。曾經的熱愛在現實面前被消磨,最終與Kindle漸行漸遠,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某一次的難以隨身攜帶,或是因為Kindle上的閱讀筆記難以完整導出,或是偶然發現手機閱讀APP更加方便好用,當然,也有相比之下覺得Kindle電子書定價貴了,內容少了。

  而喬布斯當年的另一句話似乎也預示了Kindle如今的結局,“未來屬于通用型設備,用戶很可能不會為專用型設備買單。”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Kindle是一個不夠徹底的創新。一方面,它目的在于擺脫紙書的物理束縛,但傳統的賣書邏輯依然在束縛它的運營模式;另一方面,它希望改善閱讀體驗,卻沒有基于同樣的互聯網思維,不斷更新與優化設備和用戶之間的交互體驗,從而導致用戶流失。

  這個問題在當前Kindle的手機APP版本上依然如故。長此以往,Kindle失去的,或許不僅是電子閱讀的硬件之爭,甚至在智能手機的閱讀APP上,都難以保留“一席之地”。2007年貝索斯在亞馬遜的第11封致股東信中,隆重并飽含深情地推出Kindle,希望其“正如其名‘點燃火焰’,改善閱讀世界”。如今人們的讀書熱情猶在,Kindle的火焰卻已然黯淡。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