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開始,上市銀行進入現金分紅季,密集向投資者“派紅包”。根據Choice數據,在42家上市銀行中,共有40家公布分紅方案,總分紅金額(含已實施、待實施)達到5848億元,創歷史新高;股息率也保持高位,不少銀行股息率超5%。截至7月17日,已有34家銀行已派發現金紅利,剩余6家銀行將在本周內派發現金紅利。
雖然近期銀行在城投、房地產方面的風險敞口引發市場關注,但市場多數觀點認為目前風險可控,銀行未來分紅率下降的可能性較低。
預計本周內派息完畢
銀行分紅季本周將進入尾聲。目前在40家決定實施分紅的銀行中,僅剩余6家銀行尚未分紅。分別為長沙銀行、重慶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農業銀行,擬分紅金額合計1025億元,均預計在本周內實施完畢。
從時間來看,6月~7月銀行分紅最為密集。今年6月,共有17家城商行、股份行率先完成分紅;7月國有大行也加入戰隊,共有19家銀行完成分紅或即將完成分紅。
從規模上看,分紅的“主力軍”仍是國有大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以及郵儲銀行分紅或擬分紅金額分別為1082億元、973億元、778億元、683億元、277億元、256億元,合計4049億元,占總分紅比例約70%。其中工商銀行出手最“豪”,分紅金額高達1082億元,在所有銀行中位居榜首,且成為唯一一家分紅超千億的銀行。
股份行緊隨其后,9家銀行合計分紅或擬分紅金額為1307億元。其中,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穩居股份行分紅規模前三,分別為438億元、247億元、161億元。
相較于國有行、股份行大手筆分紅,城農商行則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態勢,分化顯著。一方面,部分熱門城市城商行分紅規模較大,甚至趕超股份行。例如,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分紅均超50億,分別為66億元、57億元、76億元、55億元;另一方面,也有部分銀行現金分紅金額低于5億元,如瑞豐銀行、張家港行、江陰銀行、無錫銀行等。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現金分紅規模上有所參差,但此次銀行現金分紅比例普遍較高。此次實施分紅的40家銀行中,36家現金分紅比例在20%以上,僅有4家銀行分紅比例不足20%。其中,國有大行分紅率全部超30%。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近幾年來國有大行的分紅率基本都維持在30%以上,部分股份行、城商行也將分紅率30%寫入公司章程,一方面是因為考慮到股東回報、長期價值增長等多方面因素,另一方面也是銀行自身對未來經營具備信心。
24家銀行股息率超5%
在大手筆的銀行分紅背后,銀行的股息率也維持高位。股息率是指公司在過去一年里支付給股東的現金股息總額與買入時股票成交價格之間的比值,是衡量股票投資收益的一個重要指標。
以上月底(6月30日)收盤價計算,所有計劃發放股息的上市銀行平均股息率達到5.4%,而六大行的平均股息率為6.1%,較平均水平更高。
24家銀行股息率超5%。其中,最高的是浙商銀行,股息率達到8.17%;興業銀行、華夏銀行、江蘇銀行、上海銀行緊隨其后,股息率均超7%。此外,還有10家銀行股息率在6%~7%間,9家銀行股息率在5%~6%間。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近年來股息率保持高位、銀行理財利率逐漸下行,有不少市場投資者認為“買理財不如買銀行股”。
目前大多銀行理財收益率確實低于上述股息率。根據普益標準數據,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全市場存續開放式固收類理財產品(不含現管)、封閉式固收類理財產品近3個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分別為4.17%、5.38%。去年由于債市波動影響,理財收益率也跌至低位。中國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2年)》顯示,去年各月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僅為2.09%。
不過有業內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兩者并不屬于同風險級別的投資產品,很難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銀行理財產品雖然近期經歷多次凈值波動,但其底層資產通常為債券,相對風險可控;銀行股本身仍屬于股票性質,具有高波動性,風險更大。“投資者應該綜合考量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購買銀行股前也應全面了解銀行的基本面情況,不能盲目入坑。”
未來分紅率會否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部分市場人士擔心,城投地產風險將導致銀行盈利能力承壓,資本壓力下銀行分紅將下降。
例如高盛在7月初發布研報,其中,給予工商銀行、興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和華夏銀行五家銀行下調為“賣出”;對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和南京銀行中性評級;并對郵儲銀行、寧波銀行、平安銀行和建設銀行“買入”評級。
事實上,目前銀行在經營層面確實面臨一定挑戰,凈息差處于低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商業銀行凈息差呈逐季下降之勢,年末凈息差為1.91%,同比下降17個基點;2023年一季度凈息差僅為1.74%,較2022年四季度下降0.17個百分點,再創歷史新低。
不過大多機構仍對銀行后市呈樂觀態度。浙商證券在研報中測算指出,涉政業務風險暴露對上市銀行ROE影響有限。同時,未來地產風險對銀行盈利的額外影響有限。從新生成壓力來看,以“地產十六條”為代表的政策,使得銀行可以“以時間換空間”,平滑風險暴露速度,爭取化解時間。從撥備厚度來看,當前上市銀行地產不良率約在4.11%,預計撥備已較為充足。
“從政府債務率角度看,中國政府的資產負債率低于主要發達國家。”海通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孫婷在研報中指出,自2000年起,中國政府資產負債率并未像英國、美國出現明顯跳升,而是維持在20%附近的低位。同時,各行業風險處置循序漸進,風險逐步暴露而實際風險降低。
浙商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梁鳳潔也持類似觀點,她指出未來銀行股的分紅水平下降概率低。中短期來看,當前國有行、優質銀行股的資本水平充足,可支撐投放;長期來看,預計信貸增速將回落,盈利內生平衡有望逐步實現。
責任編輯:李琳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