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迎新掌舵3周年:民生銀行何處去?

高迎新掌舵3周年:民生銀行何處去?
2023年04月06日 12:40 市場資訊

  懂財帝 (ID:znfinance) | 嘉逸

  2月6日,民生銀行和第六大股東“撕破臉”,將泛海控股及其實控人盧志強告上了法庭,索賠70億元。

  盧志強“恍如隔世”,他曾經“從不缺錢”,曾是民生銀行的發起者之一。

  20多年前,盧志強做東,泰山會首次座談上,眾人感嘆民企貸款極其艱難。民生銀行應運而生,泛海控股位列主要大股東,但彼時卻不在權力中心的序列。

  盧志強一直野心勃勃。2006至2007年,他斥巨資買入8.01億股民生銀行,踢掉劉永好,當上了副董事長。

  2016年,安邦強勢入局,引爆民生銀行股權大戰。盧志強更是趁機不斷增持,一度逼近5%的舉牌線,躍升為第三大股東。

  此后,盧志強便和民生銀行“形影不離”。

  僅2018-2020年三年間,民生銀行授信泛海控股總額度就超過500億元。即便在2021年末,泛海控股風雨飄搖之時,民生銀行也慷慨授信200多億元的額度,幾乎成為股東的“提款機”。

  但時移勢易,如今,雙方卻對簿公堂。

  或許是董事長高迎新下決心要“刮骨療毒”,亦或許是民生銀行覺醒了,不愿意再成為大股東的“傀儡”,被任意“左右”。

  公司治理‘失序’:股權紛爭難解,關聯交易難清

  1996年,59家創始股東集結,民生銀行正式成立。

  當時設想,股權高度分散可以防止大股東獲取關聯貸款,把銀行當成“提款機”。但誰也沒想到,隱患就此埋下,擔憂全都變成了現實。

  民營股東之間,利益交錯、各懷鬼胎,致使民生銀行創建以來,公司治理“失序”,管理層持續動蕩。

  尤其在2006年,靈魂人物、原董事長經叔平隱退,民生銀行換屆,內部股權斗爭達到了第一次高峰。

  期間,盧志強橫空殺出,聯手盟友把劉永好踢出了董事會,“上位”副董事長。

  值得注意的是,當年,泛海集團及關聯企業在民生銀行的貸款就高達33.86億元,占關聯貸款比近80%。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泛海系亦安然度過寒冬。

  后面的日子,內部紛爭逐漸轉向水面之下。

  然而,2014年,隨著董文標的離任,安邦攪局,各方矛盾再一次激化。

  民營股東蠢蠢欲動。史玉柱、盧志強、劉永好不僅相互“打嘴炮”,更砸下真金白銀頻頻增持民生銀行,意在爭奪或守住董事席位。

  時至今日,硝煙仍未散去。

  安邦拆分出來的大家人壽合計持股比例為16.79%,為第二大股東;劉永好控制的新希望六合持股4.18%,為第五大股東,盧志強控制的泛海控股持股4.12%,為第六大股東;史玉柱控制的上海健特生命持股3.15%,為第七大股東。

  劉永好、盧志強、史玉柱、張宏偉(東方集團實控人)均位列董事會。

  其實,股權大戰的核心很清晰,就是掌控民生銀行,將其變為“提款機”

  而目前,雖然民生銀行沒有控股股東和實控人,但與民營股東之間的關聯貸款依然頻發。

  2016年,關聯方貸款余額為112.48億元,占對公貸款總額的0.72%。但到了2018年,關聯方貸款余額倍增,飆升至313.75億元,占對公貸款比上升至1.72%。

  2019年,關聯方貸款余額再度翻倍,達到710.97億元,占對公貸款比高達3.43%,令人咋舌。

  2022年,關聯方貸款余額再度攀升至707.43億元,占對公貸款比升至2.95%。

  回望20多年前,民生銀行原取自“國計民生”之意。

  但20多年后,原意似乎已經變質。民生銀行持續為民營大股東“輸血”,以至于民間戲稱,民生銀行并不“民生”、“民不聊生”。

  金融風險‘山雨欲來’:不良率飆升,撥備觸底

  “風險控制有效性是一家銀行核心競爭力的表現。”三年前,高迎新“臨危受命”,上任民生銀行董事長,壓力山大。

  彼時,對公信貸,交運、倉儲和郵政,批發和零售,采礦三個行業同時爆雷,不良率分別上升至4.11%、8.33%、3.54%。

  零售信貸的信用卡不良率亦大幅攀升,至3.48%。

  對公和零售雙雙惡化,潛藏的金融風險如同一顆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被引爆。

  高迎新決定“刮骨療毒”,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2020年底,民生銀行資產不良率飆升至1.82%,遠高于同業。

