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正式實施,36個城市試點,23家銀行可以開戶,您會參與嗎?40家基金公司的129只產品,您中意哪只?歡迎參與調查! [點擊進入活動頁面]
IT、半導體及電子設備、生物技術/醫療健康等硬科技投資熱度保持高漲,前三季度投資金額均超千億元。
今年以來,中國股權投資基金募資總量同比回升,投資案例數和投資金額均有所下滑,其中,大額人民幣基金均由國資背景的管理人發起設立。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的募資金額達1.67萬億元,同比上升11%;投資總額為7257億元,同比下滑33.9%。行業方面,IT、半導體及電子設備、生物技術/醫療健康等硬科技投資熱度保持高漲,投資金額均超千億元。
“當下,中國股權投資行業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轉折期,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正在交替轉換,資本市場也在更迭變換,這個時候更需要我們從業者思考如何改變,如何適應。”在第22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清科創業創始人、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倪正東表示。
國資成為國內股權投資重要資金來源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熱度有所降低,投資案例數和投資金額均有所下滑。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投資總額為7257億元,同比下滑33.9%;投資數量為8631起,同比下滑9.4%。
與美國股權投資市場相比,美國VC/PE同期募資4097億美元(約為2.8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8%;投資數量超過2萬起,同比增加8.4%;截至三季末的投資金額達1萬億美元(約7萬億元人民幣)。
對此,倪正東表示,“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節奏放緩,投資金額僅是美國的十分之一,這說明中國VC/PE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國內的募資結構分化趨勢進一步延續,大額人民幣基金均由國資背景的管理人發起設立。其中,100億元以上的基金中,有94%是國資背景;50億至100億元的基金中,國資背景占比近六成,30億至50億元級別的基金當中,則有72%是國資背景。
“目前國資已經成為中國股權投資最重要的資金來源,某種程度上VC/PE機構正在為國家提供專業的服務,把錢投到創新企業和科技企業中去。”倪正東稱。
從投資行業分布來看,與2021年前三季度相比,今年前三季度中,10億元以上大額投資案例數占比由1.76%下滑至1.03%,大多發生在半導體及電子設備、清潔技術領域。整體而言,今年IT、半導體及生物醫藥等硬科技投資熱度保持高漲,新能源、新材料受關注度大幅提升。其中,“吸金”最多的是半導體及電子設備賽道,投資金額達1840億元;雙碳新能源是今年增長速度最多的行業,如清潔技術領域的投資金額同比增長了78.7%。
與此同時,也有部分行業賽道的投資出現明顯下滑,如消費及連鎖零售領域、互聯網行業的投資金額分別同比下降72%、81.6%;而此前熱門的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金額也同比下降45.2%。
目前,機構退出方式仍以IPO為主,股轉、并購等多元退出方式占比不斷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末,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共發生3480筆退出案例,同比小幅下降4.4%。其中,被投企業IPO案例數共1996筆,同比下降15.2%。
隨著投資人的資金流動性需求日益增長,VC/PE機構正在積極地尋求除上市以外的其他退出渠道,以實現項目及時退出和現金回流,如并購、股轉、回購等退出交易數量顯著提升。具體來看,并購/借殼/SPAC案例數合計180筆,同比上升20.8%,股轉和回購案例數同比分別增長16.4%、13.2%。
股權投資節奏減緩背后
