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平歷史紀錄!A股連續43日成交超萬億 機構:萬億成交將成常態

追平歷史紀錄!A股連續43日成交超萬億 機構:萬億成交將成常態
2021年09月18日 05:24 上海證券報

老司機都在用的炒股利器,一鍵搞定外資動向!每天9點選20只潛力股!高盛、大摩在A股操盤記錄盡在掌握

交易量繼續維持高位 業績大幅利好券商 看好華寶券商ETF(006089)一鍵購買鏈接>>

光伏指數逆勢增加 多個機構公募加倉看好 招商光伏ETF(001967)一鍵購買鏈接>> 

 ◎記者 費天元 ○編輯 朱紹勇

  昨日,滬深市全天成交13432億元,這是A股連續第43個交易日成交額破萬億元,追平了上一次連續超萬億元成交紀錄。上次A股連續43個交易日成交額破萬億元,發生于2015年5月8日至7月8日。

  6年過去,雖然日成交額連續超萬億元的天數相同,但A股市場生態與資金結構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機構人士普遍認為,隨著居民資金入市意愿增強和市場規模擴張,A股“萬億成交”可能成為常態。但隨著資金結構趨于成熟,未來市場或呈現此消彼長的結構性特征。

  A股萬億成交將成常態

  今年年初,A股市場曾連續10個交易日成交額超萬億元,一度引發廣泛討論。當時市場增量來源相對單一,新發基金的建倉行為顯著推升了成交量。之后隨著基金發行節奏趨緩,日成交額重新回落至萬億元下方。

  中金公司王漢鋒策略團隊認為,長期來看,市場活躍度提升的背后是居民家庭配置拐點的到來。“居民資產配置進一步向金融資產傾斜,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大擴容,國際化配置需求強化”將成為未來5年我國經濟與金融發展趨勢之一。

  除了居民資金加速入市外,注冊制下A股市場規模不斷擴容,也是帶動市場成交額放大的重要原因。除了股票市場本身的增值,近年來IPO和再融資也帶動上市公司數量增加和股本擴張,A股自由流通市值逐年提升,目前已達約40萬億元。

  根據中金公司測算,歷史上A股自由流通市值對應的換手率具有均值回歸特征。以2.57%的歷史換手率均值計算,A股理論日成交額已突破1萬億元。因此,近期連續“萬億成交”是正常現象,之后可能成為常態。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表示,本輪市場成交量提升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金融市場改革持續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下市場擴容,滬深兩市成交額增加實屬合理;二是來自增量資金推動,公募基金快速擴容、北向資金持續流入、社保基金流入都為“萬億成交”奠定了基礎。

  增量資金來源仍存分歧

  近期市場對于增量資金來源議論頗多。業內共識在于,與2015年時的情形相比,當下市場雖然成交額同樣超萬億元,但整體杠桿水平明顯下降。

  “2015年市場的主要問題是場外配資,另外當時場內杠桿水平也確實比較高。”中信證券策略分析師李世豪向記者表示,“而在2020年7月A股日成交額再度突破萬億元時,監管對于場外配資的監管力度明顯更為嚴格。另外,從場內融資余額看,不管是融資余額絕對規模、單月增量還是融資成交占比,都不及2015年的峰值。”

  除了杠桿水平整體下滑外,“公募基金呈現存量博弈特征”“板塊熱點頻繁切換帶動個人投資者成交活躍”等觀點也受到業內普遍認可。

  最大的分歧來自于量化策略。過去一段時間,“量化交易貢獻A股一半交易量”“境內量化巨頭變身外資主力”等傳言四起。對此,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了多位業內專家,在他們看來,量化策略對于市場交易量的影響沒有傳言中那么明顯。

  中泰證券金融科技委員會主任何波并不認同“量化交易貢獻了市場一半成交量”的說法。他解釋稱,量化交易量很多來源于市場波動,量化交易是在尋找市場上的機會,而不是說量化交易本身創造了交易量。“量化交易其實是高度依賴于市場的流動性,一般來講,量化交易的高頻量不會超過全市場流動性的20%至30%,這基本已經是量化交易量的上限了。”

  何波同時表示,量化交易專注于尋找市場機會,但機會總量是固定的。隨著量化私募數量不斷增加,會有部分機構開始轉向更低頻的策略。“不少頭部量化私募機構已經開始降低頻率了,坦白講,我認為現在市場的量化交易量已經快達到上限了。”

  結構性行情料將延續

  與2017年之前板塊個股普漲普跌的格局不同,近年來A股市場以結構性行情為主。在過去43個交易日成交破萬億元的過程中,市場結構性特征凸顯。

  以申萬一級行業劃分,過去43個交易日內,漲幅居首與跌幅居首的行業整體表現相差接近50個百分點,分化劇烈。其中采掘行業整體漲幅高達31.26%,鋼鐵、有色金屬、化工行業漲幅均超20%;食品飲料、休閑服務、醫藥生物行業跌幅均超10%。

  本輪成交額超萬億元的43個交易日,基本覆蓋了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期。受今年資源品價格上漲影響,煤炭、有色、化工等上游資源行業半年報盈利增速居前,對應公司股價水漲船高。而消費、醫藥行業盈利仍處于緩慢修復通道中,且細分領域分化明顯,對應資金態度較為謹慎。

  股價走勢與即期業績相互呼應,是市場資金結構趨于成熟的標志之一。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在2017年之前,A股市場的估值體系較為扭曲,表現為績優股的估值水平較低,而績差股估值水平較高。以每年ROE(凈資產收益率)排名后10%的公司作為績差組合,則在2005年至2016年末,績差組合總漲幅約17.6倍,遠遠跑贏同期全A指數。

  在李迅雷看來,隨著機構投資者數量增加,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推進,價值投資理念深入人心,A股與成熟市場的估值體系也逐漸接軌。展望未來,A股或將繼續呈現強者恒強、此消彼長和優勝劣汰的特征。

三大炒股神器免費領取!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凌辰 SF179

A股 A股市場 歷史 量化交易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9-28 珠海冠宇 688772 --
  • 09-28 孩子王 301078 --
  • 09-24 盛泰集團 605138 --
  • 09-24 麗臣實業 001218 --
  • 09-24 春雪食品 605567 --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