  但屋漏偏逢連夜雨。2021年,采礦業不良率又繼續攀升,達到10.09%。

  房地產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也爆雷了。房地產業不良率從0.69%暴增至2.66%,不良貸款總額增長了3倍多。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不良率從1.12%飆升至7.67%,不良貸款總額擴大了10倍多。

  到2022年,雖然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不良率下降到了0.77%,但住宿和餐飲業又成為了“燙手山芋”,不良貸款額從2021年的200萬元“狂飆”至5.77億元,不良率達到3.28%。

  同時,采礦業不良率依然高企,為9.32%。房地產行業不良率甚至還有所增長,為4.28%,同比上升1.62個百分點。

  零售信貸方面,2022年,民生銀行住房按揭不良總額幾乎翻倍,為28.76億元,小微貸款不良率則下降了0.52個百分點。

  2022年消費金融遭遇“至暗時刻”,招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信用卡不良率均有所上升,民生銀行信用卡不良率則有所下降。

  盡管年度表現優于同業,但民生銀行信用卡不良率依然偏高。

  截至2022年末,興業銀行信用卡不良率最高,高達4.01%。平安銀行、民生銀行位居二、三位,分別為2.68%、2.67%,中信銀行為2.06%,招行的風控做得最好,為1.77%。

  綜合來看,民生銀行的核心競爭力——風險控制能力依然較弱,其資產不良率繼續高位運行,為1.68%。

  而與之相比,招行的不良率僅為0.96%,平安銀行的不良率僅為1.05%。

  事實上,比資產質量惡化更讓人憂心的是民生銀行的風險抵補能力。

  2022年末,民生銀行撥備覆蓋率僅為142.49%,較2021年末下滑2.81個百分點依然徘徊在監管最低要求(120%-150%)的邊緣。

  與上述同業相比,民生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風險抵補能力均墊底。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方面,2022年,民生銀行增長0.13個百分點,為9.17%,在上述7家銀行中排名第三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去年9月,我國系統性重要銀行名單中,民生銀行卻是唯一一家被下調組別的商業銀行。

  對于“局中人”高迎新而言,這或許是另一種形式的警告——民生銀行正行走在金融風險的刀尖之上,他必須極其小心。

  7萬億大行‘進退維谷’:凈息差墊底,非息收入孱弱

  十年前,南招行北民生,皆為頂流,名氣響當當。

  而十年后,招行已進化為零售之王,總資產超10萬億,市值一騎絕塵,只留下民生銀行,望著背影惆悵。

  總資產規模方面,2016年,民生銀行和招行還相差不遠。但此后,差距卻逐漸拉大。

  2022年,民生銀行總資產規模為7.256萬億元,招行則已經達到10.139萬億元。

  業績的差距早已被拉開。2016年后,民生銀行甚至負增長。

  到2022年,民生銀行營收為1424.76億元,而招行為3447.83億元,是民生銀行的兩倍多。

  民生銀行歸屬凈利潤為352.69億元,而招行高達1380.12億元,是其3倍多。

  民生銀行盈利能力弱,重要原因在于負債端無優勢,凈息差遠低于同業。

  2022年,民生銀行凈息差下滑了0.31個百分點,至1.6%,在上述幾家銀行中,跌幅最大,凈息差最低。

  與之相對比,零售金融業務較強的招行和平安銀行,凈息差較高且更為穩健,分別為2.4%、2.75%。

  更致命的是,在利息收入持續承壓的同時,民生銀行非息收入卻未能挑起大梁,甚至還拖累了整體業績。

  以權益市場火爆2020、2021年為例。這兩年,招行非息收入均保持了快速增長。而民生銀行的非息收入卻逆勢下跌,分別下滑了14.86%、13.47%。

  2022年,資本市場慘淡,民生銀行非息收入“雪上加霜”,繼續下滑18.63%,收入規模不到招行的三分之一。

  凈息差墊底,非息收入孱弱,資本市場也自然不愿意給予民生銀行高估值。

  截至4月4日收盤,民生銀行總市值為1426.45億元,在A股9家上市股份行中,排名第7,不到五分之一個招行(8656.94億元)。

  民生銀行和招行,正漸行漸遠。

  其實也并不是民生銀行不努力,高開低走的原因在于公司治理不成熟,風控能力不夠,經營戰略不穩定,還缺少牛人。

  環環相扣,重重因素疊加,民生銀行已在“進退維谷”之際。未來,是“涅槃重生”,是走向平庸,還得看高迎新的“掌舵水平”。

炒股開戶享福利,送投顧服務60天體驗權,一對一指導服務!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宋源珺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4-06 恒尚節能 603137 15.9
  • 04-06 索辰科技 688507 245.56
  • 04-06 迪爾化工 831304 3.98
  • 04-06 森泰股份 301429 28.75
  • 04-06 光大同創 301387 58.32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