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集團大敗局:200億國資突然“沒了”,從千億到破產僅用兩年

哈工大集團大敗局:200億國資突然“沒了”,從千億到破產僅用兩年
2022年06月21日 07:30 市場資訊

  曾經的國內第一大校辦企業哈爾濱工業大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擁有240多億元資產,負債率僅有30.43%,一度號稱擁有1000億元市值。但是,該校辦企業群在短短幾年間就墜落到破產重整的地步,其資產償債率僅為14.24%。

  *ST工新退市 4.7萬戶股東血虧

  3月6日,*ST工新公告稱,因2018年、2019年連續2年凈資產為負值,公司股票已于2020年5月29日起暫停上市;又因2020年凈利潤虧損、凈資產為負值、財報遭遇“非標”,將于3月15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截至暫停上市前,公司股價定格在1.17元,相較于2015年的最高價37.86元/股(前復權),至今累計跌幅已接近97%!

  終止上市意味著,持有該股的47100戶股東將面臨血虧。

  資料顯示,*ST工新于1996年上市,實控人為哈爾濱工業大學,而此時的哈工大集團亦自顧不暇……

  近日,微信公眾號“等深線”一篇《千億哈工大集團敗局懸疑》稱哈工大集團將被破產重整。

  千億哈工大因5億票據融資案崩塌

  《千億哈工大集團敗局懸疑》深度報道哈工大事件的原委始末及疑團,我們簡單的進行一下還原。

  哈工大集團及哈爾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在2017年時的總資產為241億元左右,該校的校辦企業市值最高時為1100億元。原董事長張大成稱,2015年,哈工大系企業突然遭到當地銀行機構集中抽貸36億元,導致企業陷入流動性陷阱。

  彼時,一位名為任春玲的女性稱可提供融資。于是其用了綠地北方的名義與與哈工大集團簽署了一份總金額為5億元的煤炭購銷合同,同時還簽署了一份6個月時效的5億元商業承兌匯票的居間服務合同,綠地北方收7000萬元“砍頭息”。

  但哈工大集團資金狀況并未緩解。與綠地北方又操作了2次、總額各5億元的票據融資,用于沖抵之前未歸還的票據融資金額等。

  由于各種原因,窟窿依然沒堵上,哈工大集團向綠地北方的融資,改為直接借款合計3.728億元。盡管如此,哈工大集團第三批次票據融資的5億元缺口還沒補上。

  隨后張大成被起訴,檢方在庭審中一再強調,哈工大集團及張大成、張硯超,明知是“三無商業票據”,但仍然開具,且事后無法還款,給銀行系統帶來巨大“危險”。

  哈工大集團等校辦企業資產有幾百億元,為什么不處理一些資產來盡快還上這3.8億元?

  張大成表示:

  “

  我舍不得處理,我不懂金融,我認為那就跟銀行貸款一個樣,資金中心的張硯超也不熟悉這塊業務,當時哈工大集團嚴重缺流動資金,著急融資,聽說有資金渠道,也沒想那么多,就用了。

  ”

  200億國資沒了

  隨后哈工大集團一路崩塌。張大成表示這種后果都與他拒絕“將幾百億資產的校企私有化”有關。

  “2012年前后,時任學校主要負責人快要退休了,專門找我到他辦公室談了3次,這3次談話,都是直接要求將哈工大所屬校辦企業私有化。”張大成說,“當時他直接提出:‘你看北大他們都已經把校辦企業變成自己的了,你為學校奮斗幾十年了,也得為自己想想。’”

  當時兼任副校長的張大成拒絕了這一安排。于是大家就各自走到對立面上去了。

  《等深線》記者獲得的一份《工大集團重整可行性報告書》顯示,該集團至2020年5月時,資產131.92億元,債權224.6億元,且該集團資產的清算評估值僅為31.99億元。

  而張大成提供給《等深線》記者的材料顯示,哈工大集團在2018年時資產評估價值為228億元,但是在過去幾年中遭到了系統性賤賣,且部分資產的接盤者身份不明。

  也就是說近200億的資產沒有了。

  多家校企破產啟示

  且不論張大成的說辭是否真實,但哈工大從千億校企墜落到重整,這一幕,是否似曾相識?

