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托行業:路在何方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14:43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被主力金融機構銀行、券商、保險、基金所擠壓,信托公司退無可守,絕地反擊,只有“倆手”可抓 本刊特約研究員 杜麗虹/文 編者按 與銀行、保險、基金相比,信托公司看起來什么都能做,但在每個領域又都受到專業化金融機構的挑戰。 經歷了六次行業大整頓,在銀行、保險、基金等其他金融機構都蓬勃發展起來的時候,國內信托業猶如被擠在了生存的夾縫中。 它們的路,在何方? 從國際信托業的發展,我們看到信托公司的競爭力其本質來自于“一窄一寬”:窄,是指窄的高端客戶定位;寬,是指最廣泛的投資范圍——不是最廣泛的業務范圍,更不是最廣泛的客戶范圍。 我們把這種核心競爭力,形象地稱為信托的“倆手”。窄的高端投資人定位,為公司提供了長期穩定的資產源,而寬的投資范圍則保證了高端投資人的高風險收益,兩者相輔相承。 顯然,并不是所有投資人都能夠承受實業投資、實物投資(包括礦產、房地產、藝術品、林業等)和私人股權基金的弱流動性弊端。正像耶魯基金首席投資官大衛·史文森說的“投機者偏好流動性,而嚴謹的投資者則更偏好流動性較差的資產,并享受弱流動性折價所帶來的長期回報”。 本文提供了由信托產品專業化到客戶專業化到轉型私人銀行的成功案例,也分析了沿著非專業化途徑擴張、最終大而不強的失敗信托典型。 期待這些案例,有助于尋求突破的國內信托業歷練出“倆手”。 什么都做了,什么優勢都沒有 研究國內信托公司報表,我們發現國內信托行業的杠桿率普遍很低,只有2-3倍。究其原因,貸款、擔保和固有資產的自主投資成了公司的主要盈利方式,而信托主業卻被邊緣化了——信托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平均不到40%。 自營業務的過度集中,導致了信托公司的低杠桿率。相應地,即使在最好的年份,信托公司的資本回報率也一般不到10%。不僅如此,自營業務投資收益和貸款質量的高波動也導致了信托行業普遍的高風險特征。 為了擺脫這種低回報、高風險的尷尬處境,一些信托公司一度寄希望于使自己成為大型企業的融資工具,2005年以來它們推出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的信托產品,這些產品在投融資渠道匱乏的中國資本市場上一度受到追捧。 但隨著短期融資券、公司債的放開,企業融資渠道越來越廣,信托之于企業融資的意義正在逐步削弱。 2006年3月,保監會出臺了《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試點管理辦法》,曾被市場認為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將通過信托渠道的模式出現了轉向,受托人的資格被大大拓寬。除了信托公司,新增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等等,信托公司不再是惟一受托人。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