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3月23日消息,三大指數午后延續反彈,深成指漲近1%,科創50指數大漲超2%。板塊方面,半導體芯片、ChatGPT、算力、6G等科技股全線走高,消費電子、貴金屬、信創、券商股紛紛走強;互聯網電商、房地產、酒店等板塊走弱。總體來看,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近2800股飄綠,兩市成交額時隔兩個交易日再次突破1萬億元。
截止收盤,滬指報3286.65點,漲0.65%,成交額為4266億元;深成指報11605.29點,漲0.94%,成交額為5941億元;創指報2361.41點,漲0.83%,成交額為2578億元。
盤面上,大基金持股、汽車芯片、半導體板塊漲幅居前,房地產服務、互聯網電商、兩輪車板塊跌幅居前。
熱點板塊:
1、芯片
消息面上,3月22日,安集科技、景嘉微相繼公告被大基金減持,8天內已有5家半導體企業被大基金減持。有業界人士表示,隨著大基金一期減持相關企業,大基金二期的投資可能加速,尤其是在半導體材料和設備端。
2、6G
消息面上,2023全球6G技術大會3月23日下午將在南京正式開幕。本次大會以“6G融通世界,攜手共創未來”為主題,探討6G作為未來數字世界的“超級基礎設施”,如何賦能全社會數字化轉型。
中國信通院預測,面向2030年商用的6G網絡中將涌現出智能體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等新業務新服務,預計到2040年,6G各類終端連接數相比2022年增長超過30倍,月均流量增長超過130倍,最終為6G帶來“千億級終端連接數,萬億級GB月均流量”的廣闊市場發展空間。
消息面:
1、【義烏發布數字人民幣試點10條舉措 探索開展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應用】據浙江日報,從義烏市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聯合辦公室了解到,《深入推進義烏小商品市場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方案》已于3月22日印發,提出全面提升市場數字人民幣受理環境、推動市場數字人民幣交易規模大幅提升、豐富數字人民幣數字貿易應用場景等10條具體措施。其中提出,探索開展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應用。一是以境外來華人士支付需求為主要切入點,探索提供優質便利的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服務。二是以外貿企業當前在貿易支付領域的難點痛點問題為著眼點,梳理問題清單,探討數字人民幣的可行性解決方案。三是積極參與人總行發起的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組織條件合適企業擴大試點范圍。
2、【教育部:啟動實施“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推進工程”】據央視新聞,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為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今年教育部設計啟動實施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推進工程”,圍繞職業教育服務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定位,充分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和組織優勢,以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為抓手,依托“一體兩翼”改革載體,全面推進五大任務。
3、【澳門旅游復蘇持續向好 單日入境旅客量創三年來新高】據央視新聞,澳門旅游局23日表示,隨著全面恢復通關,今年1月至2月訪澳旅客接近300萬人次,酒店平均入住率為74%。3月的旅客量繼續保持良好態勢,其中3月18日的訪澳旅客達9.6萬人次,是疫情以來和今年最高的單日入境旅客量。各旅游景點和場所人流暢旺,旅游經濟穩步上升。
4、【我國科學家實現量子糾錯新突破】據新華社,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俞大鵬帶領下,南方科技大學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超導量子計算實驗室助理研究員徐源課題組聯合福州大學教授鄭仕標、清華大學副教授孫麓巖等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實時重復的量子糾錯過程,延長了量子信息的存儲時間,相關結果超過編碼邏輯量子比特的物理系統中不糾錯情況下的最好值。這是我國科學家在量子糾錯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相關學術文章于北京時間23日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網站上刊登。
機構觀點:
國盛證券指出,市場經過前期的回調整理,在關鍵位置獲得支撐開啟反彈,短期反彈走勢有望延續。今年以來,以中字頭為主的國企改革、一帶一路等板塊以及數字相關的科技板塊作為市場主線區間漲幅巨大;目前國企改革板塊等已經開始調整,科技板塊短期也不排除有階段性調整的可能,但相關板塊頻繁迎來政策利好,后市仍有望反復活躍。沉寂已久的新能源板塊在政策加持下,或有望迎來超跌反彈短期可適當關注。
中金公司指出,美聯儲3月加息25個基點,符合我們的預期。貨幣政策聲明暗示加息臨近終點,近期發生的銀行業風波讓未來進一步加息的必要性下降。但由于通脹有韌性,降息也不會很快到來,聯儲對于利率在高位停留較久的指引猶在。總體上,美聯儲認為年初以來強于預期的經濟數據與最近發生的銀行風波大致“功過相抵”,既不需要再加息太多,也沒必要很快降息,最好先觀望一下。相比于美聯儲的“淡定”,市場并不認可,投資者認為美聯儲低估了本輪銀行業風波的潛在影響,進而計入了更多降息預期。銀行業風波是需求沖擊,對經濟增長和通脹都會產生抑制作用,但考慮到美國還面臨許多供給約束,這會降低需求沖擊對通脹的影響,最終結果更可能是“滯脹”格局。歷史表明“滯脹”環境對股票、債券、本幣匯率都不友好,金融資產估值也將承壓。
責任編輯:馮體煒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