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曹遠征:中國要變發達國家,這些問題需提前布局 | 大道直行

對話曹遠征:中國要變發達國家,這些問題需提前布局 | 大道直行
2021年12月28日 08:00 新浪科技

  本期嘉賓:

  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 曹遠征

  劃重點:

  1、2035年中國GDP要翻一番,中國要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基本問題現在要開始布局安排。

  2、發達國家其實也在醞釀著貨幣政策轉向,貨幣政策抽緊將變成一個大概率事件,大概明年會看到這樣的現象。

  3、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大概是前低后高,整個態勢是回歸潛在增長率,預計在5.3%到5.5%之間。

  從青海省無線電一廠的車間,到國家體改委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院,再到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作為中國經濟學家中承前啟后的一代,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曹遠征在接受《大道直行》欄目專訪時稱自己“趕上了三個第一屆”——第一屆工農兵大學生、改革開放后第一屆碩士和第一屆博士。

  他親身經歷了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也一直在關注和思考中國經濟的每一次脈動。他直言,過去的經驗會為未來提供更好的借鑒,但還需要有新的長征去開創。

  25個“穩”字背后的意義

  日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22年經濟工作明確了基調。會議提到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字在會議文件中多次出現。如何理解這個“穩”背后的含義?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公報中,‘穩’字出現了25次”,曹遠征研讀非常細致,他說,“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跟過去的工作方針是一樣的,在2019年以前,也都是講穩中求進,但這次出現的頻率跟過去相比是比較高的。”

  他認為這恰巧說明了一個事實,就是中國經濟正度過疫情周期,進入新的周期,這個周期是回歸到常態,到2019年那樣的經濟增長周期。

  “2019年遇到的問題還是經濟下行問題,所以叫穩字當頭,要穩增長,穩中求進,現在這個問題重新顯現,只不過跟那個時候相比,可能問題變得更復雜一點”,他表示,所謂“復雜”,就是目前是兩個周期疊加,疫情的周期和傳統周期疊加,跨周期是跨這兩個周期。

  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全球都出現了疫情周期,受疫情沖擊,經濟下行,為了緩解經濟下行的傷害,就需要寬松的宏觀經濟政策,包括貨幣政策進行對沖。疫情減緩,經濟就開始恢復,寬松政策的必要性開始降低。如果疫情進一步緩解,經濟恢復程度更好,政策就必然醞釀退出。但現在疫情又沒有完全過去,特別是出現了奧密克戎,未來會怎么樣?

  曹遠征認為,隨著各類政策的推出,經濟開始常態化,過了疫情周期,進入了一個新的常態,這個常態就是2019年的情況。“但因為疫情周期沒有完全過去,還需要逆疫情周期的調節,但還得跨一個經濟周期,下一個周期是穩增長的過程,這兩個周期疊加在一塊兒,就出現了現在的情況。”

  “經濟工作是特殊的局面,需求收縮,外部沖擊,預期轉弱,這三個因素疊加在一塊兒,穩增長的壓力變大,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就自然而然變成工作的方針。”他說。

  財政政策要考慮提前布局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要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是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提到的,應該如何理解這句話?

  曹遠征認為,提升財政政策效能,實際上指兩個方面。“一個是逆周期,先得有穩經濟增長的辦法,什么辦法?通常看來,比如說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比較緩慢,尤其是房地產投資下滑得比較厲害,能不能提前在基礎設施上做一些投資,對沖房地產下滑的壓力,這是一方面,這是逆周期。”

  “但更重要的是第二個方面,要從未來考慮,特別是到2035年中國GDP要翻一番,中國要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基本問題現在要開始布局安排。”

  他表示,大概今年中國的人均GDP會達到1.2萬美元,離高收入社會標準很近了,隨著高收入社會的到來,人們的消費習慣、生活方式都在變化,特別是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養老、醫療、教育等等都變成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了,這是有民生性的基礎設施,必須得政府提前考慮和提前投資。

  “比如,現在大家意見比較多的幼兒園、小學,這可能都是需要提前考慮布局的,這是長遠性的問題,為今后中國現代化發展奠定基礎。現在正是逆周期的時候,這些能不能提前安排,做得更多一點?”

  他還指出,基礎設施投資還不僅僅是指硬的基礎設施投資,不僅僅是指“鐵公基”,“實際上跟城市、跟老百姓生活相關的基礎設施投資可能更為重要、更為必要,它也是改善消費環境來提升消費。”   

  “最重要的是市場主體得有活力”

  對于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向,曹遠征認為,兩點最重要。“第一就是穩健,經濟下行,貨幣政策應該放松,但它是穩健的。”

  他坦言,因為經濟在下行,但物價在上漲,全世界都開始擔心會不會再出現滯脹,全球的貨幣政策開始醞釀轉向。“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7個國家加息,而且加息的不是發達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他們本來經濟增長就不怎么樣,現在物價漲得更快,于是對沖物價的重要任務就是加息。”

  曹遠征表示,發達國家其實也在醞釀著貨幣政策轉向,貨幣政策抽緊將變成大概率事件,“大概明年的宏觀經濟會看到這樣的現象。”

  對于中國來說,如何理解“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一些常用調控手段在2022年會不會有更多想象空間?

