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翠鳥資本
在離開美國轉為私有化之后,一嗨租車正考慮赴港IPO。然而,積重難返的一嗨租車,能迎來拐點嗎?
一條賽道,兩個巨頭
2007年-2017年的這十年,可以說是中國汽車租賃行業的“黃金十年”。這十年間,賽道上最引人注目的巨頭,非神州租車莫屬。
神州租車創始于2007年,于2015年前后攀至巔峰,市值約為426億港元,在全球租車行業上市公司中高居第二,僅次于赫茲。
但其實,論起資歷來,一嗨租車比神州租車還要早。
早在2002年,一嗨的創始人章瑞平就對國內租車市場進行深入調研和布局。2005年,從中歐工商管理學院EMBA畢業后,章瑞平創立了一嗨租車。彼時,陸正耀才剛與汽車行業結緣。
最初,一嗨租車只為企業用戶提供B2B服務。隨后逐步擴張,將“自駕”和“專車”兩大出行服務合二為一。
當年,聯想控股注資12億元的神州租車,通過“燒錢”搶占市場份額,最終打敗一嗨租車,成為了中國租車市場的領頭羊。而彼時的一嗨租車在中國120座城市布局了1300多個服務網點,成為了國內直營覆蓋范圍最大的租車公司。
一嗨的出色表現顯然深受資本青睞。赴美IPO之前,一嗨租車最高募資1.61億美元。上市后1年,一嗨又獲得了國家開發銀行15億融資的總量支持。
一嗨租車和神州租車,一條賽道上的兩個巨頭,對壘多年,有過精彩時分、高光時刻。直到屬于租車行業的輝煌時代已經過去,雙雙退市的天生冤家被迫成為了一條繩上的螞蚱,如今,他們必須共同面對行業遇冷的困局。
藍海變紅,風光不再
在一條快要過氣的賽道上爭老大已經沒有任何意義,這應該成為一嗨和神州的共識。
2017年,共享經濟從爆發到退潮,泡沫擠破的同時,汽車租賃市場也從藍海變成了紅海。到2020年,疫情給增速本就在放緩的租車市場予以重重一擊,頭部尚且能勉力支持,而更多的市場企業只能倒下,行業洗牌加速。
但讓租車巨頭們真正忌憚的不是行業遇冷,而是新崛起的網約車“惡”勢力。
對于大多數租賃者們而言,租車往往是出于有急用車需求的情況,又或者需要試駕。而滴滴的模式基本已證明,它比租車企業們更能適配前者:網約車更便捷,綜合效率也要更高。而后者的需求持續時間太短,不足以成為支撐神州租車和一嗨未來發展的核心業務。
盡管面臨困局,神州租車在市場上依然是毋庸置疑的老大。而一嗨作為萬年老二,還要收拾當年和神州租車針鋒相對、明爭暗奪時留下的爛攤子。
2104年,一嗨租車在美股上市。面對神州的“燒錢”擴張打法,一嗨不甘示弱,大幅提升了購置車輛的速度,以期和神州分庭抗禮。短短半年時間,一嗨租車就購置了4300輛車來擴大車隊規模。而到了2015年第一季度,一嗨租車車隊規模擴大到2.44萬輛。
短期內,高速擴張似乎給一嗨帶來了光明前景。當年,一嗨的車隊規模同比增長81.7%,營收增長60.7%,凈利潤高達6.96億元,要知道,前一年一嗨的營收還是虧損0.93億元。
但重資產模式幾乎總是伴隨著隱憂暗存,一嗨也不例外。
營收增長的同時,一嗨的單位日收入卻逐漸降低。一輛價值10萬元的車,在一嗨,每天只能創造156元的收入。此外,還要算上運營、管理和營銷等多項成本支出,一嗨實際到手的經營利潤其實已然十分單薄。
于是到2016年,僅僅一年時間,一嗨的盈利從6.96億元直接下滑到0.33億元,顯然,泡沫破裂了。
租車之外,“危機”并存
2019年,一嗨私有化成功,完成退市。不久前,神州租車發布公告稱私募巨頭安博凱已經完成強制性收購,意味著這個一直以來都壓過一嗨一頭的老對手,也正式撤出了資本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安博凱四年前也曾參與過一嗨租車的退市,如今仍然是一嗨的股東。同時將租車市場的兩大巨頭納入麾下,兩者的競合關系能否轉變,安博凱的選擇至關重要。
但無論兩者此后是合并,還是獨立發展,目前看來,轉型都是他們唯一的出路。二者面前不光是有滴滴這樣的網約車霸主,還有新能源產業和智能汽車這樣兩座大山擋在面前。能花幾萬元就買到一輛新能源電動車,租車需求又會被進一步抑制,這是無可避免的現實。
不可否認,一嗨在傳統租車行業依然有話語權,但問題在于,整個行業都在衰落,成為夕陽下的遲暮英雄,結局必然是悲慘的。
回到最初,在出行市場已然飽和的當今,一嗨不僅要探索全新的商業模式,或許也要嘗試接納并貫徹“以人為核心”的互聯網思維。
畢竟,“養刁”消費者的胃口,一嗨才有可能成為新領域的強者。
責任編輯:彭佳兵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