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證券之星
說起中信證券,普通投資者的心情是復雜的。但如果回歸到券商行業本身,中信證券又是無可爭議的行業龍頭。
而這個行業龍頭,最近有一個大動作。
中信證券大動作
11月15日,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了中信證券的配股申請。中信證券擬配股募資不超280億元。其中擬使用不超190億元用于發展資本中介業務。
其實早在今年3月份,中信證券這個配股募資方案就已經公布。
當時,中信證券披露的再融資方案顯示,此次中信證券將采用10配1.5的比例向A股及H股股東進行配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80億元,為公司自2002年上市后金額最高的一筆再融資。
不過一直以來配股募資的方式就比較有爭議。一方面是因其自身帶有的“強制性”,另一方面則是會在短期內稀釋不參與配股的股東持股權益。
在配股募資的消息公布后,中信證券A股的股價在3月1日和2日連續兩日下跌。今日中信證券股價同樣大跌,跌幅達4.80%。
其實中信采取配股融資而不是定增、可轉債等方式,應該是考慮到大股東目前持股比例本來就不高,如果采取定增和可轉債方式股權會進一步被稀釋。因此選擇配股是目前相對比較好的融資方式。
打造“航母級”券商
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在中信證券此次募資用途中,資本中介業務占據了絕大部分。不超280億元的總募資額,有190億元用于資本中介業務。
對此,中信證券表示,隨著金融供給側改革和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進程提速,客戶在風險管理、全球資產配置、策略投資等方面的需求迅速增長,資本中介業務成為公司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的重要載體。
資本中介業務具有客戶廣泛、產品豐富、利差穩定、風險可控的特征,是中信證券近年來重點培育的業務方向。中信證券在資本中介業務領域建立了較強的競爭優勢,業務規模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收益互換、股權衍生品等創新型資本中介業務已成為中信證券重要的業務增長點。
中信證券這次如此大手筆的配股募資,除了要支持其資本中介業務發展,更重要的是原因是為了集中力量,打造一家航母級券商。
在此次配股募資的必要性上,中信證券表示是“響應國家戰略,打造‘航母級’券商”。中信證券稱,公司作為證券行業龍頭企業,應積極響應國家戰略,不斷夯實自身資本實力,抓住資本市場以及證券行業的發展機遇,進一步做大做優做強。
而對于券商這類資本密集的行業來說,資本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家券商的競爭力。
券商股價為何疲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三季報,券商行業公司普遍取得了良好的業績。
整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近九成券商營收實現同比增長,僅5家券商營收同比下滑。
與去年相比,行業龍頭中信證券的營收規模再上一層樓,其去年同期剛跨過400億元門檻,今年已經向600億元的營收規模挺近,與第二名海通證券拉開超230億元的差距,龍頭領先優勢愈加明顯。
在凈利潤方面,2021年前三季歸母凈利潤排名前五的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為176.45億元、海通證券為118.26億元、國泰君安為116.35億元、華泰證券為110.49億元、廣發證券為86.41億元。
而和業績不相匹配的是券商股的股價表現,雖然時不時的會表現一下,但總體來看,股價比較疲軟,這又是什么原因呢?
申萬宏源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之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有兩個方面原因導致了這個現象。一方面,由于券業已經經過了前期的大發展,眼下進入了一個調整階段。加之券商杠桿率與往年相比有所下降,其突破性發展的可能并不是很大,這就遏制了市場與資金對券商未來拓展可持續發展空間的想象。
另一方面,今年改革的力度與往年相比有所收縮,所以券商股也受到了影響。”
最后券商股本身也比較特殊,有著強周期性,資金與投資者對于市場的預期將會影響他們對券商股的看法。對券商股的市場預期一般都是超前的,券商業績如何與股價漲跌的直接關聯性不大。
券商的未來在哪
那么券商的未來又將如何發展?又是否還值得關注呢?
目前證券公司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收入主要來自經紀、投資銀行以及自營業務,盈利模式單一,傳統業務競爭不斷加劇。
隨著客戶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客戶對證券公司的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發揮證券公司中介服務的功能,拓展中介服務的內涵和價值,未來證券行業的盈利模式將發生改變。
一方面,證券行業的盈利模式將會從通道收入模式向資本收入模式轉變。整個行業的馬太效應就進一步加強,優質客戶、資本都將向頭部優質龍頭集中。
另一方面,中國財富管理市場或將向買方轉型。東方證券副總裁徐海寧指出這個判斷來自于四個方面:
一是中國居民財富配置結構的轉變,由實物資產向金融資產轉移趨勢明顯。近幾年公募基金產品規模快速增長,公募基金已經成為居民資產配置的重要標的。
二是理財產品凈值化。今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的收官之年,理財產品凈值化下,產品銷售邏輯從產品導向轉為客戶導向,由交易通道等要素轉向投資邏輯和顧問服務。
三是“基金掙錢、基民不掙錢”的行業痛點。過去二十年,國內公募基金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6.2%,但整體基金投資者的收益卻遠遠落后于這個水平,投資者表現出持有時間短、追漲殺跌、頻繁交易等行為。如何將基金收益轉變為投資者收益,是行業長期發展要解決的問題。
四是機構與客戶探索長期價值共生的機會。賣方財富管理的未來就是價格戰,買方財富管理才能為客戶和機構提供長期價值共生的機會。
責任編輯:馮體煒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