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估值的國際比較(附文) 大為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8日 21:18 《新財經》 | |||||||||
黃一義 從國際比較的觀點來看,A股的股價歷來偏高,這是眾所周知事實。即使在經歷了一輪下跌到1300點附近后,平均市盈率(算術平均,即把所有股票的市盈率加總后除以總數)仍高達30多倍。但既然是平均數,其中的股票就肯定不會都有同樣的倍數。那么投資人會關心:哪些股票相對較高,哪些股票相對較低?進而會問,較低和較高的股票是否有什么系統特征
深入研究的方法之一是進行產業比較,通過國際比較找出中國被低估或高估的行業。本期封面文章的上篇和中篇兩部分為此收集了大量資料,結論是除了少數幾個行業之外,大多數行業均處于高估狀態。 另一種方法是進行規模的比較。首先按股本規模對股票總體加以劃分,然后進行市盈率的比較。研究發現,中國股票市盈率的規模分布畸輕畸重,大盤股的市盈率低于其它股票一半以上,比平均市盈率低30%左右。進而進行國際比較,發現以大盤、藍籌股為樣本的指數成分股已低于美國的成分股,如標準普爾500的平均市盈率(現在大約為28倍)。另按本期封面文章前述的資料,中國260家大盤股的平均市盈率為24倍余,顯著低于標準普爾500只股票的同樣指標。這說明,從分布上來看,A股的股價存在著系統性的偏差,大盤股的估值整體過低,而不只是個別的現象。 從國際經驗來看,大盤藍籌股的市盈率應高于總體平均水平,因為此類股票具有較好的盈利穩定性。但在中國股市,卻顯著低于平均市盈率。由此可知,這里存在著一個相當廣闊的獲利空間。這是我們從比較中獲得的一個重要發現。 如果將股票規模代入行業比較,我們也許可以發現一些新的、出乎原來預料的結論。 當然,在得出這樣的結論時也要謹慎。這一方面是因為美國的標準普爾500指數處于歷史高位,誰也不知道它是否會回歸歷史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中國的上市公司盈利處于歷史最好水平。許多重化工企業,包括鋼鐵、石化和汽車公司目前市盈率僅為5-10倍是因為其行業景氣度已上升到頂點,有的已轉入下降(如汽車)。因此其未來的盈利能力究竟如何有很大的變數,大盤股的市盈率總體水平也會因此受到影響。但是,只要國民經濟能夠保持平穩、快速的增長,行業景氣總是此消彼長的,而且真正能夠體現這種增長的總是那些行業中的優勢企業——即大盤股。 因此,單從國際比較的角度來看,得不出中國股市單邊下跌的結論,因為根據加權平均的算法,A股的平均市盈率已經達到了20多倍的水平。合乎邏輯的觀點應當是漲跌互見:一些績差的中小盤股仍有很大的下跌空間,可以跌到幾毛錢,甚至輪為“仙股”,如果不考慮所謂“殼資源”價值和退市要求的話;而真正代表中國經濟潛力的大盤股卻沒有多少下跌空間,甚至有一定的漲升空間。 當然,這只是理性的走勢,實際上,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奇漲共跌的現象仍會存在。但這一發現至少可以——從國際比較的觀點來看——使我們知道風險何在,真正的“富礦”又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