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吳霜 上海報道
近期,銀行紛紛下調存款利率,理財產品收益率逐步回暖,導致居民財富回流理財。
央行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連續13個月持續同比多增的居民存款,在4月份首次回落。并且,國盛證券研究顯示,4月份全市場銀行理財存續規模預計已回升至27.37萬億元,較3月份增加1.34萬億元。這也是繼去年11月份以來,銀行理財規模首次止跌回升。
理財產品的規模回升的同時,多位銀行理財子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呼吁同業停止在理財產品收益展示上“內卷”,采用更加統一的標準。
據記者了解,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利率展示多是零售端導向,為了吸引客戶購買,往往在近1月、近3月、近6年、近1年、成立以來等多個收益區間中選擇收益水平更高的展示。
但這樣的選擇一是會讓消費者因同類型產品沒有統一的收益展示情況而難以判斷其表現;二是導致了各家理財子與零售端互相博弈,導致同一產品的利率展示標準不斷變化,讓客戶難以了解產品的真實運作情況。
“其實,我們更期望有統一的標準。”一位銀行理財子渠道部門人士表示。
實際上,5月23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理財業務專委會召集研討會,探討了《理財產品過往業績展示行為準則》(下文簡稱《行為準則》)的研究制定。其中就對禁止了上述變化理財產品展示標準的情況。
根據記者了解,《行為準則》研討會中對理財產品過往業績展示設置“三條基本要求”“三條展示要求”和“三條禁止行為”進行了重點討論。
“三條基本要求”包括:合理制定相關展示規則,過往業績展示應當遵循穩定性和內在邏輯一致性的基本原則,不得隨意變更規則;展示規則應當包含過往業績計算方法,計算使用統計數據和資料應當真實、準確和全面,不得使用未經核實、尚未發生或者模擬數據,過往業績數據或計算方法應當經產品托管人復核;不得明示暗示或其他方式承諾產品未來收益,并需醒目文字提示投資者“理財產品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不等于實際收益,投資需謹慎”等。
“三條展示要求”包括:選擇過往業績展示區間,要注明起始和截止時間,完整會計年度的過往業績展示除外;運作時間大于一個月,小于一年的產品,采用產品成立日起計算的過往業績;運作時間大于一年不滿6年的,至少包含產品成立當年開始所有完整會計年度的業績;運作六年以上的,至少包含最近5個完整會計年度的業績;如一個產品展示產品過往業績和業績比較基準兩項數據,應該將兩者同時予以展示。
“三條禁止行為”主要包括:不得展示成立未滿1個月的理財產品過往業績,除現金管理類產品外,任意過往業績展示區間不得低于1個月;不能片面夸大或刻意選擇性展示理財產品過往業績,不得采用不具有可比性、公平性、準確性的數據來源和方法進行過往業績比較;銷售宣傳文本只能展示該產品或本公司同類產品的過往業績和最好、最差業績,不得僅展示理財產品特定區間或部分區間的過往業績等。
可以看出,中銀協本次重點針對理財產品過往業績展示標準頻繁變化、展示標準不一的問題擬定的《行為準則》征求意見稿,旨在解決銀行理財行業缺少產品營銷、宣傳和展示行業標準的痛點。
但是,理財行業人士認為,“三條展示要求”仍較為籠統,不同類型的產品如何展示過往收益的規定仍需細化。比如,目前由于標準不一,就算是同一只產品,在不同的渠道上展示的利率也是不一樣的。此外,不少投資者向記者表示,其購買的理財產品雖然展示了持有收益和收益率,但由于難以查詢購買時間,不便于對不同產品進行持有期限和年化收益關系的對比,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投資選擇困難。目前,一些銀行理財展示成立以來年化收益,但產品的成立時間卻未明示,需要打開產品說明書查詢,不便于投資者一目了然地掌握產品要素。
“銀行理財產品的業績展示需要統一標準,不過也不應變成完全沒有彈性的死標準。標準的建立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不斷根據問題和需求優化,留給機構一定的空間。希望在標準之上,給機構充分滿足投資者知情權、更多維度展示歷史業績的空間。”上述人士表示。
雖然明確的標準仍未出臺,但監管的方向已經明確,一些銀行和理財子已經開始根據監管引導的方向對理財產品的過往收益情況的進行了調整,盡可能詳細的展示產品收益情況。比如,雖然產品列表頁面僅簡單展示了某一區間的收益,但在詳情頁面會更加全面的展示多個區間的收益。
其中, 中國銀行APP上就對成立時間較長的產品展示近1月、近3月、近6月、成立以來的收益。信銀理財APP上會在詳情頁展示成立以來和近3月以來的年化收益率,對于周期開放型產品還會展示上一周期的年化收益。此外,還可以自由選定時間區間,查看產品凈值變化。
(作者:吳霜 編輯:周炎炎)
責任編輯:李琳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