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史上最大收購案背后:營收下滑、股價慘淡、節節敗退
今日上午美國財經媒體CNBC曝出IBM史上最大收購案,同時也是美國科技史上第三大交易——
107歲的藍色巨人IBM宣布以334億美元(約2320億元人民幣)收購Linux行業牽頭羊紅帽公司(Red Hat),這個價格幾乎是紅帽明年預計收入的51倍。(前兩大收購交易是戴爾、EMC在2016年的670億美元并購交易和2000年的JDS Uniphase斥資410億美元收購光學組件供應商SDL。)
紅帽將被并入IBM的混合云部門,紅帽CEO吉姆·懷特赫斯特(Jim Whitehurst)將加入IBM高管團隊,向IBM CEO羅睿蘭(Ginni Rometty)匯報。
紅帽的產品及技術總裁Paul Cormier宣稱“這是開源的標志性日子”、“我們創造了歷史”。
不過,在這場光鮮亮麗的收購背后,卻是IBM成立107年以來,所面臨的史上最大危機。
自2012年以來,曾經的“藍色巨人”IBM每年營收都不斷下滑,甚至創下了連續22個季度營收下滑的可怕記錄,至今股價已跌了近40%。
一直到了去年第四季度,IBM好不容易打破魔咒,在2018年Q1-Q2營收開始回調上漲。
正當市場緩過一口氣來,以為生機忽現時,2018年10月17日,IBM公布今年第三季度財報,IBM幾乎所有部門營收都不及市場預期,當日的盤后交易中,IBM股價經歷“懸崖式”暴跌,不僅股價一夜回到2016年初,而且創下了五年間最大單日跌幅,高達7.63%。
即便在今天曝出的IBM收購紅帽后,IBM股價雖然略有回升,但漲幅依舊非常微弱。
要知道,在1967年,IBM曾拿下美國第一市值的王座。如今真是50年河東,50年河西了。
作為昔日笑傲IT江湖的藍色巨人,如今飽受營收蕭條,股價慘淡的困境;它雖然手握無數技術專利,卻為何連續四年營收不甚樂觀?作為率先踏入AI大門的IBM,曾經最早“人機大戰”的締造者,它為何被亞馬遜、微軟、谷歌、蘋果這些后來者居上?
早早開啟轉型戰略的硬件巨頭IBM,在這風云變幻的AI時代,卻不得不踽踽獨行尋找新的落腳點,看起來很穩定的業務,內里亦有其難以破解的矛盾與焦灼。
334億美元,IBM史上最大收購案
我們首先來看看這筆震驚市場的、IBM史上最大收購案——紅帽交易。
紅帽公司于1993年成立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羅利市,紅帽是全球最大的開源云平臺公司之一,其最亮眼的業務是平臺即服務(PaaS)提供產品OpenShift,能直接與谷歌應用引擎Google App Engine競爭。
該公司在1999年互聯網泡沫時期的高峰期上市,在六年前成為世界上第一家10億美元收入的開源公司,兩年前它又成為第一家20億美元收入的開源公司,成立25年來,紅帽的市值已經達到205.33億美元。
開源是今年科技領域的熱門話題。在此之前,今年還發生了兩項重大的技術交易,分別是是微軟以75億美元收購代碼共享服務GitHub,和Salesforce以65億美元收購MuleSoft。
不過羅睿蘭和懷特赫斯特都表示,微軟購買GitHub與IBM和Red Hat決定達成交易“無關”。
這是美國科技史上第三大交易。紅帽的產品及技術總裁Paul Cormier宣稱“這是開源的標志性日子”、“我們創造了歷史”。
然而,不同于紅帽領導層,紅帽的部分員工卻對這次收購案感到擔憂:“作為一名紅帽員工,如果我們被微軟收購,幾乎每個人都會更喜歡它。”
盡管IBM曾是技術革命的先驅,但是,近年他們的一系列轉型都顯得沉重緩慢而收效甚微。這位曾經輝煌的藍色巨人,如今正深陷層層漩渦。
深陷漩渦的IBM:百年老店,如今正面臨重重危機
