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會聯想

  作者 | 閏然

  編輯 | 一刀

  10月28日,馬斯克回應了一樁陳年往事。

  7年前,馬斯克與聯想CEO楊元慶有過一段“比拼客戶和銷量”的公開對話,楊元慶說聯想在2014財政年度,賣出了1.15億臺設備,平均每秒鐘賣出5臺。

  對此,馬斯克在推特上回應,楊元慶當時的計算不正確,盡管聯想確實賣出很多設備。

  賣貨至今依然是聯想的長處,僅2020年,聯想PC一項的年銷量就達2.97億臺,穩居第一,但研發創新上,聯想也被卡脖子,謀求轉變,但想象力難以轉為現實。

  一家披著高科技外衣卻在研發上投入甚少的貿易公司,居然想上科創板。

  果不其然,它被終止了。

  2021年10月8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終止了聯想集團科創板上市審核。

  聯想這次IPO經過了九個月的低調籌劃,招股說明書內容長達585頁。但這家負債率極高,利潤率極低的公司,招股書實在毫無亮點。

  聯想發布公告回應被“終止”

  在被終止的時刻,人們發現它引人矚目的只有驚人的高管薪酬。而研發,似乎全靠“聯想”。

  命運對于這家企業的饋贈,早就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賣電腦,科創基因何在?

  在個人電腦領域,聯想是毫無爭議的第一。

  它是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企業。如果將它歸類到“IT硬件企業”似乎并不準確,因為它最為人詬病的也是這點——主要業務不是生產硬件,也不負責組裝,而是在做“貿易”。

  2021年二季度全球PC市場報告數據顯示,聯想以超過2000萬臺的銷量,同比增長14.9%,拿下了全球23.9%的市場份額,再次蟬聯全球第一,且與其它品牌的差距再次拉大。

  2021年二季度全球PC市場報告數據顯示,聯想以超過2000萬臺的銷量,同比增長14.9%。

  但就是這樣一家國際化的大公司,卻不受公眾待見。

  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最新一個財季,聯想集團凈利潤為30.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9%。凈利潤率達到2.8%,達到過去十三年的新高。

  2.8%已經是聯想新高。相比之下,華為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率11.1%,上半年凈利潤率為9.8%,聯想與之相較可謂差距明顯。

  而從研發數據上來看,在極為艱難的制裁壓力下,華為2020年研發投入高達1418億元,占營收比例為15.9%,研發金額近乎是聯想集團的10倍,研發投入比例超過5倍。

  所以,華為在消費者心中能夠代表一種特殊的“中國技術”,但聯想并不能。

華為門店前華為門店前

  聯想對研發的投入太少,科創板要求研發投入占比至少為5%。聯想明知道自己不夠格,仍想試試這條路,畢竟是募資100億的機會。

  Wind數據顯示,聯想在2015年到2020年之間的研發投入占比為:3.32%、3.16%、2.81%、2.48%、2.63%、2.29%。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頂層設計”中極為關鍵的一環,科創板寄托了國人矢志科技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夢想。

  在去年科創板上市企業滿百時,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占比已經達到了12%,近兩成公司研發投入在20%以上,微芯生物、金山辦公、成都先導等公司研發占比超過30%。

  在這些數據對比下,聯想何來自信去提交招股書?

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

  相比A股多達數年的審核進程,從提交招股書開始,科創板審核時間不超過3個月。這次聯想IPO中間只經歷了一個工作日,所以網友們戲稱聯想科創板上市“一日游”。

  對于主動終止科創板上市,聯想集團也給出了理由,原因是考慮到公司業務規模及復雜度,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信息可能會在申請的審閱過程中過期失效。同時,審慎考慮最新發行上市等資本市場相關情況后,才決定主動撤回申請。

  吃盡大國紅利之后

  聯想的致命弱點在于,技術含金量不高,原因來自其發展模式。

  拿與聯想模式截然不同的華為做個比較。

  華為的成功,在于它成長的路徑和中國多數同類IT企業的不同,長期以來其營收都以海外市場為主。在2017年,公司的海外市場與中國市場收入五五分成,而在幾年前的高峰時期,海外市場這一數字一度高達七成。

華為P50華為P50

  海外市場為主,意味著華為沒有母國市場的保護,而是必須在技術上,與亞非拉,以及歐洲市場和對手進行拳拳到肉的搏斗,才能殺出血路。但反過來,這種競爭的環境也讓華為必須“本事過硬”、“服務過硬”。

