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陜西人的互聯網標簽 | 國慶陪你走天下
作者:張少華 編輯:安心
編者按:地靈人杰,人杰地靈,循環往復。對于中國互聯網大佬們來說,同樣如此。在這個國慶長假,我們做了一次“中國互聯網大佬盛產地”盤點,發現在估值/市值30億美金以上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中,創始人大量出自浙江、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我們從這些創始人身上找到了一些他們與故鄉的故事。如果你正在各地游山玩水,這個系列的文章你有必要了解一下。
三秦大地出產熱情奔放的秦腔、樸實渾厚的文學作品,也曾誕生雄韜偉略的秦始皇、漢武大帝。同樣,陜西也“出產”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互聯網大佬,除了“網紅”張朝陽、“文藝青年”楊勃,還有鏈家創始人左暉這樣的“野心家”。
行走江湖多年后,他們身上依然或多或少地保留著家鄉烙印,他們的創業故事亦在三秦大地廣泛流傳。
“網紅”張朝陽
《白鹿原》電影中,地主武舉人有一句話描述陜西人的特點:“大氣、懂道理、厚道、知趣好耍。”所謂“知趣好耍”,大概意思是善于找樂子、貪玩。《白鹿原》武舉人的時代已過去百年有余,如今,活躍在中國互聯網界的一位陜西籍企業家,仍然延續了祖先“知趣好耍”的秉性,他就是張朝陽。
回首中國互聯網發展史,沒人能忽略張朝陽、搜狐的名字。在1998年中國互聯網發展的萌芽時期,西安人張朝陽創辦的搜狐和新浪、網易成為國內最早的幾個綜合性門戶網站。2000年,成立僅兩年的搜狐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最早奔赴海外上市的科技企業之一。
千禧年前后的張朝陽,被稱為中國互聯網教主一點都不為過。1999年,這位麻省理工博士畢業、執掌搜狐的創業先鋒跑去深圳演講,特區的人們擠爆了會場,其中就有年輕的馬化騰,他聽完演講后激動不已,回去不久就開發出了OICQ。也是在這一時期,還沒創辦百度的李彥宏在硅谷找投資時,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搜狐都做起來了。”
然而,搜狐的霸主地位并沒有持續多久,在國內互聯網風起云涌之時,張朝陽卻開始縱情山水、放浪形骸。
張朝陽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運動健將”,跑步、瑜伽、登山樣樣不在話下。2002年,他和時任萬科董事長的王石成功會合在海拔5355米的四川四姑娘山雪山頂峰。2003年到2008年,張朝陽相繼攀登了珠穆朗瑪峰、哈巴雪山、玉珠峰等多座高峰。
除了熱愛運動,張朝陽對娛樂圈一直有濃厚興趣,他頻繁參與綜藝節目,與為數眾多的娛樂明星私交甚好。2005年,他曾率孫楠、李冰冰、高圓圓等明星一起攀登西藏啟孜峰。
張朝陽的私生活也高度“娛樂化”,他曾經赤裸著上身為某雜志拍攝封面,坦言自己最喜歡看《名利場》;他還喜歡搖滾,一個人跑到迪廳跳舞。有傳聞稱,張朝陽混跡娛樂圈時,一度不處理搜狐公司工作,不接高管電話。多年來,關于他和多位國內外藝人的感情緋聞也不時曝出。
直到2012年,張朝陽突然“樂極生悲”,宣布自己抑郁,需要閉關。他在接受媒體訪談時表示,“錢多不是幸福的保證,錢多少跟幸福沒關系。我這么有錢,卻這么痛苦。”隨后,張朝陽離開公眾視線長達一年之久。
后來,張朝陽重出江湖,但依然對娛樂行業情有獨鐘。他在2016年開始將目光轉向短視頻直播,每天早上8點風雨無阻地為搜狐旗下千帆直播站臺,直播英文讀報。有評論稱,昔日的“互聯網教父”張朝陽已經變身為“勤勞的網紅”。
在張朝陽享受快意人生的十多年中,搜狐發展卻日漸緩慢,逐漸被昔日的競爭對手甩開。雖然搜狐相繼推出了搜狐新聞、搜狐郵箱、搜狐微博、搜狐視頻和搜狗輸入法等多個產品,但除了搜狗,其余產品在行業內均沒有多大影響力。相比之下,新浪、網易、騰訊則已在媒體、社交、游戲等領域建立了強大的護城河。
回首往事,最讓張朝陽心痛的也許是搜狐錯過了對騰訊、今日頭條的并購與投資機會。有說法稱,馬化騰在QQ經營困難時曾找到張朝陽希望賣掉QQ,而張朝陽果斷拒絕,并表示:“你這東西我找幾個大學生不超過3個月做的比你還好,根本就不值50萬。”另有說法稱,2012年,張朝陽曾拒絕對今日頭條的投資,他給出的理由是:“自己手握搜狐新聞客戶端,沒必要再投資外部創業公司。”
