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科技產業風起云涌。在前沿技術日新月異、逆全球化趨勢加劇的雙重變局中,科技創新力量正重塑全球產業格局。如何在新一輪產業升級中找準方向、實現突圍,是關乎未來的重要命題。
科技產業版圖重構之際,12月12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和渣打銀行聯合主辦,由廣東省網商協會、廣東省機器人協會支持的“粵港澳大灣區新經濟發展論壇暨21世紀科技年會”在廣州召開。
本次大會以“智創未來,新質領航”為主題,匯聚近20位頂尖專家、行業領袖與企業精英,共同探討如何在全球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構建新質生產力、尋找突破產業壁壘的創新路徑。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楊云飛在致辭中表示,“新質領航”有三個關鍵的要點,首先是數據成為核心要素,其次是智能化定義效率,此外,生態協同成為發展路徑。新質生產力為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但真正落地有賴于企業的深度實踐,企業需持續提升創新能力,加大研發投入,培育創新型人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指出,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內外兩個原因。內部原因是中國經濟在過去40年,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階段轉換,外部原因則是技術封鎖、關鍵領域的“卡脖子”倒逼中國要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他看來,中國的科技創新有很大空間,但是創新并不容易,要用嶄新的方式來激勵創新。而科技金融可以用金融的手段和工具,去支持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
展望2025年全球和中國經濟,渣打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表示,2025年,全球供應鏈調整將繼續,人民幣國際化將受惠于風險多樣化趨勢,金融業機遇可期,國內政策工具充足,穩定經濟的選擇相對豐富。
在外部環境不斷變化的背景下,“構建新質生產力”成為企業應對挑戰的重要方向,其中AI和出海能力成為關注焦點。
優必選CBO譚旻表示:“人形機器人已經成為新質生產力的AI代表。”人形機器人被稱為“人工智能皇冠的明珠”,幾乎集成了目前所有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先進制造業的硬件合成,是軟件、硬件、軟件+硬件融匯型技術的代表。
但是譚旻也指出,人形機器人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如何逐步進入新智能制造,是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共同的目標。
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副總裁郭璋在會上表示,醫療健康領域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包括算力、模型、數據和場景。隨著AIGC的發展以及醫療技術進步,體檢流程與內容也在不斷革新。
談及出海和國際化,偉仕佳杰副總裁鄭杰指出,企業應避免盲目出海,如果出海僅僅是為了逃避國內的市場競爭,出海之后依然以原有的低價策略去搶占市場,必然是行不通的。出海不能被簡單地理解為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而是中長期整體解決戰略。企業需要明確出海的目標,包括短期的市場開拓和長期的品牌建設。
從新質生產力到全球化路徑,與會專家和嘉賓一致認為,科技驅動、精準策略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會上,首場圓桌論壇聚焦新經濟話題,圍繞“新技術革命下的產業躍遷”展開,多位企業代表分享了如何借助數字技術打破行業邊界,實現降本增效與創新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安路科技總經理文華武介紹道,公司主營的FPGA芯片具有“可編程性”的特色,有“萬能芯片”之稱,比傳統集成電路更加靈活。FPGA芯片應用非常廣泛,例如通信、工控、汽車、醫療、無人機等領域,在賦能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在他看來,FPGA芯片應用呈現出新型化和多樣化的特點,催生了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談及數字化,彩訊股份副總裁楊安培表示,數字化轉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2022年底以前,國內數字化轉型已經取得成績,隨著2022年末AI大模型技術出現,數字化有了新內涵,因為AI變量的出現,所有公司都重新要思考自己的業務。
他還提到,AI在未來3~5年將重塑一切,服務方式甚至客戶需求結構都將改變。針對這些變化,核心是要找準自身的生態定位,找到天花板較高的場景,盡快讓行業模型、企業模型和應用、數據形成數據飛輪的良性循環。
可見,AI已經成為重要課題,亞信安全CMO周海濤談道:“AI是一個非常明確的方向,但同時也有不確定的未來。”他強調,AI技術的發展充滿復雜性和創新性,這為網絡安全領域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對于未來3~5年的行業發展,周海濤提出了三點關鍵見解,第一,企業需持續強化核心技術優勢,擴大競爭壁壘;第二,在AI、大模型、算力等領域積極探索,并以新技術推動企業創新;第三,重視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云從科技作為AI四小龍之一,同樣專注在AI賽道。云從科技聯合創始人、監事會主席劉君認為,2023年初大模型的爆發是AI 2.0時代的起點,但是面臨兩大核心挑戰,一是AI行業尤其是高精尖領域資金需求極大,但行業缺乏耐心資本;二是不論是傳統AI還是大模型技術,其價值都需要通過大量真實業務場景的打磨和優化才能體現,否則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
在金融行業數字化方面,宇信科技董事會秘書周帆表示,當前銀行業正迎來數字化浪潮,數字化轉型不僅推動了分布式架構的普及,還加速了數字化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為金融科技的發展創造了更多機會。
她指出,過去10至15年間,銀行的科技年均投入增長約10%,軟件投入年均增速更高達20%,直接帶動了業務規模的擴張。她預測,未來金融行業的數字化競爭將呈現頭部集中的趨勢。
擎朗智能COO萬彬則從機器人行業角度剖析了AI技術的應用趨勢。他總結出三個應用趨勢,一是機器人通過歷代AI技術的集成和迭代,認知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能夠實現更細化、復雜的判斷。二是人機交互的友好性提升,交互性變得越來越強。三是大模型等AI技術更多地應用在軟硬件上,通過算法應用訓練,機器人可以實現更強的適應性,實現具身智能的躍遷。
整體而言,新技術革命正在加速產業變革,AI、大模型等技術的深度應用為各行業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創新動能。同時,資金、場景、技術與人才的協同發展將是企業在未來競爭中制勝的重要因素。
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中國企業正加速探索“出海”的新路徑。第二場圓桌論壇以“中國企業 揚帆出海”為主題,多位行業嘉賓分享了關于金融支持、跨境電商、云計算、AI硬件等領域的最新趨勢與挑戰,繪制了一幅出海新藍圖。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企業及投資銀行業務華南區企業金融部主管李書放表示,企業出海面臨的挑戰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各有不同,從初步的市場考察,到資金配置和融資,再到日常的資金流動和外匯管理,渣打可以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副所長栗蔚指出,AI將擴展服務類型和有效提升能力,企業走向國際競爭需要練好內功。
廣東省網商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劉飛娜分享了跨境電商行業的變化趨勢。她談道,中國的跨境電商正從“鋪貨型”往“品牌化”方向發展,并從“產品出海”延展至“服務出海”。相比早期的粗放式增長,如今的跨境電商更加注重精細化運營,賣家也從聚焦某些區域市場轉向全球化市場布局。
北京聲智科技副總裁黃赟賀從AI硬件的角度探討了出海的未來發展。她表示,早期智能硬件的出海大多依靠與智能音響、智能家電等產品的互聯實現,并未在技術上實現突破。如今在大模型的賦能下,國內企業逐漸開始探索AI硬件作為AI大模型落地方式的可實施性和市場接受度。
作為出海企業代表,名創優品也在進一步拓展。名創優品集團首席財務官張靖京表示,背靠中國優質的供應鏈資源,同時聚焦萬億IP經濟,疊加全球型渠道布局和全球設計,是未來要做的事情。
從云計算到跨境電商,再到AI硬件與IP經濟,嘉賓們一致認為,出海已不再是粗放擴張的簡單過程,而是考驗企業戰略布局和綜合能力的系統工程。唯有練好內功,精細化、本地化運營,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把握機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