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理財產品已步入常態化發行階段。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李愿 北京報道
2022年9月14日,是養老理財試點暫定一年期的最后一天。
2021年8月31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決定自2021年9月15日起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試點機構為4家,且僅在4個城市。經過后期的兩輪試點擴圍,目前養老理財試點范圍為“10+1”家機構、10個城市。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截至9月14日,有9家機構(信銀理財、興銀理財暫未發行)共計發行了48只產品,募集額度已經超過850億元(實際募集或已接近900億元,因3只產品昨日完成募集暫未發布成立公告,2只產品今天完成募集),養老理財產品已步入常態化發行階段。
作為養老金融產品之一,養老理財試點剛剛一年,便實現了從0到近900億元的飛躍,效果遠好于此前其他養老金融產品的試點情況。在多位理財公司人士看來,養老理財產品之所以受到投資者歡迎,主要是在我國老齡化加劇背景下,順應了投資者的需要,以及養老理財的穩健性、普惠性、長期性等特征受到投資者的肯定。
“養老理財試點總體開端良好,進展順利,下一步將在充分總結的基礎上,研究適時進一步擴大試點的范圍。”7月30日,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
業內人士預計,下一步的試點擴圍有望在購買人群、試點城市、試點機構等方面進行考慮,并與個人養老金制度做好銜接。
48只產品背后:數量、額度、凈值分化
具體來看,48只養老理財產品由9家機構發行,不同機構的產品發行只數差距較大。其中,首批養老理財試點機構中的工銀理財、建信理財、光大理財發行數量遙遙領先,分別為11只、11只、10只;第二批試點機構的中銀理財、交銀理財發行產品只數在迅速追趕,均已達到3只。
從實際募集額度來看,差距更大。盡管作為首批養老理財試點機構的招銀理財僅發行5只養老理財產品,但實際募集額度接近270億元,遠高于其他機構。據統計,建信理財募集額度剛超過180億元,工銀理財募集額度超過110億元(近期募集產品未計入)。
而第二批養老理財試點機構中的農銀理財已經募集了100億元,達到監管規定的募集上限;中銀理財的首只產品提前完成募集,額度為60億元,后發優勢明顯。
作為唯一的一家外資養老理財試點機構,貝萊德建信理財僅發行了1只產品,募集額度接近1.6億元,且這只也是唯一一只期限長達10年期的產品。“推出10年期產品是填補長期理財產品市場空白的創新探索,符合養老理財產品長期規劃、長期投資的屬性,也符合引導長期資金入市的市場導向。我們希望通過10年期產品引導客戶探索更為長期的投資理財體驗,幫助投資者培養養老投資、長期投資的意識和理念,實現較好的長期回報。”貝萊德建信理財董事長齊建功曾解釋稱。
除貝萊德建信理財外,光大理財還發行了一只6年期的養老理財產品,其他所有產品則均為5年期,對比最長期限為3年期的普通理財產品,這也是養老理財長期性的體現。
同時,為了滿足特殊情況下投資者的用款需求,產品均設置了特殊條款,因罹患重大疾病等并提供證明材料的 ,可申請提前贖回。此外,產品還設置了分紅條款,不同產品的分紅方式不同,運作一定期限后,按月或按季等方式分紅。
養老理財的普惠性主要體現在費率上,整體來看,僅個別產品收取了銷售費、贖回費,托管費、固定管理費均低于普通理財產品。
“普遍都是極低的管理費,極低的銷售費以及零的申購費、贖回費,這個是基于養老理財的普惠屬性和理財公司的社會責任擔當,是應該的。”一家理財公司負責人提出,但是從長遠來看,如果要管理大體量的資金,如果要提升大家的投資管理能力,在普惠和可持續發展期間,還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養老理財的穩健性主要體現平滑基金、風險準備金、減值準備及附加風險資本的設置,其中平滑基金獨立于產品進行管理,以平滑基金為限專項用于合理平滑產品收益;風險準備金主要用于彌補因操作錯誤或者技術故障等給養老理財產品財產或者投資者造成的損失;計算減值準備及附加風險資本主要用于增強風險抵御能力,促進業務平穩運行。
作為投資者最為關注的收益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了首批4只養老理財產品的凈值情況,這4只產品運行時間最長,具有代表性。截至統計日9月14日,建信理財凈值最高,為1.0344;招銀理財凈值最低,為1.0192。
