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原標題:A股轉機或已現?人民日報: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來源:證券之星
A股成交額的多少,不僅取決于市場的投資熱情,還取決于相應股票的吸引力大小,以及投資者對個股的熟悉程度。一般而言,成交額越高,說明市場人氣比較旺盛,更能吸引投資者。
交易額創近一年新低
近期,A股震蕩,成交額也在逐步萎縮。5月9日,A股全天成交額僅6718.3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縮量883億元,刷新了2021年4月15日以來新低,相比于此前萬億成交額的盛況,市場情緒低迷可見一斑。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因為昨日港股休市,所以北向資金沒有參與。按照四月月度數據計算,北向資金月累計成交額為16308.08億元,平均每個交易日成交858億元。
可以看出,雖然有北向資金休市的影響,但即使把北向資金考慮在內(合計約7500億元),市場的成交金額也仍然很低,可見投資者的情緒也受到了近期行情影響。
此前有機構進行了測算,上證指數在3500點附近的時候,A股差不多每個交易日要達到萬億成交額才能把指數維持在高位,想要再向上突破就要每日1.2萬億元以上的成交額才行。
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來計算,當下上證指數在3000點左右,大概需要8000億元的成交金額才能維穩,若想上攻估計就得重回萬億元才行。
地量地價已現?
交投慘淡,讓“當前A股是否已見底”這個問題再度被熱議。有投資者認為,地量效應已經顯現,后市進一步反彈可期,不過是否達到了“地價”還有待觀察。
所謂地量地價,是股票以低價成交且買賣極不活躍的狀態,這是股票到達底部后的一個重要標志。
事實上,A股磨底狀態已成共識,但是否已經見底,券商依舊保持著不同觀點。
一方面,有券商認為需要警惕“業績殺”造成的再次探底。
國海證券表示,當前A股處于業績空窗期,考慮到二季度的宏觀經濟仍較萎靡,企業盈利依舊處于探底途中,且年初至今萬得全A跌幅與估值的調整幅度基本相當,表明市場尚未充分計入盈利不及預期對股價的負面抑制作用,后續需要警惕A股“殺業績”式下跌再次出現的可能。
而另一方面,多家券商則認為修復行情臨近。
華泰證券表示,疫情緩和、政策底繼續夯實、美聯儲加息與縮表時間落地的背景下,A股市場預期最悲觀的階段正在過去。
中信證券也指出,國內疫情高點已過,外部壓力逐步緩解,復工復產循序漸進,支持政策落地提速,市場極端悲觀情緒已充分釋放,預計5月將開啟持續數月的中期修復行情。
市場極端悲觀情緒充分釋放后,盈利預期、指數估值、機構倉位都已充分下修,對負面因素反應鈍化,對積極信號更為敏感,A股中期修復行情臨近,建議積極布局現代化基建、地產、復工復產和消費修復四大主線。
對于A股后續應該等待哪些催化因素,國元證券趙冬梅表示,大盤向上突破需跟蹤兩大信號,第一觀察市場能否出現大主線,第二觀察政策落地情況。
基金正大舉“抄底”
雖然A股成交額萎靡,但這并不意味著資金在撤退,相反,一大筆資金正在涌入市場意圖“抄底”。滬指失守3000點后齊呼“無需悲觀”的公募資金,在近兩周時間里,用實際行動進行了迅猛加倉。
據最新披露的倉位測算數據,雖然上周僅有2個交易日,但偏股型基金在5月5日、6日合計大幅加倉3.03%,最新倉位為61.28%。其中,股票型基金倉位上升1.72%,標準混合型基金倉位上升3.21%,當前倉位分別為80.42%和58.73%。
這已是偏股基金連續第二周大幅加倉,4月25日至4月29日該周,偏股型基金整體加倉2.57%。也就是說,自上證指數4月25日失守3000點整數關口后的7個交易日里,偏股型基金一直在買買買。
私募基金也同樣樂觀,半夏投資李蓓喊話稱,龍戰于野已經完成,吃飯行情就在現在,長期也不用太悲觀。并認為主動減倉過程已經結束,“公募基金已經不再主動擇時。目前專業機構中,擇時的主要是私募基金和保險。”
多重利好正在襲來
縱觀當前A股市場,利好因素正持續涌現。
行業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5月10日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生物經濟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不斷加強。
將發揮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等作用,按照市場化原則,大力支持創新型生物技術企業發展。鼓勵社會資本集聚,利用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外資力量,解決企業研發和生產所需資金。加強生物企業上市培育,進一步加大對生物企業在境內資本市場上市的支持力度,吸引優質生物企業在主板和科創板上市。
隨著多元化的金融資源和社會資本的進入,新一代生物經濟將茁壯成長,萬億級別市場有望快速發展。甚至有機構預計,未來生物經濟的產業規模將達40萬億元,成為中國經濟下一個重要增長點。
宏觀經濟領域,人民日報也發聲提振市場信心,于5月10日發文指出,我國經濟具有“穩”和“進”的鮮明特征,同時“穩”的基礎在不斷加固,“進”的動能在不斷集聚。
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良好態勢不會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不會改變,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