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股市金蛇狂舞的景象沒有在人們預期中出現,人們拱手問候“恭喜發財”之余不忘關切地加一句“從股市里跑出來沒有”,新春的喜慶在股市指數的一路下挫中消失得無影無蹤,2001年中國股市就這樣迎來了新春開市的鐘聲。
在證券市場步入第11個春天時,著名學者吳敬璉對股市的評論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他痛快淋漓地盡數股市之弊端,從莊家盛行到投機成風,從資金推高的高市盈率到弄虛作假的企業資產重組,從機構投資人行為散戶化到泡沫泛濫風險四伏,在他看來,發展了10年的股市充斥著無序與混亂,竟不如國外的賭場。吳的言論掀起一場軒然大波,各方人士對此褒貶不一。但是誰也無法否認,他指出的問題是的確存在的。
現在關鍵的是對這些問題怎么看。中國股市10年為國民經濟融資3249億元,掛牌企業超過1200家,股市市值相當于GDP的57%,已經成為亞洲第二大市值的市場。股市也推動了中國股份制經濟的全面發展,大部分上市公司在改制后都成為地方經濟的主力軍和行業龍頭,其在國民經濟中屬于最有活力和創新動力的部分。
中國股市10年的腳步坎坎坷坷。這個市場經濟的寵物脫胎于我們計劃經濟轉軌的時代,成長在制度矛盾和觀念沖突中,小平同志“大膽地試,堅決地干”的鼓勵曾為這個新生事物撐起一把大傘,一批創業者赴湯蹈火的勇氣推動著它艱難地向前發展。然而,股市脫離不了它生存的環境,它背負的沉重使命遠遠超過它的功能。當整個中國經濟快速崛起時,股市融資力量被全面大發現,四面八方都向股市伸出求援之手,股市在這特定的時期只有服從于社會需求:證券市場要為國企改革服務,于是股市的大門轉向了國企;證券市場要振興地方經濟,于是地方政府出面爭上市名額;為了不出現“不上市就上街”,一批企業因脫困而擠入市場;為了“扶貧式重組優先”,一批毫無資產紐帶關聯的企業擠入了市場;“遺留問題”企業因遺留而網開一面;老少邊窮地區因平衡利益又網開一面。
股市曾一度變成了解燃眉之急的提款機。在這種情況下,股市應該有的嚴格監管條例和市場交易規則不可避免地被軟化了,在中國這種特定歷史時期運行的股市,基石和框架都有質量問題,市場聚集著來自各方面的風險。
亞洲金融風暴為中國證券市場敲響了警鐘,政府開始意識到逼近眼前的風險。1998年出臺的《證券法》標志著市場管理開始走向成熟,證券市場在此后的發展中不斷完善著制度建設:管理層制定了一系列防范風險的法規,對近300件證券、期貨違規案件毫不手軟地予以打擊,強化信息披露減少上市公司的內幕交易,大力培養機構投資人。從券商到上市公司,從資金管理到交易行為,從上市審批到市場建設,證券市場監管的框架這幾年已經初步形成。政府選擇當裁判員的角色有力的提高了監管力度,市場規則與國際慣例的差距正在縮小。
對于中國股市存在的問題,我們要以歷史的眼光來看待。目前的市場仍屬于不成熟的發展初期階段,諸多的不成熟表現在體制和觀念的落后,表現在監管不到位和參與者行為不規范。但是成長中的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被遇到的問題所嚇倒而停止向前的腳步。因噎廢食只會斷送經濟發展的良機,受懲罰的是整個社會。
中國股市這些年被賦予太多的社會使命和政治責任,很多問題都被推到股市中解決,由此形成了沉重的歷史包袱,而卸下這些歷史包袱則需要時間。我們應該看到,管理層和市場各方正在為此而努力。然而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證券市場的問題也只能在發展中逐漸解決。
中國股市任重道遠。(云石/文)<財經周刊>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