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虧5年,廣西國資終于扛不住,要賣股份了

連虧5年,廣西國資終于扛不住,要賣股份了
2025年01月09日 20:03 晨哨并購

“廣西國資鬧哪出?身為萊美藥業大股東,資金鏈斷了還是估值太低舍不得出手?暫緩轉讓讓人摸不清頭腦。”

前不久,重慶萊美藥業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廣西梧州中恒集團計劃轉讓公司股票約2.47億股,預計總價10.92億元。中恒集團是廣西首家“世界500強”企業,由廣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控股,2019年成為萊美藥業最大表決權份額的單一股東,廣西國資委也順勢成為萊美藥業實際控制人。不過,不足半月,中恒集團即態度發生轉換,決定暫緩轉讓,理由是意向受讓方未能完成充分盡調,且轉讓條款未能達成一致。

值得一提的還有,當年廣西國資接手后,萊美藥業原實控人——邱宇和邱煒兩兄弟一系列操作持續套現累計約14億元。而廣西國資,在萊美藥業困境時伸出援手“救”了邱氏,但隨后的五年持續虧損,且長期虧損的現狀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變,似乎已經失去耐心。此次轉讓也是為了優化自身的資產結構,改善經營業績。

這兩年,全球醫藥醫療行業處于低迷階段,無論是創業階段的獨角獸還是上市公司,業績承壓,產業融資遇冷,生存發展都面臨著嚴重問題,行業創新鏈和產業鏈變革迫在眉睫。

而在今年“并購六條”的刺激下,并購似乎成了國內醫藥公司的破局之道,尤其是前幾年曾引入國資的多家醫藥企業,國資股份變動明顯,國資“進場”和“離場”動作越來越多。

國資接盤后,原老板套現14億離場

萊美藥業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上市公司,主要產品涵蓋抗感染類、特色專科類(主要包括抗腫瘤藥、消化系統藥、腸外營養藥)等。萊美藥業研發的萊美舒也是首家上市(獨家)國產艾司奧美拉唑口服制劑。

2019年算是萊美藥業的一個轉折點。在這之前,公司由邱宇與重慶制藥六廠于1999年攜手創立,講起來重慶制藥六廠還是萊美藥業的創始股東。2002年重慶制藥六廠改制退出萊美藥業。2009年10月,萊美藥業成為了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之一,也是重慶市首家登陸創業板的上市公司。然而IPO后,實控人邱煒限售期剛結束就急不可耐進行了大規模減持。2013年至2018年間,通過二級市場套現4.2億元,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邱宇和邱煒兩兄弟此后債務暴雷,股權相繼被司法凍結。

2019年7月,萊美藥業披露公司實際控制人邱宇所持全部股份(持股22.71%)被司法凍結,同時西藏萊美所持的公司全部股份(持股比例為5.95%)也遭遇了同樣命運。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查詢的被執行人信息,邱氏兄弟(邱煒、邱宇)、西藏萊美股份涉案共計1.5億元,其案由為民間借貸。盡管當年公司營收18.59億,同比增長18.99%,但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卻為-1.55億元。此后,萊美藥業業績一蹶不振,即便是國資接手也未能扭轉頹勢。2020年,公司歸母凈利潤為-3.27億元。這是后話。

在邱宇和邱煒兩兄弟陷入債務危機四處求助時,最初是重慶國資下屬的南岸城建公司提出紓困方案,計劃接手萊美藥業的控股權。不過方案經過一年多時間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公司困境依然。關鍵時刻,廣西國資作為白衣騎士出現了。

2019年11月25日,中恒集團與萊美藥業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取得了原大股東邱宇22.71%股份對應的表決權。隨后,廣西國資不斷進行增持操作——2020年3月,買入約1.7億元股份,之后一年又認購了約9.4億元定向增發股份。也就是說由廣西國資委控股的中恒集團,前后花費了約11.1億控股這家企業。

合作之初,雙方還是充滿了期待。彼時,萊美藥業雖然問題多多但是已經建立了多層次的科研創新體系。萊美藥業表示,引入國資戰略投資方有利于公司經營穩定和持續增長,雙方通過產業協同合作、金融資源支持等方式,可以促進公司在生物醫藥產業做大做強。而中恒集團盡快打造現代化健康產業,提升集團整體研發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從業績層面看,合作并沒有為萊美藥業帶來改觀。2019年-2023年營收分別為18.59億元、15.84億元、12.25億元、8.85億元、8.96億元,對應凈虧損分別為-1.55億元、-3.27億元、-1.01億元、-6871萬元和-892.7萬元。換句話說,從2019年開始,萊美藥業連續虧損5年約8.7億元。進入2024年,業績再次顯著下滑,前三季度營收6.06億元,歸屬凈利潤-2642萬元。持續的虧損,已經與中恒集團初衷訴求相悖。