1911年成立的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堪稱科技界的教父級公司。這位年逾百歲的藍色巨人,如今正往認知解決方案和云平臺公司轉型。
昔日霸主IBM,在上個世紀可謂是風光無限,在1967年,IBM還曾拿下美國第一市值的王座,其地位相當于今日之蘋果。
這位藍色巨人曾在“年輕”時為世界奉獻了許多偉大的發明創新,包括機械制表機、商務打字機、Fortran編程語言、RISC指令系統、大型機、硬盤、芯片和材料技術、對稱加密算法、PC、小型機、Deep Blue(深藍)、Watson(沃森)、物聯網、認知計算、智慧地球……
它給了英特爾第一筆大訂單,讓英特爾從一個半導體創企拔地而起、扶搖直上。它為了對抗喬布斯的蘋果電腦而推出的開放式PC系統,成就了微軟和英特爾在PC屆的獨步江湖。
然而自從2012年以來,連年營收下滑的IBM公司卻難現其往日的輝煌。
面臨傳統業務乏力的逆境,IBM陸續賣掉多項曾支撐其發展的業務。比如將x86服務器業務賣給聯想,再比如把PC業務賣給聯想 。
在不斷賣掉業務部門的同時,IBM的市值和股價都如流水般一路下瀉,其市值從1967年經通貨膨脹調整達到的2586億美元,到如今1139.04億美元,縮水了一半還多。
此前IBM經歷過幾次轉型,從機械制造到轉型計算機制造,從計算機制造轉型到軟件和服務……
如今隨著傳統硬件業務日漸蕭條,IBM公司CEO羅睿蘭眼下正在領導IBM重新定位:從銷售傳統的IT工具,到專注于增長市場和新興的數字工具,如云、AI、量子計算和區塊鏈。她預測區塊鏈將在五年內對業務產生影響,并敦促公司現在優先執行。
在軟件銷售放緩、大型服務器疲軟的形勢下,IBM正在加速實施云計算、AI、數據分析等快速增長的戰略性業務,作為押注的轉型方向和未來增長的引擎。
營收接連下滑,六大板塊業務平穩無波
目前,IBM的業務分為六大部分,分別是認知解決方案(解決方案軟件、交易處理軟件)、全球商業服務(咨詢、全球流程服務、應用管理)、技術服務及云平臺(基礎設施服務、技術支持服務、集成軟件)、系統(系統硬件、操作系統軟件)、全球金融以及其他業務。
其中,技術服務與云平臺儼然是IBM的營收主心骨,貢獻了超過40%的營收份額,其次是認知解決方案和全球商業服務,分別約占總營收的1/5。
而從IBM近三年多的各項業務毛利占比來看,認知解決方案的毛利率最高,技術服務及云平臺業務緊隨其后。
然而,據IBM第三季度財報顯示,IBM總營收和凈利潤都出現下跌,該季度營收為187.5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1%,市值較今年年初蒸發300多億美元。
在IBM的六類業務之中,認知解決方案、技術服務及云平臺以及全球金融服務營收較上一季度呈下滑趨勢,全球商業服務和系統部門分別營收僅增長了1%。
包括AI平臺Watson及網絡安全服務的IBM認知解決方案業務,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約5.7%,技術服務及云平臺業務營收比去年同期下滑2%,而全球金融新業務同期下滑幅度最大,跌幅達9%。
盡管華爾街分析師不看好IBM短期內的業績前景,IBM首席財務官James Kavanaugh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有跡象顯示需求正在復蘇。他說:“隨著我們進入第四季度,我們在交易處理軟件方面擁有良好的渠道?!?/p>
從先驅到獨行俠:AI招牌Watson的尷尬
有強大的云平臺和服務器作為支持,IBM在當下正熱的AI自然也不會屈居人后。世界上最早研究AI的科技公司,IBM早早展開AI戰略布局。
1、AI行業的先驅