截至目前,搜狐的市值僅有約8億美元,不足新浪、網易、騰訊、今日頭條的零頭。一代互聯網霸主衰落至此,不禁讓人一聲嘆息。
“文青”楊勃
和張朝陽類似,還有一位來自陜西漢中的互聯網創業者,也是將個人精神追求放在第一位,一定程度上拖慢了企業的發展節奏,他就是豆瓣網創始人楊勃。
楊勃和張朝陽有很多相似點,兩人都生于陜西,都是60后,也都是貨真價實的學霸,本科都畢業于清華大學,張朝陽在麻省理工獲得了博士學位,楊勃則是在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不過,楊勃比張朝陽低調很多,他的創業之路也比張朝陽晚了很多年。
楊勃博士畢業后曾在美國硅谷工作一段時間,后來他回到北京,并在2004年著手創建豆瓣網。據楊勃向媒體透露,豆瓣早期的創始人只有他自己。從2004年10月開始,楊勃每天帶著電腦去北京朝陽區豆瓣胡同附近的星巴克寫代碼。2005年3月,豆瓣正式上線后,運營維護工作也是由他一人完成。直到2006年2月,豆瓣上線快一周年時,公司才有了第二個員工。
今天的豆瓣已經成為一個注冊用戶達到1.5億,月活躍用戶達3億的大型社區,成為城市白領和大學生聚集的互聯網陣地。尤其是豆瓣電影的打分和影評,已成為年輕一代觀眾最認可的觀影指南。
不過,豆瓣的商業化道路一直曲折,至今仍然缺乏營收能力強勁的業務。這背后與創始人楊勃的理念有密切關系。在網站商業化變現的問題上,理工科出身的楊勃與豆瓣的文藝青年用戶一樣有“潔癖”。比如,他在2012年參加一次論壇時曾直言,豆瓣社區不運營,要靠產品來表達。在2015年,他還曾指出,豆瓣要變成一個簡單的地方,自始至終關注的是用戶興趣。
豆瓣上線后很長一段時間,頁面都沒有廣告,這受到用戶好評,但也意味著網站放棄了最重要的營收來源。直到今天,豆瓣網頁上的廣告數量也十分有限。
在成立早期,豆瓣的盈利模式可謂單一,即在每本書籍下面附上購書網站的logo和價格。每次有用戶通過豆瓣鏈接進入當當、卓越這樣的網上商城購書時,雙方就會按照事先約定的比例進行收入分成。這樣的盈利模式也許能維系一個小網站的運營,但隨著豆瓣快速成長,從電商網站分成的收入越來越顯得微不足道。
2012年以來,豆瓣也曾嘗試推出一些新產品創收,但效果并不佳。豆瓣一直對電影產業興趣濃厚,2012年成立豆瓣閱讀,希望借此發掘平臺原生內容。此后,豆瓣閱讀有多部小說售出了影視改編權,公司還在2016年10月成立飛船影業公司,入局影視 IP 改編。但截至目前,仍然沒有一部豆瓣參與制作的影視大片被觀眾知曉。此外,豆瓣還涉足了在線電影票務市場,但如今的市場份額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2012年9月,豆瓣上線了導購產品“豆瓣東西”,被看作是豆瓣在電商領域的一次重要嘗試。雖然豆瓣東西為文藝青年精心挑選了品類繁多的商品,推薦、評論功能也別具一格,但豆瓣東西在艱苦探索5年后,最終仍然于去年8月“遺憾”下線。
除了營收模式單一,新業務探索頻頻受阻,豆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反應遲緩也常被外界嘆息。2013年移動互聯網浪潮滾滾而來,但豆瓣直到2014年8月才推出首款App。更讓用戶有些失望的是,他們發現豆瓣APP體驗不佳,“直接照搬了豆瓣PC端”。直到目前,豆瓣APP在主流安卓應用市場的下載量才剛剛突破千萬。對于豆瓣移動端產品的戰略失誤,楊勃深有感觸,他曾在公司的一次年會上承認,因為自己對技術和產品盲目自信,豆瓣錯失了移動浪潮的最好時機。
商業化道路遇阻,直接影響了豆瓣的融資。豆瓣成立至今已有12年,累計完成三輪融資,但融資總額僅6000萬美元,最后一輪融資發生在2011年(由摯信資本、紅杉資本和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共同投資5000萬美元),距今已有7年。相比之下,近年來其他互聯網公司一輪融資的金額就可能達到數億美元,資本市場對豆瓣的“冷淡”可見一斑。在豆瓣資金困難時,老豆瓣用戶們甚至曾喊出“讓豆瓣活下去”的口號,發動用戶去頻繁點擊廣告鏈接。
到了2017年,長期苛求資金的豆瓣想到了另一條融資途徑——上市。豆瓣當年8月發出的一封《年中業務調整》內部信曝出了公司籌備赴境外上市的計劃。楊勃在信中表示,豆瓣將進行內部業務調整,下半年各線開始啟動獨立預算,并稱“豆瓣的預期上市通道重新放回到境外”。
不過,一年多時間過去了,在科技公司蜂擁赴美股、港股上市的大潮中,豆瓣依然悄無聲息,上市一事沒有下文。外界不禁再次為豆瓣捏了一把汗,如果錯過了這輪上市窗口,12歲“高齡”的豆瓣今后還能取得突破嗎?
