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新能源車觀察:特斯拉成新能源獨苗,國產車集體不見蹤影?

CES新能源車觀察:特斯拉成新能源獨苗,國產車集體不見蹤影?
2025年01月12日 01:12 網易新聞

位于美國拉斯維加斯的一年一度的CES 2025電子消費展會如約舉辦,雷科技報道團遠赴萬里去到現場,進行近距離的觀察和報道。小雷還記得,CES 2025開展首日,各路廠商大展拳腳,拿出了許多汽車領域的前沿技術。

寶馬在CES 2025現場首發了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BMW首創全景iDrive;極氪基于浩瀚架構-M打造了WaymoOne的專屬車輛——極氪RT;禾賽帶來了全球線數最高的純固態激光雷達AT1440......許多新技術的確讓人眼前一亮,且當中還有不少出自中國品牌。

站在智能化的風口上,汽車及其相關技術在CES當中充當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AI進入物理時代,懂得感知、推理,有自主意識,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又將會邁進下一個階段。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制)(圖片來自電車通攝制)

無論CES場內還是場外,汽車世界一樣精彩紛呈,且在不斷變遷。去年我們在MWC和IFA的舉辦地觀察過當地的出行環境,雖然新能源汽車的出鏡機會遠沒有國內多,充電等補能設施還不豐富,但能夠看出來,這些海外市場并非與新能源車無緣,只是起步有些慢。

作為汽車大國之一,美國是最早提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期間開始重視電動汽車的研發,1971年將電動汽車列入國家項目,并于1973年的華盛頓電動汽車展上首次展出CitiCar。50余年后的今天,美國街頭的新能源車怎么樣,也是我們這次考察的重點。

燃油車占主導,特斯拉成新能源獨苗

實際上,我們提前了一周抵達美國,舊金山才是第一站。

率先映入我們眼簾的并不是新能源汽車,而是一輛雙門敞篷老爺車,具體的型號已經不得而知,輪轂可能經過改裝,漆面整潔,看起來依舊很“年輕”。另外,一輛停在路邊的奔馳雙門硬頂轎車同樣引人注目,可能是美規版560SL,放到現在已是將近40“高齡”的老爺車。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制)(圖片來自電車通攝制)

之所以道路上有形形色色的老爺車,一方面是當地對汽車的年檢和排放標準相對寬松,許多地區沒有強制年檢的要求,只要能正常行駛就可以上路,而且許多汽車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耐用性,一般有較高的使用年限,保養得當也可以“老當益壯”。

另一方面,受當地汽車文化影響,不少汽車愛好者對老車有特殊情感,他們喜歡保留這些有年代感的車輛。同時在他們看來,二手汽車和維修舊車比購買新車更有性價比。

狀況良好有傳奇色彩,而且保有量少的老爺車,往往會有十分高的市場價值,深受汽車收藏者喜愛。

日系車也是舊金山道路的一條靚麗風景線,我們考察下來,發現這些日系車用戶大概有兩種派系,一派是日系車改裝愛好者,他們的主力車型通常是本田思域,改裝潛力大,后市場資源豐富,滿足他們對性能、外觀上的需要;另一派更加務實,追求經濟性和實用性,豐田卡羅拉、豐田普銳斯、豐田RAV4、日產奇駿等是代表車型。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制)(圖片來自電車通攝制)

根據Car&Driver發布的《2023美國輕型車輛銷量報告》,美國本土汽車銷量前10榜單中,有6席是日系車。但這些日系車并非完全進口,很大一部分在美國銷售的日系車都在墨西哥生產。

不同于德國、日本這些對本土品牌有較高忠誠度的市場,美國本土品牌的經濟車型似乎不是很吃香,馬路上的能見度并不高,反倒是福特Mustang跑車、福特猛禽F150皮卡,以及雪佛蘭太浩、凱迪拉克凱雷德這樣的全尺寸SUV比較多。這些車型普遍配備大排量發動機,更能代表美國汽車“粗獷”的底蘊。

或許經濟汽車領域,日系車的節能和耐用屬性更具影響力,已經得到了當地市場的認可和信賴,美國本土品牌更注重利潤空間較大的高端市場,車企更愿意將資源傾注其中。

新能源汽車并不是沒有,我們看到最多的就是“特斯拉家族”,Model 3、Model Y數量眾多,也伴隨一些款式比較老的Model S、Model X。國內沒有上市的Cybertruck,我們也看到了,身形的確巨大,也十分契合當地的皮卡文化。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制)(圖片來自電車通攝制)

Couterpoint數據顯示,美國本土電動汽車銷量當中,特斯拉的Model 3、Model Y兩款車型就占據了40%以上,2024年第一季度,它們分別賣出超3萬輛和9萬輛。

不久前一輛Cybertruck在特朗普酒店爆炸引發關注,事后還被許多媒體稱贊“車身強度高”,馬斯克也出來為Cybertruck站臺。

我們還發現了一些除了特斯拉之外的美國本土新勢力品牌車型,像Rivian R1、Lucid Air等,外形設計很有趣,也是在國內見不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日常打車也碰到了一些電動汽車,比如特斯拉Model 3、現代IONIQ 5等,但價格上并不便宜,據說這個價格可以打到當地的純燃油全尺寸SUV。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制)(圖片來自電車通攝制)

來到CES 2025的舉辦地拉斯維加斯,道路交通的組成和舊金山的相差無幾,總體來說燃油車占據了當地道路的主導地位,能見度高,品牌和類型也十分豐富。相比之下,電動汽車的組成十分單調,大部分都是特斯拉品牌,其它新勢力和傳統品牌的電動汽車,也不那么容易見得到。