IBM其實算是AI時代的領頭玩家。早在1962年,IBM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個語音識別設備Shoebox,當時僅能識別16個數字加符號。
1997年,IBM的深藍系統vs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是世界上最早以機器勝利告終的人機大戰,比AlphaGo還早了19年。
就在前不久,IBM Project Debater擊敗以色列冠軍辯手,AI機器人“西蒙”被發射到空間站,獨立書寫十四行詩的AI有些韻律評分比人類還高。還有上周,IBM研發AI系統Philyra來幫德國香水公司Symrise創造新型香水。
盡管IBM在AI領域的研究花樣百出,最富盛名的AI當屬IBM的Watson(沃森)系統。
2001年,Watson在美國老牌智力問答節目《危險邊緣(Jeopardy?。反驍×俗罡擢劷鸬弥鞑祭隆斕貭柡?4場連勝記錄保持者肯·詹寧斯,贏得100萬美元獎金。
此后,沃森開始與醫療中心合作。到2014年,IBM斥資10億建立沃森集團(Watson Group)。次年4月,IBM為Watson團隊建立新業務部Watson Health。Watson開始正式商業化之旅。
此外,IBM還訓練Watson學會八種會話語言,學會解決網絡犯罪問題并進入自動駕駛領域。
2、跌落神壇的Watson
Watson之于IBM,恰如AlphaGo之于谷歌,是IBM AI業務的金字招牌。然而最近一系列的失誤卻導致這塊招牌有被砸掉的風險。
AI界耳熟能詳的認知計算就是IBM科學家給Watson背后的技術體系起的名字,可以說Watson開辟了認知計算的道路,打造無所不知的專家系統。
但隨著機器學習和交互型人工智能的興起,認知計算的熱潮被漸漸澆熄。AI后來者紛紛走了其他類別的道路,將AI定位為人類的輔助工具。
作為第一家將AI用于醫療保健的公司,IBM曾在2015年放下豪言,要讓Watson惠及10億人,解決、診斷和治療80%的癌癥種類中80%的病患。然而3年過去了,這個諾言非但沒有兌現,Watson反而麻煩纏身。
在大多AI做病歷管理、資料分析、影像解讀等醫療業務時,Watson玩起勇敢者游戲,一馬當先地殺入艱森且一旦出錯就會被千夫所指的腫瘤研究范疇。
而就在近半年,Watson接連爆雷。多家合作醫院的醫學專家表示Watson并沒有給他們的工作帶來幫助,甚至沃森很多時候給出的結果是錯誤的,Watson在醫療領域的表現使它遭到部分醫療工作者的批評和抵制。
AI元老人物Roger Schank兩年前的舊文也被挖出,其在文章中通批Watson,認為Watson項目炒作過剩、夸大其詞,是個騙局。Social Capital基金的CEO Chamath Palihapitiya還曾公開diss Watson“是個笑話”。
此外,Watson宣稱使用的真實病例訓練集遭到質疑。一些人認為,Watson應公開用作數據集的數據,如果只是小部分醫生提供的帶有局限性的理想化數據,這是非常不復責任的結果。
顯然過度營銷的Watson的IBM有點玩脫了。就目前出現的一系列bug來看,Watson研發的Watson腫瘤、Watson臨床試驗匹配、Watson基因三個工具還沒有拿出足夠有說服力的數據和案例來證明他們對醫療領域的貢獻,Watson已經流失了一批醫院客戶。
Watson在人事方面也風波連連。外媒在今年5月曝出Watson Health部門裁員50%-70%。就在上周,IBM Watson Health負責人Deborah DiSanzo宣布離職。
與此同時,在智慧醫療領域,IBM正在面臨來自亞馬遜、蘋果、微軟等強勁對手的激烈競爭。
日趨激烈的云計算市場,能否靠紅帽扳回一局?