然而,更令人驚奇的是,在廣西國資接手后,萊美藥業原實控人——邱宇和邱煒兩兄弟還在持續套現。邱煒在2020年通過拍賣完全清空了所持股份,套現約2.63億元;邱宇的股份也在2021年通過拍賣出售,金額約為6.03億元。緊接著邱宇在后續年份還因司法裁定等原因被動減持了部分股份。一系列操作使得邱宇與邱煒兄弟累計套現約14億元。

萊美藥業2019-2023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

對于這次“分手”,中恒集團也稱其是為實現資產結構的優化,改善經營業績。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萊美藥業業績不佳,但自今年9月以來,股價開始明顯上漲,漲幅達到約150%。業內人猜測,這波上漲可能與公司產品的最新動態有關。9月份,萊美藥業控股子公司的腫瘤治療疫苗CUD002獲得臨床試驗批準。10月份,萊美藥業又宣布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發的多項藥品注冊證書及批準通知書,包括尼莫地平注射液、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膠囊以及氨甲環酸氯化鈉注射液等。

當然,從11億入場成本到現在的股權大約價值14億,賬面上還是賺的。但無論如何,萊美藥業虧損已久,要想翻盤并不容易,next接盤者也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才行。

中國藥企,艱難的2024

2024年,大量藥企面臨專利到期、藥品定價監管變化以及臨床前資產投資放緩等問題,裁員降薪潮席卷著全球生物藥企業。僅上半年,就有超過80家生物技術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裁員,裁員人數上萬,到年末,仍在繼續。

一方面,全球醫療健康投融資階段性下行。有數據顯示,交易數量同比下降超2成,但平均交易金額上漲近3成。下半年,對于制藥公司而言,降低成本更是成了關鍵詞。

11月底,吉利德宣布新一輪裁員計劃,計劃解雇其位于福斯特城(Foster City)總部的104名員工;12月,諾華宣布將關閉位于德國和美國的MorphoSys工廠,并計劃裁員約330人。今年以來包括拜耳、百時美施貴寶(BMS)、葛蘭素史克、武田、強生等多家巨頭曝出裁員消息,此外還涉及管線精簡、臨床終止等整改消息的發布。

另一方面,國內醫療反腐工作還在向基層延伸。據不完全統計,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已有33家醫藥企業的高管因涉嫌違法違紀被留置、刑拘、立案或調查。在這33家企業中,超過20家為A股上市公司,包括衛寧健康賽倫生物沃華醫藥上海醫藥云南白藥陽普醫療大參林海正藥業翰宇藥業白云山香雪制藥四環生物諾泰生物南衛股份萊茵生物金花股份等。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藥企高管被查事件的密集發生,一方面反映了市場固有的逐利性導致腐敗現象依然嚴峻,部分董監高人員在利益驅使下法律意識淡薄,未能堅守道德和法律底線;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部分公司在制度建設上的不足,未能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以形成有效的內部制衡機制。尤其生物醫藥領域,腐敗案件的成因不一而足,涉及權力尋租與利益輸送、監管不足與制度缺陷、行業特性與利潤驅動以及文化因素與道德缺失等多個方面。

一直以來,醫藥行業資金鏈長且權力集中、行業利潤空間大、醫療機構主導權而為人熟知,醫藥代表、醫藥招標、醫療器械采銷、醫保支付等環節的腐敗風險點分布廣泛,導致權力尋租、收受回扣、行賄受賄等情況難以禁絕。隨著對重點醫藥企業及其高層管理人員的監管力度持續加碼,醫療領域反腐正在向縱深推進,醫療企業也在艱難度日中。

面對競爭激烈的醫藥市場,中國醫藥企業紛紛宣布轉讓公司直接或間接持股的股權,以更好地盤活公司存量資產、集中優勢資源聚焦主業等,以及開啟“瘦身”模式或許也是發展的一條出路。僅今年上半年就有近10家藥企出售資產、股權,陸續開賣。最引人注意的一筆并購交易還要屬天士力,向華潤三九和國新投資轉讓28%和5%的股份,總價達到73億元,成為近年來“國家隊”并購中藥企業的峰值。而在并購天士力以前,華潤系已經將至少5家知名中藥上市公司收入麾下。