作為汽車大國之一,美國當地的新能源車能見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低,燃油車型品牌豐富種類繁多,體現的是和柏林、巴塞羅那等地方不一樣的汽車文化和市場格局。但新能源汽車就有些太過單調,基本上是特斯拉的天下,Lucid、Rivian等本土新勢力存在感偏弱,情況和CES 2025會場當中的新能源汽車盛況有較大的差別。

充電難、選擇少,美國新能源補能太薄弱

美國也是一個與汽車工業深度綁定的國家,在特殊的環境和文化影響下,燃油車一直是馬路上的絕對的主角。

新能源汽車在特斯拉、福特等品牌的帶領下有了起色,但從能見度來說還是不比燃油車。同時,不同州的電動汽車普及率不盡相同,比如加利福尼亞州是普及率最高的州,2023年普及率達到42%,幾乎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緊隨其后的,則是華盛頓州,2023年普及率為18%。

充電樁是新能源汽車普及的必要因素,這就是先有雞后有蛋的問題,中國早期新能源汽車先行,但由于沒有對應的充電配套支持,新能源車遭到了消費者的抗拒和不看好。

根據美國能源部數據,截至2024年5月初,美國一共有52660個公共充電站,公共充電樁數量約13.8萬個,基數并不大。作為對比,中國累計建成的公共充電樁數量為346萬個。另外,當地的快充體系很薄弱,絕大部分都是交流充電樁,直流快充樁很少。

安德森經濟集團曾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北美市場中,許多電動汽車的補能成本對比燃油車并不明顯。以特斯拉Model X為例,在家充電需要13.5美元,而在外面充電則需要17.81美元,和同級別燃油車加油的費用相當。充電貴且不方便,電動汽車普及起來不容易。

尤其是經常有跨州長途出行的汽車用戶,電動汽車更像是一位難伺候的“爹”。

但在我們看來,補能方面只是其中之一,另一個原因應該是選擇太少。當地有競爭力的新能源車企幾乎只有特斯拉一家,并不是說Rivian和Lucid之類的新勢力不行,而是這些車企目前銷售的產品價格普遍很高,對標Model Y、Model 3的產品還沒出現,而且部分新勢力品牌的供應不穩定,比如Rivian就曾因零部件短缺暫停交付被曝光。

(圖片來自特斯拉)(圖片來自特斯拉)

對美國市場而言,Model 3和Model Y已經是相對便宜的新能源汽車了。再加上特斯拉為美國當地貢獻了大量的充電樁布局,充電樁數量約7500個,給特斯拉車主提供了一定的補能便利。此外,通用、福特等本土車企,都接入了特斯拉的充電網絡。

另外,由于高額關稅、無法領取7500美元補貼等因素,中國自主品牌進入美國市場的難度很高,盡管蔚來、小鵬、比亞迪等品牌對美國市場興趣很大,但奈何風險過高,到現在也沒有實現大規模投放。

當然,為了保護本土汽車產業,通過政策把國產汽車阻擋在外,算是當地市場的常規操作了。

所以毫不夸張地說,特斯拉就是美國當地市場幾乎唯一的電動汽車霸主,競爭對手少,給了特斯拉長期稱霸美國市場的底氣。可能大家最近也看過海外博主評測理想汽車的視頻,對這些中國汽車產品贊美有加。然而考慮到政策等現實因素,中國汽車短期內還無法給特斯拉等本土車企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成CES新主角,智能汽車正在消費電子化

在我們走訪了CES 2025的汽車展臺之后發現,即便沒有中國汽車品牌,寶馬、豐田等國際車企都在摩拳擦掌,加速汽車電氣化、智能化的進程,以此與特斯拉抗衡。電動化、智能化已不可逆,不管車企是否接受這樣的變革,都不得不快步跟進。

寶馬首發的BMW全景iDrive拔高了汽車座艙智能交互的水平,有消息稱這套座艙系統將會在下一代的寶馬電動汽車上搭載,有生命感、空間感的AI交互會是核心賣點。另外,豐田汽車還在CES 2025上與英偉達宣布了一項重要合作,下一代汽車將采用英偉達的Drive AGX Orin超級計算機和DriveOS操作系統,以支持先進的自動駕駛功能。

與Waymo合作打造的極氪RT,也標志著極氪將成為首個進入美國市場的原生中國車企。

CES 2025展會呈現了諸多關于智能汽車的趨勢和技術,對于這些“打不過就加入”的傳統車企們,與科技公司合作快速形成智能化優勢,將會是未來不可忽略的一支“智能汽車大軍”。這些品牌并不像中國車企那樣被額外征收關稅,下一代電動汽車仍然可以與美國本土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展開競爭。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制)(圖片來自電車通攝制)

同時,與小鵬合作的大眾,以及與斯特蘭蒂斯合作的零跑汽車,大概率也會將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賦能到自家品牌車型上,完成中國技術的輸出。

但討論這些似乎還有些太遙遠,傳統車企船大難掉頭,智能汽車方面的技術儲備較為薄弱,在CES 2025上發布的各種汽車方案,現階段都是畫餅的狀態。另外有媒體獨家獲悉,因軟件開發進程受阻,奔馳新一代CLA的量產不得不推遲。我們何時能夠看到傳統車企們轉型之后的成果,還是個未知數。

并且許多傳統品牌至今也不愿意放棄燃油車業務,不少美國本土品牌曾呼吁延后燃油車禁售節點,并維持內燃機技術的研發。CES消費電子展會已經走過了近60年,還要再過多少屆CES展會,我們才能看到智能汽車全面崛起呢?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1-16 亞聯機械 001395 --
  • 01-16 海博思創 688411 --
  • 01-14 富嶺股份 001356 --
  • 01-13 興福電子 688545 11.68
  • 01-13 超研股份 301602 6.7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