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明超
新質生產力成為公募基金的重要投資主線。一方面,多只績優主動型權益基金深入挖掘“硬科技”領域投資機會;另一方面,公募密集布局相關指數產品,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形成科技、資本與實體經濟相互融合的新質生態圈。
績優基金掘金“硬科技”
在業內人士看來,“硬科技”領域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培育地。“新質生產力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適應新產業、重塑新動能,主要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兩個部分。”博時基金首席投資官曾鵬表示。
具體而言,戰略性新興產業指的是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產業,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民用航空、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八大類。未來產業則代表著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新方向,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先機的關鍵所在。
深耕“硬科技”領域后,多只基金取得了亮眼的業績。以劉元海管理的東吳移動互聯混合為例,截至7月12日,今年以來的業績回報接近30%,去年收益則超過40%。從基金持倉看,二季度,東吳移動互聯混合加大了與AI相關的電子半導體板塊的配置。
具體到基金前十大重倉股而言,截至二季度末,東吳移動互聯混合前十大重倉股包括立訊精密、兆易創新、歌爾股份、韋爾股份、中際旭創、滬電股份、新易盛、鵬鼎控股、水晶光電和工業富聯。其中,兆易創新、歌爾股份、鵬鼎控股、工業富聯是基金新晉前十大重倉股。
“二季度我們觀察到海外科技巨頭在開發者大會中表明AI大模型有望在手機、PC機以及AIoT(物聯網設備)等端側落地,所以我們判斷AI硬件時代有望開啟,或將驅動全球電子半導體行業景氣復蘇強度超出市場預期。”劉元海表示,由于這一輪全球科技創新驅動力來自AI人工智能,未來科技股投資策略的核心點或是擁抱AI。
國投瑞銀基金經理施成表示,一方面,持續看好端側AI的發展趨勢,AI手機、AI PC、MR/AR等各類新型終端將以今年作為發展元年,看好IC設計、存儲等周期底部逐步復蘇且遠期需求受益于AI發展的品種;另一方面,繼續觀察等待先進制程設備、先進封裝等受益于華為推動下有國產替代趨勢品種的投資機會。
指數產品密集成立
除了通過主動型權益基金進行新興產業的布局外,公募基金持續拓展指數產品,引導資金流向代表新質生產力的領域。
今年以來,華夏中證全指信息技術ETF、嘉實中證全指集成電路ETF、南方中證全指計算機ETF、南方上證科創板芯片ETF、博時中證半導體產業ETF等相繼成立。此外,嘉實上證科創板工業機械ETF、鵬華上證科創板新能源ETF均已獲批。
后續更多新品值得期待。Choice數據顯示,7月以來,銀河基金上報了中證通信設備主題指數發起式基金、富國基金上報了中證通信設備主題ETF聯接基金以及富國上證科創板新能源ETF。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指數產品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將引導資金流向“硬科技”領域。博時基金董事長江向陽認為,無論是新興技術的研發,還是科技成果的轉化,或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都需要金融作為強有力的支撐。科技創新產業為未來投資提供了“長坡厚雪”,產業的創新發展為投資者提供大量的優質長期投資標的,公募基金可以通過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提升基金持有人對于科創投資的獲得感。公募基金需要加強科技創新投資能力建設,助力暢通“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在服務科技創新的過程中,打造一流的投資機構。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表示,資管機構要提升科技創新投研能力,通過優質產品和服務,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流入科技創新領域。指數產品具備便捷的特點,已經成為科創領域投資機會的“吹號者”,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加速器”。聚焦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的ETF申報發行,不僅可以為市場提供高效的投資工具,還能發揮資本引領作用,讓“活水”流入實體經濟,形成科技、資本與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的生態圈。
責任編輯:王旭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