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會暴跌90%嗎?

特斯拉會暴跌90%嗎?
2021年11月19日 08:11 虎嗅APP

  作者|Eastland

  頭圖|視覺中國

  馬斯克“順應民意”,在一周之內套現約69億美元。特斯拉股票結束11周連漲(從680美元漲至1243.5美元),調頭向下,一度跌破1000美元。按照網友“批準”的減持計劃,馬斯克還要再賣1000多萬股。

  我們這一代人,有生之年看不到新能源的天花板,但不意味著可以透支未來。特斯拉高位回調說明個別選手被高估。

  知名空頭甚至暗示特斯拉可能會暴跌90%。特斯拉身系“美國國運”,在華爾街人心目中的地位今非昔比,即便深度回調也會在一年半載內“收復失地”。

  越過“生死線”—— 20萬輛/年

  2012年6月,特斯拉開始交付Model S;2015年9月,2012年6月,Model X、Model 3先后面世。

  2017年,三款車型合計交付10.3萬輛(其中Model 3 交付1764輛),銷售收入85.4億美元,凈虧損22.4億美元。當時多數人不看好這家公司。

  上海“超級工廠”的建設救了特斯拉——2018年簽約,2019年開工建設,2020年產能逐步釋放,三季度末達到25萬輛/年。

  到2020年Q3,特斯拉單季產、銷量分別達到14.5萬輛和14萬輛,環比增幅分別為76.8%、53.8%。再到2021年Q3,產、銷量分別23.8萬輛、24.1萬輛,產銷率102%。

  規模經濟是汽車工業的鐵律,概莫能外。特斯拉科技內核雖硬,年銷量10萬輛出頭的2017年幾乎虧到破產,年銷量超過25萬輛的2018年讓多頭看到曙光,年銷量36.5萬輛的2019年虧損率收窄至3%,年銷量超過50萬輛的2020年才算“溫飽”。

  截至2021年9月末,加州基地產能達60萬輛/年(其中Model 3/Y產能50萬輛/年),上?;禺a能45萬輛/年(全部為Model 3/Y產能),合計105萬輛/年。2021年10月,比亞迪新能源車單月銷量超過8萬輛,年化產能亦達百萬量級。

  2021年前三季,特斯拉累積銷量62.4萬輛,凈利潤33億美元,市值突破萬億美元。

  沒有燃油車生產經驗,直接研發、生產、銷售電動車,通常這樣的“玩家”被定義為新勢力。與“新勢力”對應的是比亞迪、上汽、北汽、廣汽等“擁抱”新能源車的燃油車生產企業。至于奔馳、寶馬、大眾等企業還醉心于從燃油車賺“最后一個銅板”,還在拿“48v輕混”自欺欺人。

  其實,年產數百萬輛的傳統車企推出新能源車具有“先天優勢”:一是不存在產能瓶頸;二是基建、生產設施、模具等方方面面都可借燃油車的“光”,成本比較容易控制 。新勢力從PPT起步,前期巨虧是必然的。

  特斯拉的歷程說明:“20萬輛/年”是生死線,“50萬輛/年”是溫飽線。新能源車玩家中,只有特斯拉、比亞迪跨越了這兩條線,并已突進到100萬輛/年這個“超級關口”。蔚、小、理差距實在太大,在銷量接近“20萬輛/年”之前沒必要關注。#只有炒作機會,沒有投資價值#

  薄利多銷是王道

  特斯拉財報披露銷量時,將Model X與Model S合并、Model 3與Model Y合并。Model X/S是高端產品,主打性能;Model 3/Y是“普惠”產品,主打性價比。

  早年的特斯拉,高端車型是絕對主流。到2018年Q3,Model 3交付5.6萬輛,占比達67%(當時Model Y還沒有下線);2019年Q3,高端車型占比降至18%;2021年Q3,Model 3/Y交付達23.2萬輛,占比96%。

  特斯拉將所有車型銷售額、成本合并披露,投資者無法算出每種車型的毛利潤率,只能做定性分析——

  2018年Q3,高端車型交付數占比33%,單輛售價、單輛成本分別為7萬美元、5.25萬美元,單輛毛利潤1.75萬美元,毛利潤率25%。

  2021年Q3,高端車型交付數占比僅4%,單輛售價、單輛成本分別降到4.8萬美元、3.38萬美元,單輛毛利潤1.46萬美元,毛利潤率提高到30%。

  盡管單輛毛利潤金額減少16.6%,但交付數增長187%。2021年Q3,特斯拉汽車銷售毛利潤達35.2億美元,較2018年Q3增長139%。

  特斯拉以高端產品打開市場的策略是正確的。

  一方面,身為“新勢力”,產能有限,敢于“吃螃蟹”的用戶也沒那么多。

  另一方面,推出精心打磨、凝聚諸多“黑科技”的高端產品,能夠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等公司站穩腳跟、產能逐步擴大再推出“親民”產品。消費者發現“高大上”的特斯拉能買得起,欣然解囊。

  蔚來首先推出售價50萬左右的ES8,與特斯拉的思路基本相同。

  但規模經濟是汽車工業的鐵律,要上規模就必須薄利多銷。頂級豪華品牌,法拉利、賓利、布加迪活得艱難,豐田、大眾成為行業翹楚。馬斯克想得很清楚。

  營收多元化的努力

  中國整車制造企業采用4S店模式,售后服務盈利能力可觀(工時費、“零整比”)。特斯拉采用“互聯網思維”,通過自建的服務中心進行“直銷”并提供售后服務,特斯拉還自建超級充電樁,提供有償服務。根據公開資料,特斯拉在中國建立了100個服務中心、800座充電站,覆蓋310個城市,有1700個充電樁。