對于2022年投資節奏減緩的原因,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認為,關鍵在于二級市場和一級市場的估值倒掛情況。“二級市場和一級市場的價格倒掛太明顯,確實會影響整個一級市場對投資標的的興趣和意愿。”他稱。
“過去一年,宏觀和政策的巨大變化。”華映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季薇表示,在變化過程中,會首先關注的是企業的生存問題,因此投資和投后部門會定期或不定期地幫助投資企業。
高瓴創始人合伙人李良則表示,今年高瓴在VC、PE的不同階段共投資了大約150個項目,基本保持著和過去幾年差不多的節奏。“一方面,我們感受到,即使在疫情下,創新的脈動仍在繼續;另一方面,我們也在沿著創新溯源,在階段和領域上不斷拓展自己的能力圈,不斷尋找新的機會。”
據統計,今年高瓴在“制造”大命題下的投資占比最高,超過了40%,在新能源車產業鏈、工業智能化、機器人、硬件、新材料等領域的研發、生產、流通的各個環節都有深入布局。
在李良看來,投資制造業,并非因為它是當下的“風口”,投資階段、重點產業變化的背后,是因為找到了創新勢能遷移帶來的增長機會,“我們會根據創新趨勢、產業和市場的發展變化,對投資算力不斷進行調配”。
以制造業為例,李良剖析了為制造業的升級提供持續性動能三股驅動力。一是,從大背景來看,“雙碳”成為重大戰略方向,這對傳統產業發展路徑提出了約束,也為制造業升級帶來了巨大的、直接的機遇。
二是,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在越來越多的產業場景中落地,直接推動了制造業升級的加速,如同過去10年數字技術締造了移動互聯網,我們相信它們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也會帶來巨大的化學反應。
三是人才,即使只看增量,中國每年也有500萬工科大學生畢業,也就擁有了寶貴的、持續的工程師供給。“在這一判斷之上,我們再去以VC、PE的專業角度來看產業增速、以及進一步考察細分行業里的技術迭代情況,如原有技術是否進入突破期、是否有新技術路線突圍等。”李良稱。
專業投資人如何把握機會?
對于當前的中國創投市場,深創投董事長倪澤望認為,投資賽道處于冷熱不均的狀態,新能源、半導體投資熱度急劇提升,而消費、生物醫藥、互聯網熱度下降。“市場雖然有波動,賽道雖有冷熱,但投資機構表現出來的部分短期行為與創業投資的長期性本質開始有所偏離。”他表示。
另一方面,倪澤望也提醒道,要警惕扎堆熱門賽道的估值過高、產能過剩、時機不成熟等方面的投資風險。同時,他也認為,消費、產業互聯網等遇冷賽道仍具有長期投資價值。據其透露,深創投已設立了消費和工業軟件基金,規模分別為10億元、50億元。
“資本市場永遠是一個信心的晴雨表,它是經濟的前置晴雨表,是信心的及時晴雨表。”談及投資市場的未來機會,中金投資銀行部負責人王曙光直言,近期中概股反彈、A股市場的投融資也在增加,反映出投資人對長期信心依然很明顯。
“2023年在資本市場會存在大量的機會,這個機會是因為錢放在那里,必然是需要尋找新的方向,尋找未來能夠有額外產出和產生創新性增值的方向,所以我們自己比較看好當年二季度之后的資本市場。”在王曙光看來,資本市場的存在,本質上就是為了經濟活動服務的,只要經濟活動恢復,必然有一個很大的轉變。
鄺子平也表示,“到了2022年的下半年,一、二級市場倒掛的現象已經慢慢趨于抹平。到明年整個經濟社會恢復比較健康,而且一級市場的同仁覺得價值體系又回到理性狀態的時候,整個投資節奏肯定會比2022年增加”。
“一級市場投資具有長周期的屬性。對我們而言,遠期愿景和近期目標都需要兼顧。”季薇用觀察國畫的方式類比風險投資:“遠觀其勢,近取其質”。她表示,一方面,要著眼未來的趨勢,認知和判斷要保持高水準和敏感性;另一方面,近端需要有戰略定力,堅守投資紀律,尋找并投資優秀企業,一路同行。
落地到具體的行業,季薇表示,要在重點賽道深入扎根。她表示,從2017年開始研究和布局智能制造領域,從底層算力到邊緣計算、物聯網平臺,從工業軟件到3D智能檢測等領域已經做了相關布局,未來會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方向繼續加強布局。
“未來五年,我們覺得以不變應萬變,就是回歸投資的最根本的主旨,就是創造價值。”海松資本管理合伙人馬東軍表示,會繼續深耕自己所熟悉的行業,包括新能源、新材料、集成電路、半導體、生命科技、智能制造等領域。
責任編輯:李桐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