“野心家”左暉
“剛正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這是古時陜西韓城司馬遷祠的楹聯,也被認為是陜西人性格的寫照。
在陜西籍企業家左暉身上,多少能看到這種性格的烙印。有媒體評論稱,1971年出生的陜西大漢左暉,擁有典型工科男思維,低調、直爽,喜歡舉例子、用數據,一板一眼;他更愿意談已經做到的事,不愿意過度去講想做或者還沒做到的事情,他性格謹慎又天生驕傲。
這種性格,也在左暉的創業史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并幫助他成就了今天的鏈家。
左暉1992年大學畢業后就成了“北漂”一族,沒有耀眼的學歷,沒有資本支持,從客服、銷售工作做起,左暉完全是白手起家打造了今天的鏈家“軍團”。
鏈家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公司已在全國32個城市經營超過8000家房地產經紀服務門店,旗下經紀人接近15萬人,年交易額突破1萬億元。
據多家媒體報道,左暉人生第一桶金來自保險代理。上世紀90年代末,左暉和兩位大學好友每人出資5萬元,成立了一家財產保險代理公司。三個年輕人涉足保險業主要憑的是直覺,因為它們之前根本不懂保險,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學起。
左暉每天晚上埋頭研讀各大保險公司的理賠條款細則,自學知識后再給員工培訓講解,業務很快有了起色。有說法稱,3年后,左暉等人撤出保險代理市場時,收益是當年投入的100倍。
進入新世紀,左暉把目光轉向了更大的市場——房地產。1998年,國內的住房制度改革標志著房地產市場化的號角正式吹響。左暉敏銳地抓住了這次歷史機遇,在2001年成立了鏈家地產,專注房地產經紀業務。
在過去的十多年間,鏈家保持快速發展,尤其是從2012年開始,其在業界首推“真實房源”的承諾,影響力日益劇增。2015年,鏈家實現急速擴張,一年內完成超過10起并購,收購標的包括成都伊誠地產、上海德佑地產、北京易家地產、深圳中聯地產、杭州盛世管家、廣州滿堂紅。從此之后,鏈家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房產經紀公司。
左暉曾說,“尊嚴離我們這個行業太遠”。他認為,未來是經紀人贏得職業尊嚴的時代,所以,他急迫地想要推動經紀人的職業化,推動認證經紀人的權利義務落地。鏈家推“真房源”、信息化背后,是左暉“想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的理想:通過高質量的數據、信息和內容,提升用戶的消費質量和體驗,為經濟人行業贏得職業尊重。這個想法也令鏈家在業內的氣質與眾不同。2016年以來,鏈家完成幾輪大規模融資,估值不斷躥升。2016年4月,鏈家完成60億元B輪融資,投后估值為330億元。2017年1月,融創中國以26億元的價格投資鏈家,持股比例6.25%,照此計算,鏈家的估值升至416億。當年4月,萬科確認以人民幣30億元獲得鏈家股權,但未透露持股比例。
近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鏈家計劃籌資約20億美元,投資者包括騰訊控股、美國華平投資集團。此輪籌資可能讓鏈家估值達到約130億美元。
在業務方面,鏈家正在從傳統的房產中介服務商向房地產行業綜合平臺轉型。今年2月,鏈家上線了貝殼找房,主攻大居住領域,瞄準二手房買賣、租房、新房銷售、裝修和社區服務等業務,吸引經紀人與經紀公司入駐。未來,鏈家會和許多中介一樣,成為貝殼平臺上的品牌之一。
有分析認為,貝殼平臺可以幫助鏈家占據規模龐大的房地產長尾市場,從貝殼開始,房產中介行業開始從對抗走向組團,未來的對手或許是58同城這樣的大型平臺。
在鏈家高速發展、積極進行業務轉型的同時,其IPO計劃也開始浮出水面。鏈家籌備IPO的計劃最早由華爾街日報在今年9月曝出。從鏈家的近期表現來看,鏈家在過去一個月內已對二十多家子公司進行了內部騰挪,疑似在為上市做架構梳理。
左暉的雄心壯志推動鏈家迅速成為地產中介領域的龍頭,但急促的發展也讓鏈家在今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今年8月以來,以鏈家旗下自如為代表的房屋租賃平臺,因為囤積房源、推高租金、發行租金貸產品的行為備受外界質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如還在為穩定房租努力整改時,又因為房屋甲醛超標問題被千夫所指。
公寓甲醛超標事件迅速將自如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8月31日凌晨,左暉在朋友圈回應稱:“所有的批評我們都會收下,所有的責任我們都會承擔。”
欠下的賬終究是要還的。可以預見,鏈家今后的成長道路上也許還將遭遇更多挑戰。同時,隨著國內房地產市場監管加強、成交量顯著回落,鏈家未來能否保持高速發展也面臨不小的考驗。對于左暉來說,成就一番“霸業”需要的將不只是雄心,還需要細心與耐心。
責任編輯:張寧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