  特斯拉還涉足儲能及光伏發電,在澳大利亞、加州布置鋰電池儲能裝置。

  這樣一來,特斯拉就有了三項收入:汽車(含租賃)、服務、發電/儲能。

  2017年以來,汽車業務營收占比在82%~87%之間波動,其中的電動車銷售是推動營收增長的唯一引擎。

  2018年,電動車銷售收入176億美元,同比增長107%,在營收中的比重升至86.3%,帶動營收整體增速達到82.5%。

  2019年,電動車銷售收入200億美元,同比增速降到13%,占營收的84.7%,營收整體僅增14.5%。

  2020年,電動車銷售收入262億美元,同比增速回升至31%,在營收中的份額提高到86.4%,營收整體增速為28.3%。

  2021年前三季,電動車銷售收入達303億美元,同比增長42%,在營收中的比重升至86.6%,營收整體增速達到73.6%。

  特斯拉的營收多元化努力有得有失,服務業務扭虧在即,令人“遐想”,儲能/發電業務可能“誤入歧途”。

  服務虧損收窄意義非凡

  特斯拉采用直銷模式,一方面是“標新立異”,另一方面也因為初創時期缺乏品牌號召力,難以吸引外部資金投資、運營4S店。

  2018年特斯拉服務收入13.9億美元,毛虧損4.9億美元,虧損率高達35.2%;2019年服務業務毛虧損5.4億美元,毛虧損率縮減到24.4%;2021年前三季度,毛虧損1.2億美元,毛虧損率4.5%。

  2018年以來,特斯拉服務毛虧損率呈45%向上縮減,扭虧指日可待。這是蔚來夢寐以求的局面。

  特斯拉服務虧損收窄意義非凡。

  首先可以大幅提高盈利能力。如果服務虧損,隨著保有量增長,特斯拉將不堪重負,蔚來正面臨這一危機。如果服務能賺錢,利潤將源源不斷。

  其次,從根本上改變了車企與用戶的關系。傳統企業通過第三方銷售并提供售后服務,特斯拉與用戶保持“直連”,與蘋果小米一樣,既賣硬件又“獲客”,“錢途”不可限量。

  從這個角度,特斯拉的高估值是有道理的。

  儲能業務可能是條歧路

  特斯拉儲能業務從加州起步。起初,借助天時地利人和,毛利潤率直追電動車業務。

  隨著遠離家鄉和規模擴大,儲能業務效益急劇下滑。2021年前三季度,儲能業務出現7800萬美元毛虧損,虧損率3.7%。

  特斯拉當年選擇18650三元鋰電池無可厚非,一是技術高度成熟可靠,拿來就可以用;二是能量密度高。至于成本,高端的用度可以承受,但卻將全世界新能源車引上“鋰電池”之路。

  如今電動車普及程度最高的中國,鋰電滲透率也才9%,僅在2021年,鋰電池上游材料已經漲了300%。

  鋰在自然界中的豐度較高,但具備經濟開采價值的資源有限,且集中在“南美鋰三角”和西澳。粗略測算,全球可以合理成本開采的鋰能夠裝備20億輛純電動車。假如全球每年銷售的新車全部采用鋰電池,只夠用20年。鋰電池顯然不是新能源車的最終解決方案!

  鋰、鈷、鎳、錳造動力電池還遠遠不夠,能拿出多少用于儲能?某研究機構還煞有介事地預測寧德時代2060年儲能業務收入,誰知道那時候還有沒有鋰!

  目前運營的化學儲能項目,90%采用的是鋰電池。除資源瓶頸,鋰電池用于儲能還有兩大障礙——

  一是安全性/可靠性。天太冷,儲存的電量會被“消滅”;天太熱,可能會爆炸。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爆炸自燃的案例數不勝數:2021年,特斯拉澳大利亞儲能電站重達13噸的鋰電池發生爆炸,大火燒了三天;北京南四環鋰電池儲能電站也發生過爆炸事故;近3年內,全球范圍內的儲能項目發生爆炸和火災事故多達26起。問題是,全球一共才有幾個儲能項目,爆炸的概率也太高了。

  有人認為燃氣、電也不是絕對安全,鋰電池的爆燃危險且先不說,但各地紛紛禁止電動車室內充電,沒禁用燃氣、用電!

  二是循環壽命太短?;ň拶Y建的儲能電站(即便用循環壽命更高的磷酸鐵鋰電池),每天充放一次,用十年八年就Game Over了?

  特斯拉選擇鋰電池有歷史的必然性,但鋰電池注定不是新能源車及儲能的最終解決方案。

  假如最終的解決方案是氫燃料電池,對年銷量超100萬輛新能源車的特斯拉、比亞迪來講,無非是換家供應商。而且,以馬斯克、王傳福的性情,大概率會自己搞氫燃料電池。那時候苦的是寧德時代。#功能機王者諾基亞無法稱霸智能機時代#

  總而言之,特斯拉值1萬億美元,但不是現在。

特斯拉馬斯克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