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 視點
據紅星新聞報道,近日“索要千萬逼死老公案”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進行一審宣判,法院判決翟欣欣退還蘇享茂家屬現金、汽車共近千萬,撤銷翟欣欣海南、北京兩套房產的個人所有權。
這是一段閃婚與閃離的婚姻:認識3個月后領證,結婚后1個半月離婚。這也是一段令人唏噓的悲劇:曾經的丈夫已經撒手人寰,曾經的妻子淪為千夫所指。法院一審判決一公開,即贏得不少網民的點贊,大快人心!
進入司法程序的個案,不獨要有常理和情理的支撐,更重要的,還得有法律和事實的支持。“死者為大”并不是裁判的依據。
跳出婚戀視角,從法理上討論此案,仍需回到一個基本共識:婚姻是建立在平等、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的。一方利用自己的感情優勢地位與手段,強迫另一方將財產轉移給他/她是不道德的,這違背了“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的法律義務。
一審判決恰恰是基于對事實的認定才做出贈與撤銷的裁判結果的。判決書顯示,翟欣欣在離婚中為取得高額補償,對蘇享茂實施了脅迫,未顧及蘇享茂贈與其財產、希望與其共同生活、維系感情的初衷以及蘇享茂受脅迫下的主觀感受和客觀經濟情況,是造成蘇享茂自殺的重要因素。
因此,翟欣欣與蘇享茂婚戀,以增加自身財產為目的受贈取得的大額婚前婚后財產,均屬可撤銷范圍。
贈與是單向的民事法律行為,其前提是基于贈與人完全自主、自愿的意思表示。若在結婚或離婚過程中采取脅迫手段,使另一方陷于恐懼而作出非自愿意思表示,符合可撤銷行為法律特征。
這既不是輿論裹脅,也不是“死者為大”,從公開的裁判文書看,據以認定的事實的證據材料極為具體而細致。這也說明,在大多數時候,情與法并不沖突。
因此,人們樂意看到這樣的“大快人心”:當一宗個案的司法裁判結果,既體現了情理與法理的融合,也體現了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的統一。
□顧左右(法律學者)
責任編輯:李桐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