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人民銀行20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2022年6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7%,5年期以上LPR為4.45%。以上LPR在下一次發布LPR之前有效。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還公告,今日進行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操作,中標利率為2.10%,與此前持平。因今日有100億元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零投放零回籠。
6月LPR沒變:1年期3.7%、5年期以上4.45%
上個月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大幅下調15個基點,正如市場所預期,今日出爐的6月LPR沒有變。2022年6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7%,5年期以上LPR為4.45%,與上月持平。
6月15日,央行開展1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2.85%和2.10%,均與上期持平。LPR由各報價行按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MLF)加點形成的方式報價,由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計算得出,為銀行貸款提供定價參考。簡言之,LPR等于MLF+點差,加點幅度主要取決于各行自身資金成本、市場供求、風險溢價等因素。
目前MLF操作利率已經連續五個月保持未變,最近一次調整為今年1月。大部分情況下,MLF操作利率是LPR的風向標。不過,也有例外。比如,在MLF利率連續不變的情況下,LPR在5月迎來不對稱調整,1年期LPR未變,5年期LPR較前4月份的4.6%下調15個基點,創下最大降幅,同時也是2019年8月LPR改革后是首次出現1年期不變而5年期以上品種下調的情況。
據北京青年報20日報道,6月LPR按兵不動完全在市場預期之中。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曾表示,6月MLF利率保持不變,意味著本月LPR報價的定價基礎沒有發生變化。考慮到部分銀行面臨的經營壓力,短期下調LPR“加點”難度較大,本月LPR有望保持穩定。
周茂華指出,5月金融統計數據顯示出,實體經濟融資結構不夠理想,國內經濟面臨的困難與挑戰較為復雜,接下來需要進一步在政策落實方面發力,重視優化信貸結構,為實體經濟進一步“補短板”。資金面上,預計央行將通過回購、MLF等多種工具,對沖季節、月末、繳稅、專項債發行等短期資金面干擾因素,確保資金面平穩。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則認為,一方面,LPR利率與MLF掛鉤,在MLF未做調整的背景下,LPR大概率不會下調;另一方面,5月份5年期以上LPR報價已超預期下調15個基點,這有助于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中長期信貸投放力度,滿足企業及居民資金需求。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當前各類穩增長措施進入落實階段,貨幣政策總體上處于觀察期,因此6月MLF利率保持不變;同時,在美聯儲較快收緊貨幣政策的背景下,這也有助于兼顧內外平衡。
業內人士同時指出,LPR后續仍有下調可能。王青預計,三季度宏觀經濟可能仍將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下一步政策面將著力圍繞促進房地產良性循環推出“組合拳”。著眼于推動房貸利率下行,接下來除繼續引導5年期以上LPR報價下調外,也不排除三季度下調MLF利率的可能。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后期LPR仍有下調的空間。當前監管部門繼續引導壓降銀行負債端成本,隨著銀行負債成本下行,預計將帶動LPR下行。年初以來,我國實際貸款利率已經有所下降,預計下半年LPR仍會進一步下調,尤其是5年以上LPR下調空間較大,進而為實際貸款利率的降低釋放更多空間。
降息還會再來嗎?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認為,5月信貸、社融規模大升,超季節性也超預期,靠的是企業短貸、票據沖量,地方債、實體融資需求仍弱;另外社融數據結構仍然很差,集中表現為“居民房貸連續6月同比少增、企業中長期貸款連續2個月同比少增、M2-M1剪刀差再度走闊”。
熊園表示,6月可能是中國經濟和市場的分水嶺;短期看,6月信貸社融有望繼續走高,6月或7月降準降息的可能性提升,北上深杭等核心一二線很可能松地產。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2022年5月信貸、社融、M2數據均超預期走強,體現5月末央行加碼寬信用政策發力,但信貸主要靠票據及短期貸款支持,中長期貸款占比繼續回落,結構仍有待改善。5月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仍超3000億壓力較大,雖幅度較4月改善,但弱于1、3月,修復速度相對較慢,預計后續5年LPR仍存在調降15個BP的可能性。
李超解讀稱,5月金融數據超預期與5月23日央行全系統貨幣信貸形勢分析電視會議,以及當日央行、銀保監會召開的主要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上的政策引導有關。
會議強調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要充分發揮補短板、跨周期調節的作用;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要主動發力、多作貢獻;股份制銀行要充分挖掘潛力;大型城商行要發揮區位優勢。另外,6月1日,國常會還提出金融要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調增政策性銀行8000億元信貸額度。因此,除商業銀行外,政策性銀行后續或發力加大基建領域信貸投放。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記者表示,后市1年期LPR下調的可能性比較小,5年期LPR仍有下降空間。1年期LPR是短期貸款利率的重要參考,與OMO(公開市場操作利率)、MLF(中期操作便利利率)掛鉤。在美聯儲加息周期、美債收益率持續上行之際,從穩定匯率和吸引外資的角度來講,應當避免中美短期利率的過度倒掛。而5年期LPR對長期信貸,尤其是對居民按揭貸款的需求有顯著的提振作用,有利于房地產市場回暖復蘇。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則持不同看法。周茂華認為,短期央行調整政策利率可能性偏低,但不排除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向實體經濟薄弱環節,重點、新興領域合理讓利,保市場主體、穩定就業,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周茂華指出,一方面,當下貨幣政策需要兼顧內外平衡,防范輸入型通脹和發達經濟體政策急轉彎帶來的潛在溢出效應;另一方面,從目前部分中小銀行盈利與存款負債壓力情況來看,短期下調LPR(MLF利率+加點)中的加點部分難度有點大。另外,當前樓市復蘇雖不及預期,但隨著疫情影響減弱,經濟回暖,各地精準調控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樓市復蘇趨勢是較為明確的。
華泰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張繼強則認為,解決當前經濟問題的關鍵不在于降息與否,而是控制疫情、增加微觀主體活力。政策層面來看,財政政策在保市場主體和撬動總需求方面是關鍵,僅靠貨幣政策作用有限。
張繼強提到,當前經濟和就業仍面臨壓力,但貨幣政策也要考慮效能、外部制約、副作用等。更好的做法可能是財政發力和觀察疫情掃尾階段的修復力度,如果經濟仍不能恢復到潛在增速再做決策。當下OMO(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似乎仍然缺少空間,但LPR尤其是長端仍有調降可能。
張繼強還特別提到了降息面臨的外部制約和負面作用。上周歐央行正式宣布加息,短期內歐央行加息預期仍有進一步走高空間。此外,美國公布5月CPI通脹再超預期,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7月或之后,中美政策短端利率大概率也將開始倒掛,將對國內貨幣政策形成制約。
另外,降息也可能帶來一定的副作用:一是對稱降息可能犧牲儲戶等弱勢群體的利益;二是降息對金融機構的凈息差形成侵蝕;三是可能導致經濟“脫實向虛”;四是降息可能是透支未來的行為;五是貨幣政策仍有維持“內外平衡”的目標;六是通脹仍是遠期擔憂因素。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人民銀行、21世紀經濟報道、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宋源珺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