  企業的競爭力,就是這么來的。

  而聯想是依靠大國市場環境帶來的人口紅利,迅速抓住了行業紅利。它選擇的不是技術拼殺之路,而是純粹“貿易”模式。聯想考慮的問題是如何組織生產降成本,如何掌控最優質的渠道。

  畢竟,與搞原創研發相比,快速吃盡“大國紅利”占領市場,在當時看來容易賺錢得多。

  1994年,當時聯想公司的兩大核心人物柳傳志和倪光南在公司的發展路線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總工程師倪光南主張走技術路線,選擇芯片為主攻方向,也就是“技工貿”路線。

前任聯想控股名譽董事長柳傳志前任聯想控股名譽董事長柳傳志

  而總裁柳傳志主張“貿工技”路線,發揮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加大自主品牌產品的打造。

  倪光南要在上海建立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中心,柳傳志否決了這個提議。他當時說,聯想是企業不是研究所,不具備做這件事的條件。

  多年后倪光南對外透露,以上的話是柳傳志在10年里面第一次向他說“不”,而且是以便條的方式。

  也許是被當時困難的途徑迷惑,聯想最終選擇了那條容易走的路。1995年6月,聯想董事會免去了倪光南聯想集團公司總工程師職務。

  倪光南出局后,后來的聯想將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發揮得很好,攻城略地,搶占市場份額,成為了全球銷量第一的PC霸主。

聯想武漢裝機廠聯想武漢裝機廠

  但在IT硬件終端“移動終端化”的今天,聯想逐漸淪為了一家被質疑為“衰落”的企業。

  聯想并沒有能夠在智能手機業務上復制其PC時代的榮光,隨之而來的是華為、小米等手機品牌的崛起。

  而它選擇的“貿工技”路線,也只停留在了“貿”的階段,沒有什么核心技術。

  究其原因,智能手機業務在研發方面的空間大過PC領域,聯想并沒有這個基因,只能被人調侃“外觀專利也是專利”。

  高管天價薪酬,輿論危機

  引發公眾對聯想不滿情緒的一大原因還在于,聯想試圖“一魚三吃”。

  這次想在科創板上市的主體為聯想集團。資料顯示,聯想由11名科技人員創辦于1984年,是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現任CEO為楊元慶。

  聯想集團與聯想控股是兩家獨立公司,聯想控股也在港股上市,其主營業務還有一塊是房地產。

  根據聯想集團招股書披露,聯想控股是聯想集團的母公司,直接及間接合計持有聯想集團33.44%的股權,前董事長是柳傳志。

  截至2021年,聯想負債率已超90%。

  所以這次聯想100億的IPO并沒有什么新故事,無人買賬也是正常。并且,根據公開數據顯示,聯想集團的負債率高達89.72%,凈資產只有234.5億元,遠超行業負債水平。

  事實上,早在五年前,知名媒體人遲宇宙一篇題為《真相:楊元慶是合格的聯想CEO嗎》的文章在朋友圈引發了不小的震動。該文章認為,楊元慶不斷刷新了聯想的虧損新高度,并非合格的CEO,但他拿著上億港幣的高薪。

  近日聯想的高管薪酬又引來了網友嘲諷,在高負債率下已退休的柳傳志約1億元的高薪酬也被外界所質疑,同時質疑聯想集團CEO楊元慶等高管年薪過高。

  10月12日,聯想控股方面回應稱,網傳“柳傳志先生退休后約1億人民幣薪酬”嚴重失實。現在的年報未披露柳傳志具體退休金金額。

  聯想控股方面回應稱否認柳傳志先生退休后約1億人民幣薪酬。

  此前2019年聯想控股的年報顯示,柳傳志當年從聯想控股領取的薪資為7603.5萬元,其中薪酬為1600萬元,分紅2160萬元,中長期激勵114.3萬元,退休金2526.6萬元,其他福利173.9萬元。

  同時,聯想集團2019年年報顯示,柳傳志當年從聯想集團領取的薪資為317.3萬美元(約合2046萬元人民幣)。

  但即便如此,聯想高管的薪水在同行中仍然是頂級水平。聯想集團二十多名董事、高管2020年拿到的總薪酬就達9.34億元,人均超過3000萬元。

  楊元慶曾在2015年以1.18億元年薪,連續三年排名《福布斯》中國上市公司CEO第一。聯想集團招股書顯示,楊元慶過去三個財年的年薪分別為1.031億、1.715億、1.772億。

  “我不能比我美國的員工、美國的下屬、美國的高管拿著更低的工資,這個說不過去。”楊元慶曾如此公開回應高薪質疑。

  但如今,當人們提起聯想時,記得起的除了“組裝電腦”,只剩“一地雞毛”。

聯想科創板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