事實上,隨著“并購六條”的落地,醫藥領域的并購重組、資產收購可以說是掀起了新一輪浪潮。包括科源制藥千紅制藥新里程四川雙馬新諾威、藥師幫、多瑞醫藥康惠制藥等多家上市公司紛紛披露資產并購、股權轉讓及相關進展公告。各家公司都有野心:有的豪擲重金收購標的股權,旨在進一步拓展核心產品管線,增強研發和生產能力;有的擬IPO公司在“沖A”鎩羽后,謀求通過上市公司并購曲線登陸A股市場;還有公司嘗試“跨界”并購,意欲實現對現有業務的突破,押注新藍海。

當前,中國醫藥并購市場已經出現了結構性機會,基于市場供需趨勢及政策出臺,預計未來并購案例將顯著增長。此外,回顧2024,科創板上的醫藥企業也還是有許多出彩瞬間。

截至2024年12月24日,110家科創板生物醫藥企業總市值為1.13萬億元,百濟神州以2231.29億元的市值排名第一,前10的企業中創新藥企業占據多數。尤其A股回購熱潮蔓延至科創板。截至2024年12月24日,對外宣布回購的科創板生物醫藥企業數量為47家,較2023年同期的29家增長62.07%。

沒項目可投

醫療投資人“保媒拉纖”

給青年才俊醫生介紹對象

萊美藥業在公告中多次將業績下滑歸因于“醫藥集采”,公司部分產品一直以來因市場需求穩定而享有較高的利潤空間。而隨著集采的推進,產品價格大幅下降,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仿制藥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

某機構醫藥投資人溫良勤告訴記者“其實,仿制藥輕松獲利的時代早已經過去了。這兩年全球醫藥醫療行業處于低迷階段,資本會更傾向于市場預期更明確的項目。創新藥依然是核心主題,但想要吸引資本入局,與以往不同,投資人對創新價值的認知已經逐漸從‘極致技術’向‘效率提升’轉變,企業需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進入2024年以來,我國醫藥健康行業發展新周期特征明顯,核酸藥物、核藥、CGT等新興療法即將步入收獲期,國產高端醫療設備進口替代趨勢顯著,CXO行業洗牌加速。醫療投融資處于寒冬更是共識。從2021年中期以來,醫藥健康領域的投資明顯降溫,尤其創新藥領域,面臨募資難、二級市場遇冷等情況。這背后是創新藥研發同質化現象嚴重、適應癥開發擁擠。通過暫停部分在研管線,已有部分創新藥企開始節流續命。這是非常凜冽的寒冬,從二級市場擴散到一級市場早期階段,從生物制藥到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幾乎整個醫療健康板塊,投資邏輯都在發生改變。

在溫良勤看來,“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經過20多年高速發展以及10多年的風險投資助推,現在生物醫藥產業整體健康狀態其實并不太好。醫療投資人都能感受到日益加深的寒意。特別是疫情后,大量資金涌入醫療健康行業,市場從‘資金荒’轉為‘資產荒’,然后2022年再度進入泡沫后的恐慌期,機構出手越來越謹慎。前幾年還在意氣風發指點江山,今年能進投決會的都是少數。年底也見了一些關系好的同行,大家還是普遍比較悲觀,2025可能更難。我現在都在給認識的那些醫療行業的青年才俊找對象。”

當然,過去幾年,中國醫藥企業創新實力持續增強也已經得到海外市場的高度認可,創新藥企業出海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在此背景下,中國生物科技企業還是要主動布局全球市場,利用全球資源開展臨床研究,提供更多優質、高效的醫藥創新產品與服務,推動全球醫藥健康事業蓬勃發展。

晨哨近期將重點提供上市公司并購相關服務

我們將百家優質上市公司真實一手需求這個核心資源,用一種創新的模式共享給大家——通過晨哨大買手系統對接,即高效率低成本,又安全保密。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萊美藥業 廣西 邱煒 中恒集團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1-16 亞聯機械 001395 --
  • 01-16 海博思創 688411 --
  • 01-14 富嶺股份 001356 --
  • 01-13 興福電子 688545 11.68
  • 01-13 超研股份 301602 --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