  2019年北大方正集團爆雷,這家歷經34年風雨,體量超過3600億的“龐然大物”,最終被北京一中院依法裁定與旗下四家產業集團實質合并重整。

  而國內另外一家校辦企業清華控股,下屬單位也在股權調整、債務纏身中,破產傳聞也紛紛擾擾。受到紫光集團債務暴雷影響,清華控股面臨擔保代償。

  北大方正集團、清華控股集團、哈工大集團這樣的明星校企的興衰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校企管理

  李壽雙律師表示,應該反思其中的體制性問題。首先是校企的產權管理體制和監督管理體制,還停留在類似于國資委成立前老國企的狀態,財政(教育部)管產權,學校監督經營,這顯然存在很大問題。國資管理體制分成國資委、財政部兩條線,制度競爭之下,孰優孰劣不難分辨,媒體說的部門利益之爭大于改革有效之考慮并非虛言。

  其次,更進一步需要考慮,大學辦產業好不好。斯坦福大學哺育了硅谷,但是沒有聽說斯坦福大學產業集團獨步天下。大學本來就是公共產品,我們的大學基本都是公立,自然更是公共產品。那就應該歸位提供公共產品,輸出理論、科研成果、信息等,讓大眾利用這些公共產品辦產業。

  ?破產重整之弊

  文中《工大集團重整可行性報告書》顯示,該集團至2020年5月時,資產131.92億元,債權224.6億元,且該集團資產的清算評估值僅為31.99億元――張大成說,隨便賣2條路或賣幾幢樓出來,都不只值這點錢。

  這里就不得不說其中一個很神奇的數字叫“清算評估值”,就是假定企業馬上清算,馬上把企業資產變現掉可以拿回多少錢,償還債務的清償率是多少,相比之下,如果破產重整的清償率大于這個清算狀態下的清償率就有重整價值。

  這似乎很合理,但是其微妙之處在于清算評估值的算法,是所謂的快速變現法,就是假定一個資產馬上賣,可以賣多少錢。通常這個價值被壓的很低,理由是馬上賣而且散售,很難賣的出錢。這并非完全虛言,但經常債務人有動力把這個價格,通過外部評估機構的配合,把價格壓的很低很低,地方政府、法院等,為了便于推動重整,也樂意見的這個價格做的很低,債務人當然更是有動力,管理人也有動力,唯獨債權人有顧慮,但未必能影響得了結果。所以經常清算狀態下清償率都是個位數,這樣隨便拋出個重整方案,哪怕清償率10%(事實上不少普通債權清償率在這個水平)都算給了債權人面子。

  由此,出現了一個非常詭異的現象,企業裁定進入破產重整,債務人非常激動地彈冠相慶,重整方案通過更是各方大書特書的杰作,卻不去反思多少真金白銀的資產化為烏有,多少庸人壞人損害了債權人、供應商、員工的利益。其中還非常神奇的是,大項目的管理人動輒可以收入千萬甚至過億,而且是最優先級別,還排在被拖欠了很久的微薄的員工工作前面,令人唏噓。

  亟需反思這套機制的運行之弊,一方面清算價值怎么定應該完善,我看很多項目如果定那么低的清算價值,從債權人角度,還不如清算呢,真賣賣試試可能會多賣出很多錢。另外,特定情況下,是不是重整就一定好,還是把有效資產競拍,配置給更能利用好的人手上更好,也未可知。

股民福利來了!十大金股送給你,帶你掘金“黃金坑”!點擊查看>>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哈工大 資產 綠地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6-22 恒進感應 838670 20
  • 06-22 德明利 001309 26.54
  • 06-22 盛幫股份 301233 41.52
  • 06-21 福元醫藥 601089 14.62
  • 06-21 聯合精密 001268 19.25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