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9月15日,多家銀行再度下調存款利率,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相比于今年4月存款利率的下調,此次利率下行覆蓋的存款品種更為廣泛,從活期存款到定期存款、大額存單,從3個月期到5年期全線下調,降幅從5個基點到15個基點不等。
今年以來,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資本市場波動加劇等多重因素影響,居民投資風險偏好下降,儲蓄意愿上升明顯。多位受訪的銀行基層網點工作人員反映,客戶前來咨詢和認購大額存單、代銷儲蓄型保險產品的熱度高漲,一些利率“誘人”的大額存單甚至要“搶”額度。
不過,隨著此番存款利率的再度下行,高漲的存款意愿或會有所“降溫”。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多家銀行下調存款利率,會降低居民的儲蓄需求,進而推升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此外,對于具有儲蓄投資屬性的保險產品,消費者在購買時更需“擦亮眼睛”,仔細閱讀合同條款,不宜與存款利率、國債利率等其他金融產品收益率進行簡單對比。
存款利率下調的情理之中與意料之外
“我們是14日晚上接到總行緊急通知要下調存款利率,按要求,自15日起下調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上海地區一國有大行人士對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活期存款利率下調5個基點,協定存款、通知存款,以及除3年期以外的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下調10個基點,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調15個基點。
此次大行調降存款利率,既是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一方面,在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作用下,本次存款利率調降被看作是8月貸款報價利率(LPR)下調的直接結果。
但另一方面,與4月多家銀行僅下調2年期、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個基點所不同的是,此次利率下行覆蓋的存款品種更為廣泛。有非銀金融機構財務人士向記者透露,其所在的機構近日收到多家銀行通知,將下調同業存款利率,其中,同業活期存款利率下調5個基點。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蔡浩認為,本次存款利率調整最大的不同,在于調整范圍擴大到了幾乎所有存款產品。換言之,就是銀行官網的存款掛牌利率出現了調整,這在歷史上是只有存款基準利率調整才會出現的“殊榮”。上一次銀行官網存款掛牌利率調整還要追溯到2015年10月24日,本次調整是人民幣存款利率調整機制的創新變革,可以看作是人民幣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關鍵一步。
存款利率下調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分析普遍認為,目前環境下,銀行通過市場化機制下調存款利率,一定程度上降低銀行存款負債成本,為銀行進一步合理讓利實體經濟拓展空間。根據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的測算,本次存款利率下調將最終降低銀行存款付息率約7個基點,降低計息負債成本率約5個基點,對銀行板塊構成實質性利好,有利于穩定銀行盈利能力。
居民投資理財傾向新趨勢
本次銀行業集中下調存款利率是自2021年以來的第三次,中長期存款利率調降幅度尤為明顯。不過,即便如此,也難擋儲戶對定期存款的青睞。
“從儲戶來我們網點存款的需求看,今年以來,資金存款化、存款長期化的趨勢明顯。此次再度調降存款利率,我們最關心3年期的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因為今年這一期限的存款增速很快,大額存單額度比較緊張。”北京一國有大行網點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多個宏觀數據可以佐證上述微觀感受。央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二季度城鎮儲戶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占比為58.3%,較一季度大幅上行3.6個百分點,創2002年三季度有數據記錄以來新高。
另據工農中建交郵儲等六家國有銀行公布的今年上半年業績數據顯示,各家銀行的個人定期存款增速均明顯快于個人存款增速。其中,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上半年新增個人定期存款均破萬億元,占各自新增個人存款的比重則分別達到83.52%和83.12%。值得一提的是,郵儲銀行和交通銀行上半年新增個人定期存款占全部個人存款增量比重超過100%,即兩家銀行上半年新增個人定期存款大幅上漲同時,個人活期存款量較去年末還有所減少。
“受疫情影響,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意愿下滑,貨幣貯藏性需求提升,加之資本市場景氣度不佳,導致微觀經濟主體資產配置更傾向于安全性與經濟性兼具的銀行定期類存款。”光大證券(維權)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稱。
定期存款之外,儲蓄型保險產品受到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亦反映出居民投資理財追求長期穩健的保守傾向。北京一保險經紀從業者對記者反映,今年以來,前來咨詢年金、增額終身壽險等具有長期儲蓄性質保險產品的客戶較多。另據青島一銀行網點負責人透露,該行今年以來代銷的幾款收益率中等偏上的儲蓄型保險產品賣得較好,部分保險公司為了準備降保底利率,已經開始控制代銷額度。
多家上市保險公司公布的半年報也反映出,儲蓄型保險產品規模增速較快。中國人保上半年壽險收入為628.44億元,同比上漲18.2%,其中,分紅型壽險增速達到22.7%。中國平安在半年報中表示,推出增額終身壽險產品的主要原因是在市場利率下行背景下,滿足當前客戶穩健理財的需求,發揮儲蓄型保險產品長期穩定增值的優勢。
海通國際研報認為,上市險企7月單月保費延續改善趨勢,原因之一在于,以增額終身壽險產品為代表的長期儲蓄類業務保費收入增速較快。
投資儲蓄型保險產品要“擦亮眼睛”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反復震蕩,股票、基金以及理財產品凈值波動較大,居民風險偏好下降,更多人偏向于有儲蓄性質,并能帶來穩定收益的中長期金融產品。不過,投資這類金融產品并不意味著絕對的高性價比與安全,金融投資仍需時刻“擦亮眼睛”。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總體而言,我國市場無風險利率下行將是長期趨勢。但對廣大居民而言,如果資產配置中存款、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較多,那么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建議平衡好風險與收益的關系,要基于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理財需求,做好多元化的資產配置。
北京一家大型保險資管公司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雖然現在不少觀點認為我國利率水平長期看將處于下行通道,但儲蓄型保險產品的投資期限通常在10年期以上且收益率相對固定,10年、20年后市場平均收益走勢究竟如何難料。對個人來說,做長周期跨度的投資需要做好資金配置規劃。
今年以來,銀保監會多次就保險銷售提示相關風險。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9月初發布風險提示指出,近期某些保險銷售人員在銷售過程中,存在隱瞞、混淆產品信息,暗藏搭售、夸大保險責任或承諾保證收益等行為,誤導消費者。
銀保監會舉例稱,保險銷售人員使用保險產品的分紅率、結算利率等比率性指標,與銀行存款利率、國債利率等其他金融產品收益率進行簡單對比,給消費者造成誤導,容易引發理賠爭議或退保糾紛。
銀保監會建議,消費者應根據自身保險需求,認真了解擬購買保險產品的承保機構、保障范圍、除外責任、保費、保險金賠償或給付條件等,選擇最適合自己需求、風險承受能力和經濟實力的保險產品。注意防范營銷過程中混淆、模糊、夸大保險責任等風險。此外,在投保時,無論是線下投保或是線上投保,繳費前一定要仔細核對投保險種,在了解合同重要條款后再投保。
“保險供給必須能夠直達和滿足客戶的真實需求,而不是靠營銷或抬高渠道手續費,只有客戶的需求得到真正滿足,保險經營才能實現可持續,保險的負債質量才能真正有保障。”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近日表示,保險是基于精算和大數法則來定價的,當期收取的保費收入要靠資產經營抵御未來支出的,保險公司在投資經營方面一定要審慎穩妥,尤其是壽險公司負債久期長,經營不確定性因素比較多,風險偏好選擇要相對更低一些,絕不能滋生只要有保費注入就沒有問題的僥幸心理。
責編:林根
責任編輯:李桐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