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 林秋彤 北京報道
伴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資產管理行業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是高收益不再的“資產荒”,另一方面是資管產品集聚的債市能否持續長牛。近日,在2024年度資產管理高峰論壇上,多位資管機構的高管圍繞“大類資產配置及新形勢下的市場投資機遇”展開交流討論,就大類資產配置的方式與建議、固收市場面臨的機會與挑戰以及投資者教育等方面,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經驗和建議。
重倉債市應注意流動性風險
工銀理財副總裁李雪松坦言,最近國內國外復雜的形勢,特別是市場的跌宕起伏,給機構的大類資產配置,帶來了新的挑戰。他認為,第一要保持安全性的資產,堅持穩健型的投資風格。另外,要做好風險資產當中的結構性比例控制。
由于整體風險偏好的降低,機構更青睞固收類資產。中銀理財副總裁戴賾指出,縱觀上半年理財行業的資產配置情況,固收類資產占到了90%至95%的比例,剩下的則是權益資產和一些公募基金。
中金公司資產管理部執行總經理孫坤乾也表示,“固收類的資產雖然收益率下的比較快,但是不可否認依然是大眾投資者整個配置里面的壓艙石,我們看到很多產品,固收還是占大頭”。
今年以來,多重因素共同推動了固收市場規模的快速上漲。交通銀行私人銀行部副總經理黃大海分析,一是債市上漲吸引大量資金進入固收產品,從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中證全債指數上漲了4.31%,全市場銀行理財余額較年初上漲了6.42%;二是監管整治股息、銀行下架智能存款,帶動了居民財富由存款轉向了資管產品;三是居民的風險偏好較低,大類資產表現債強股弱。
至于市場未來的走勢,李雪松認為,短期內市場利率或仍有震蕩,中長期來看,國內經濟弱復蘇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加之執行寬松的貨幣政策,疊加海外降息周期,當下的環境較為利好固收類銀行理財。
不過,固收市場仍然面臨著一些挑戰。李雪松進一步指出,目前的一大挑戰是固收的投資策略和最后的業績表現不匹配,存在收益拉平現象,導致大量資金涌向短期產品。
黃大海也表示,除了高收益資產的緊缺,金融機構存在較大競爭壓力,導致理財產品業績基準的下調滯后于資產端收益下行,投資者對于理財產品的收益預期比較高,理財產品的業績要達到投資者的預期難度比較大。
面對當下的機遇和挑戰,做好固收市場,賈志敏和李雪松均強調了要關注流動性風險。李雪松認為,無論是收益還是風險的控制,流動性管理應處于第一位,是最基礎的。賈志敏建議,在品種選擇上需要尋找流動性更好的,而不能依據過往的票息高,就犧牲一定的流動性去獲取更高收益。
大類資產應分散均衡配置
華夏理財副總裁賈志敏指出,資產配置應當在應對不確定性中獲取收益,分散風險的最好方式則是均衡配置。
黃大海進一步指出,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投資者應做好大類資產的分散配置。權益類資產是分享經濟增長紅利的重要工具,固收資產是長期收益率穩健增長的壓艙石,且與權益資產相關性低。
在分散穩健配置的同時,也應關注到資本市場的新發展方向。多位代表均提到“新質生產力”類資產,作為未來可能的新時代核心資產,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孫乾坤表示,無論是新質生產力還是高股息、高分紅的資產,現在這類資產有很大的投資價值。新質生產力是目前國家產業里最具潛力和活力的一類資產,也是政策鼓勵和發展的方向。
李雪松表示,從資本市場的長期發展角度來看,市場還是更看重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以及央國企的創新與改革。這兩條主線是未來資本市場應該較為關注的方面,下一步的大類資產配置也應當更加關注這兩條主線。
此外,多位代表也共同指出,在當下的經濟環境提升了黃金的配置價值,黃金也應當納入大類資產的多元化配置,值得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長期持有。賈志敏表示,“黃金是特別有意思的資產。過去五十年,黃金價格年化復利增長率是8.3%至8.4%。黃金價格不僅僅是避險,其實它里面反映的是全球的經濟增長的模式,信用擴張的模式,以及財富到底是什么的非常值得去深入研究的話題。”
黃大海從宏觀層面總結道,對資產走勢的判斷和大類資產配置的問題,應堅持的原則是投研驅動。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堅持投研驅動體現在要前瞻性把握大類資產配置的機會和風險,對于個人投資者要選擇一個可靠的財富管理機構。
具體到投資者,孫乾坤認為,投資者首先要能夠分散配置,不要把所有或者大部分資產壓在一種資產類別上;其次,投資者也要做好適當性管理,先了解自己的收益、投資期限要求和風險承受能力,再結合資產管理機構能夠匹配的產品體系,達成一致目標;最后,投資者要有耐心,投資其實是長期的事情。
責任編輯:王馨茹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