  他認為,中國的情況和其他國家不一樣,“盡管物價上漲,但并不是那么嚴重,最重要的是PPI在漲,漲幅很高,但零售物價指數、消費物價指數基本不動,漲得很低,所以傳導傳不過來,就帶來一個很大的問題,企業的成本在增長,售價在下降,企業的盈利能力會出現很大的問題,經濟增長就會變化。”

  “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保市場主體變成一個問題,”他建議,貨幣政策應該稍微寬松一點,“但企業的盈利前景不好,為什么要借錢?所以,寬松以后企業也并不一定會借錢,經濟也并不一定會增長,這時候核心問題是市場主體得有活力,有好的營商環境,它能看到前景,有一個強烈的預期,認為明年的日子比今年好,所以今天敢借錢,貸款才能下去。”

  曹遠征強調,最重要的是市場主體得有活力,“所以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很重要地講到了基于改革開放的政策,要激發市場活力。”

  他認為第二方面需要注意的是貨幣政策的結構化,“特別注意到它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再貸款利率率先下降0.5個百分點,支持小微企業。”

  “在疫情沖擊之下,小微企業是弱勢群體,變成市場主體中最脆弱的環節,特別是服務業中的小飯館、小旅館、小商店,疫情沖擊下,能不能存活變成問題。所以去年這些企業貸款是應貸盡貸、應延盡延。今年盡管疫情沖擊有所恢復,但政策轉彎不要太急,還應該保留過去的那些安排,同時還給再貸款優惠,鼓勵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不要過快地退出,對它的生存造成更大的壓力,這叫結構化。”

  他認為,穩健和結構化構成了明年貨幣政策的特色,“這樣既能保持貨幣政策不至于大水漫灌、過度放水,帶來物價上漲的壓力,同時又能精準支持到需要的地方。”

  預計明年經濟增長在5.3%—5.5%之間

  如何正確認識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中國經濟長期以來的重大課題。目前可能面對的風險和之前相比,有什么變化?

  曹遠征稱,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不僅說到防范風險,而且很具體,比如“精準拆彈”。

  他以房地產舉例:中國人口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過去預測大概在2025年左右人口可能零增長,但這個時間可能大大提前,從全球經驗來看,如果人口開始出現拐點,變成零增長或接近零增長,房地產一定是下行的。

  “這跟中國過去房地產發展的歷史背景完全不一樣,從1998年開始,中國的房地產一直在上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背景是中國人口一直在增長。如果人口不增長會是什么樣子?這變成一個問題。”曹遠征談到,2012年左右開始,新進入市場的勞動力在下降,每年下降大概兩三百萬人,這些人將來會結婚組成家庭,而婚房是中國的剛需,有了這個剛需,房價就會上漲,“如果婚房需求量下降,情況就發生變化,這個事情就發生在2015年。”

  他表示,在新增勞動力下降三四年以后,市場就變了,2015年出現了“三去一降一補”,“一去”就是去庫存,就是去房地產庫存。小地方房價不漲,但人口流入地區的房價是漲的,是結構性變化。“后來小地方的房子被消化掉了,其實就是政府擴大財政,跟棚改高度一致,就是貨幣化棚改,把房子消化掉。”

  對于某些房地產企業出現的問題,曹遠征表示并不意外。“這種擴張是很難維持的,棚改一旦結束,整個房地產銷售量會下降的,盲目擴張一定會帶來問題。而如果中國人口出現拐點,就不僅僅是過去結構性的問題,很可能在總量上都會出現一些困難。”

  “盡管不排除中國城鎮化過程還沒結束,人口還在向城市方向遷移,大城市的房價還會堅挺,但畢竟速度在減緩,這構成一個風險。”他說,“新的風險就需要精準判斷,也需要房地產政策配合。”

  對于2022年的經濟數據會在什么區間,曹遠征表示,明年大概經濟增長是前低后高的狀況,整個態勢是回歸潛在增長率,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大概是在5.5%左右。“預計明年增長大概是在5.3%到5.5%之間的位置上出現,靠近潛在增長。”

  他希望這樣的回歸能在2023年穩定下來,奠定“十四五”發展格局,為2035年全面建設現代化開一個好局。(劉麗麗)

  往期回顧:

  第一期:專訪真格基金王強:5年內,中國芯片將反超歐美 | 大道直行

  第二期:專訪金沙江創投丁健:人類左半腦,將被AI取代 | 大道直行

  第三期:對話清華大學張亞勤:AI發展應遵循3R法則 | 大道直行

  第四期:專訪周鴻祎:入局造車的互聯網企業太少了 | 大道直行

  第五期:專訪協鑫董事長朱共山:缺電主因是可再生能源占比偏低 | 大道直行

  第六期:專訪中科院院士湯濤:資本不要過分涉足技術研發 | 大道直行

  第七期:英特爾王銳:用短跑速度去跑馬拉松,有信心重回領先地位|大道直行

  第八期:專訪威馬董事長沈暉:沒有批評的企業,就意味著沒人關注 | 大道直行

  第九期:專訪徐工董事長王民:混改,一定要把骨干團隊“捆”到一起

  第十期:對話李開復:投資人不愿再為流量買單 創業公司該換換思維了 | 大道直行  

曹遠征疫情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