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唐韶葵
編 輯丨駱一帆 黎雨桐
贛系地產商——新力控股(02103.HK,簡稱“新力”)在停牌18個月之后,夢斷港交所。
4月6日港股收市后,港交所宣布,自2023年4月13日上午9時起,新力上市地位將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1)條款予以取消。換言之,自2021年9月20日起停牌超過18個月的新力即將被退市。
目前在港交所停牌的17家內房股里,新力是第一家被摘牌的。比新力控股更早停牌的內房股有兩家,一家為中國地產(01838.HK),是太平協和集團私有化之后,赴港上市并更名,該公司于2023年3月30日公告根據港交所指引繼續停牌并延遲刊發2021年中報及2022年年報;另一家則是已經復牌的中國中石控股。
新力控股股份自2021年9月20日起暫停買賣。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1)條,若該公司未能于2023年3月19日或之前復牌,聯交所可將該公司除牌。而新力確實未能于2023年3月19日或之前履行聯交所訂下的復牌指引而復牌。
2023年3月24日,港交所上市委員會決定摘牌新力。從2019年11月至2023年4月,張園林的上市夢僅維持了4年不到,確切地說好日子只有2年,自從股債雙殺進而美元債逾期之后,新力便迅速在市場隕落。
作為曾經的房企“黑馬”,新力控股于2019年11月正式登陸港交所,開盤4.03港元/股,但截至2021年9月20日停牌,新力控股股價報0.5港元/股,總市值也停留在17.85億港元。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此次被取消上市的消息,確實令市場非常驚訝。這也是房企債務風波以來首個退市企業,或者可以說是“爆雷房企退市第一例”。此次新力退市,對于我們理解房企經營狀況、資本市場反應、風險防范化解、企業競爭格局等都有很多反思和教訓。
夢碎資本市場
張園林在江西做建筑起家,順應行業發展,新力全國化后登陸資本市場。新力美元債逾期后,很多人說如果當年不上市,新力就不會為資本所捆綁。但有因必有果,萬物輪回,沒有如果。新力在資本市場的快速下沉,恰恰反映了資本的反噬。
張園林 圖/新力控股官網
在房地產狂飆突進的那幾年,新力抓住了發展機會,迅速在江西奠定一哥地位。2017年,創始人張園林將新力總部搬到上海。那幾年的上海地產圈,充斥著閩系、江浙房企的熱血沸騰。民企老板們蜂擁上海,尋求資本的加持做大做強。
于是跌拓起伏的畫面暗涌:2016年,融信百億地王誕生;2017年,泰禾實現1007.2億銷售規模,2018年,黃其森因定下2000億銷售目標而被交易所發問詢函關切;2019年下半年開始,閩系中的黑馬福晟曝出項目停工、裁員等消息,隨后經歷股價閃崩,隨著福晟員工理財產品爆雷,揭開了房企流動性危機冰山一角。
但張園林的新力,起初是實打實做項目在地產江湖站穩腳跟的。2010年之后,張園林帶領新力走出江西,在江西多個城市開疆辟土,后又擴張到江蘇、惠州、武漢、溫州等多個城市,完成最初的原始資本積累。擴張中的新力還有江西五建的業務加持。很順利,將總部搬到上海一年之后的2018年,新力以高周轉模式蓋房子,很快在當地做到了35.3%的市占率。
“成也市占率,敗也市占率”。沒有合作開發那么多項目做大規模的新力,不可能在2019年順利赴港上市,并在2020年獲納入恒生綜合指數、港股通。
從新力對外披露的為數不多的財報可見,2019年新力權益銷售額升至45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0.1%,但相比當年的合約銷售額914.23億,權益比僅為49%,不到50%。2020年,新力總合約銷售額1137.35億元,應占權益合約銷售額為504.20億元,權益比約為44%。
2021年半年報顯示,新力合約銷售額約587.89億元,應占權益合約銷售額約270.39億元,權益比約為46%。從財務數據來看,該公司一直維持較低的權益比。與之相對應的是高負債。
據招股書披露,新力在2016年-2019年的負債總額分別為137.58億元、366.28億元、725.47億元、813.28億元。到了2020年,新力控股的負債總額有所回落,下降約5%至775億。但截至2021年6月,新力負債總額達到918.04億元。
在出現流動性危機之后,新力陸續將大灣區、長三角的土地或者在建在售項目股權出讓。與此同時,項目交付壓力接踵而至。
新力也曾想靠明星職業經理人加持。2020年初,張園林高薪聘請知名職業經理人陳凱出任聯席董事長兼總裁,隨后張園林隱身于幕后,沒有參加當年的年報業績會。但好景不長,陳凱很快辭職,留給其招至新力麾下的一眾營銷、運營人士們一臉錯愕。
張園林后來又邀請了當時的祥生集團副總裁、華中區域總裁劉翔加盟,擔任常務副總裁一職。2021年,一封以張園林名義發出的“求救信”引發圈內熱議。后面的故事,聽者嘆息。2021年9月,新力股債雙殺緊急停牌。2022年12月,新力接到香港一家法院的清盤令。春節過后不久,債券圈內傳出消息,新力控股債權人選定Kroll為該公司清盤人。最終,新力被港交所摘牌。
房企的資本故事
停牌18個月里,新力做了什么?
2021年10月18日,新力控股有約2.4億美元的優先票據到期。但18個月里,新力不僅沒有償債計劃,更無任何債務重組方案出爐。新力也不是沒有掙扎過,該公司曾三次發布“復牌指引”,但還是沒有起到實質性作用。這期間,新力所發公告涉及內容最多的是項目復工復產與交付,以及定期披露銷售進度。
可惜,面臨退市的新力,在過去18個月里,既沒有解決債務問題的能力,也沒有等來“白衣騎士”。新力在2021年爆雷的時候,就有分析人士指出該公司缺乏風險管理及對外溝通,最終導致出現債務的實質性違約。
退市之后,新力還能否保留一線生機?且看創始人的作為。
張園林是1976年生人,44歲便當上了上市公司話事人。相比其他房企大佬,年輕、勇字當頭是他最大的資本。新力爆雷后,市場一度傳聞張園林帶著公司元老另起爐灶,以新公司名義拿項目重頭來過。但此消息未經新力和張園林本人核實。如果消息屬實,張園林確實有股年輕人的蠻勁。
新力的退市,留給新力股東的是金錢跌落的聲音。從兩年前的“求救信”以及資本運作的角度來看,張園林也顯得稚嫩,沒有承擔起為股東們守護資金安全的責任。
據港交所《上市規則》顯示,可以對連續停牌18個月的上市公司進行摘牌。新力是在2021年9月停牌的,而更多的房企在2022年3月開始停牌。換言之,半年之后,也就是2023年9月,將有10家左右的內房股會走到退市的懸崖邊上。這些房企包括世茂集團、融創中國、奧園、南海控股、花樣年、陽光100、當代置業、天山發展控股等。
內地房企在港股資本市場講述的游戲故事,或將告一段落。一名分析人士指出,房企命運如此戲劇化,源于密集上市之后遇到疫情和行業衰退,而且上市前,不少房企的融資問題已露端倪,意圖通過上市圈錢續命的算盤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潮退了,房企也陸續回歸本質。近兩年,在監管部門壓降地產行業負債、“保交付”等政策指引下,房企正一步步糾錯,回歸實業本質。政策暖風頻吹下,銷售端正在逐漸回暖。房企在這一修復過程中,進入新一輪洗牌,行業調整之后,重新出發。回首過去,來路仍然清晰。新的時代到來之前,也倒逼房企做轉型與經營模式的更新。
責任編輯:馬婕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