IBM對于紅帽的收購,其實是沖著目前最大的市場蛋糕——云計算——去的。
大約在六年前,IBM將PC業務剝離,加大對軟件和服務的投資。在過去從財報可以看出,技術服務與云平臺成為IBM收入的一大核心業務。如今,全球云計算格局呈現一超四強的面貌,五大云巨頭控制了接近 3/4的市場。
其中,亞馬遜AWS獨領風騷,霸占云基礎設施市場約1/3的份額,排名第二的微軟Azure則呈現強勢增長的勢頭,今年7月發布的Q4財報中顯示其營收增長達89%。
根據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數據,在云基礎設施市場上,位列IBM之后的谷歌云、阿里云,其占比也不斷加強,唯獨IBM發力最弱。
從財報中的營收增長來看,IBM云業務已經面臨不小的問題。由于有幾家公司尚未公布新財報,暫且以各家公司在今年第二季度發布的財報為例,在營收方面,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里云分別同比增長49%、89%、93%,谷歌云未在財報中透露詳情,而IBM同比增長僅為23%。
據Gartner的報告顯示,在前兩年,IBM在IaaS公有云的營收和市場占比已經排到五強之末。
為了打贏這場云計算的攻堅戰,IBM可是煞費一番苦心。很多企業既想擁有公有云高效靈活的資源,又想私有云的安全性,為此,IBM為企業提供多重云和混合云方案,幫助企業將技術應用到物聯網和移動設備管理中,并為企業提供資深云計算咨詢服務。
IBM還在去年收購全美最大無線通信運營商Verizon云計算業務。今年7月初,IBM宣布將在全球六大主要地區推出18個IBM Cloud可用區域,并揭露其完整的公有云全新功能。
為了加重在云計算市場的實力,就在這個月IBM推出三個AI和云服務平臺AI OpenScale、Multi-cloud Manager、Security Connect。
其中,AI OpenScale為客戶提供客戶幾乎能在任何基礎設施上構建AI平臺,Multi-cloud Manager則運行在IBM Cloud Private上,通過打包應用程序的開源方法實現從內部部署到公共云的跨云環境的管理。
Security Connect則是一個基于云的社區平臺,它匯集了以前不相關的安全工具和環境。客戶,供應商和合作伙伴應以這種方式共享安全數據。
在財報前夕連發多款云平臺,足見IBM對云業務的重視。
目前身處改革期間的IBM,正在越來越擁擠的云計算賽道尋找更多的生存空間,比如像云服務中間商發展,管理來自多個供應商的多個云的工具,以及互連和協調來自多個供應商的安全解決方案。
此次收購紅帽,也是IBM加碼云計算領域的一個重要節點。不過,盡管此舉會為IBM提供了不斷增長的現金流和更具吸引力的云計算合作方案,但紅帽的體量有限,還不足以對亞馬遜、微軟、谷歌這些云巨頭造成強有力的沖擊。
結語:轉型之路,長路漫漫
十年之前,IBM還在全球科技巨頭排行榜上遙遙領先,連蘋果都位居其后。如今,科技巨頭市值大洗牌,蘋果登頂,我國的騰訊阿里進入前十,而IBM卻從前十榜單消失。而誰都無法保證,在十年之后,哪些玩家會長盛不衰,哪些玩家會掉隊出局。
科技進步的速度難以想象,越是在某個領域做出成績的企業,越容易失去對新趨勢的敏銳。雖然IBM一直在宣傳新的戰略,降低硬件占比,提高服務、軟件和云計算的重要性,并在轉型之路上取得一些進展,但這似乎還不足以支撐該公司面對貨幣逆風和服務器刷新周期的“換血”。
大象不是不能起舞,但大象轉身都會比體量小的企業付出更多的努力。IBM仍然身處轉型的困局之中。面對云平臺競爭對手在市場上的強勢擴張,營收毛利的頹勢難挽,IBM究竟是英雄遲暮還是寶刀未老,還要等時間給出答案。
本文來自于公眾號智東西,作者:心緣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孟行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