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弈減持:把脈股改后遺癥(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13:20 股市動態分析
我們雖然不能將已經解禁的大小非全部歸為有減持意愿的類型,但至少目前數據顯示,非流通股股東減持的意愿非常強烈, 我們雖然不能將已經解禁的大小非全部歸為有減持意愿的類型,但至少目前數據顯示,非流通股股東減持的意愿非常強烈,對于已經深度下跌的A股市場而言,這減持狂潮明顯是難以承受之重。 單邊下跌和“大小非”減持構成惡性循環 “大小非”減持的出發點各不相同,有的是基于對大盤急速下跌的走勢以及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有的是已經找到比金融市場更好的實業投資機會,有的僅僅是因為財務壓力造成……但無論如何,“大小非”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經歷了漫長的持有期后,他們的持股成本已經非常低,拋售手中的股票可以為其帶來豐厚收益。 由于非流通股開始流通至今,減持時間不一樣,減持數量懸殊,也不一定所有減持行為都有公開數據記錄,所以對“大小非”對市場造成的具體沖擊很難精確計算。但已有統計顯示,2007年全年,“大小非”出售的非流通股份占解禁總數的10%,而今年年初至今,這一比例已經上升到了20%,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更重要的是,這個數字不包括那些無須公告即可拋售的“小非”減持。交易所統計數據顯示,最近1個月以來,上市公司“大非”選擇減持套現的次數達到143次,比上個月快了兩倍以上。以上一系列數據說明,非流通股東的減持意愿日益強烈。 巴曙松曾經到一些上市公司調研,當他詢問這些企業的“大非”與“小非”在鎖定期結束后是否會減持時,他們的回答都是意向明確的反問:“如果是你,有這么高的收益,你會減持嗎?”隨著股權分置改革之后鎖定的股份陸續大舉進入流通,全流通時代已逐步到來,從近兩年的牛市看,中國股市的市值大幅上升,大約上升了20多萬億元,其中盈利的機構投資者大約占97%,盈利的中小投資者大約占60%多一點,在增加的市值中,包括機構投資者和中小投資者在內的流通股股東的市值大約增長了3萬億元。而其中,得益最大的就是處于鎖定期的“大非”和“小非”。 我們暫且把亞當·斯密關于經濟人的假設作為推理的基石,那么,出于爭取最大經濟利益的目的,對于“大小非們”,尤其是“小非們”來說,在一個單邊下跌的弱勢市場中,選擇拋售手中可以流通了的股票是自然而然的。他們在經歷了漫長的持有期后,持股成本已經非常低甚至為零成本,解禁后拋出無論如何都能獲得豐厚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大小非”合法擁有了流通權,沒有義務承擔市場下跌所帶來的風險。 實際上,市場的持續低迷本身就是導致大小非減持意愿更加強烈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非流通股股東在和市場以及主導市場走向的主流機構博弈的必然結果。隨著上周五美股大跌,次貸危機再次加深市場悲觀預期,而國內緊縮性調控政策預期進一步加強;再加上二月份貿易順差大幅減少,受通脹壓力和經濟增速放慢,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預期遭到質疑等因素影響,投資者信心瀕臨崩潰,這種情勢也使得本就獲利頗豐的解禁“大小非”的套現欲望更加強烈。這其實是一個惡性循環,首先,持續放大的減持數量徹底打破A股市場資金平衡,直接導致了近期市場急速下跌,而急速下跌會使市場信心進一步崩潰,“大小非”就會更加堅定快速變現部分資產的想法以防未來所持股份價格打至更低時帶來的損失。就大小非流通股東而言,他們雖然經歷了股改送股的成本付出,但是其總體股權購入成本仍然極低,即便按照暴跌后的市價套現,依舊能夠獲得暴利,所以在急劇下跌時他們愿意承擔跌停價的套現。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