整體來看,截至8月30日,除去5只尚在募集期的產品和19只成立未滿三個月的產品,其余19只產品的平均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為5.43%。與業績比較基準對比來看,僅光大理財的2只產品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超過業績比較基準上限,超額收益分別為0.95%和0.02%;此外有8只產品達到業績比較基準;9只產品不及業績比較基準,平均低于業績比較基準下限1.38%。
“由于養老理財產品具有長期布局的特殊性,且目前部分產品仍處于成立前期的建倉階段,再加上設置的業績比較基準與普通理財產品相比偏高,因此短期內可能出現收益率不達業績比較基準的情況。”聯信智評認為,但產品收益不及業績比較基準的情況較上月有所好轉,而且隨著未來養老理財產品的運行進入長期區間,長期的投資策略和資產配置實現有效實施,預計未來收益率也會實現相應的提高。
此外,從購買人群來看,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曾披露,截至一季度末,50歲至60歲投資者占比達28%,40歲至50歲投資者占比達27%,30歲至40歲投資者占比近20%,中老年人居多。
審慎擴圍試點:銜接個人養老金打開新空間
“目前養老理財產品的發行方仍以國有行理財公司和股份行理財公司為主,發行主體不夠豐富。”一位業內人士指出。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截至目前,監管部門已經批復了29家理財公司開業,其中大行6家、股份行11家、城商行7家、農商行1家、外資控股理財公司4家,即僅接近1/3的理財公司可發行養老理財產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自養老理財產品試點以來,還有多家理財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積極申請養老理財試點資質,類型包括合資理財公司、股份行理財公司、城商行理財公司。
如剛剛獲批籌建的北銀理財,北京銀行行長楊書劍日前就表示,北銀理財未來將積極申請養老理財產品發行資質,打造養老理財產品金字招牌。
“城農商行理財公司具有在其本地區域內認可度較高的優勢,隨著試點機構的進一步擴大和推廣,城農商行理財公司布局養老理財產品相應地也會有較為明顯的競爭力。”聯信智評認為,隨著城農商行理財公司在發行養老理財產品方面準備的越來越充分,未來其或將成為養老理財產品發行的主力軍,屆時養老理財產品發行或將迎來新一輪爆發,同時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中外合資理財公司加入到發行養老理財產品的陣列當中。
在試點地區方面,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有理財公司負責人曾向監管部門反映,個別試點地區的養老理財購買需求不足,并建議擴大試點地區范圍。
監管部門人士曾解釋稱,試點地區選擇是在綜合考慮城市規模、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居民養老需求這些因素的基礎之上,兼顧東、中、西部地區的需要來確定的。
目前,養老理財10個試點城市為北京、沈陽、長春、上海、武漢、廣州、重慶、成都、青島、深圳。7家已經開業的城商行理財公司分布在安徽、江蘇、浙江、山東、上海等地,若試點地區擴圍,發行機構也有同步擴圍至相關城商行理財公司。
“養老理財試點遵循‘小步慢跑,整體推進’的總體發展原則,讓養老理財產品逐漸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未來將成為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第三支柱的中流砥柱。”中信建投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榮認為。
業內人士則分析稱,監管部門表態進一步擴大養老理財試點,或意在與個人養老金制度進行更好銜接。
今年4月,《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關于規范和促進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發展的通知》先后發布,鼓勵發展個人養老金下的養老理財以及其他個人商業養老金下的養老理財,二者最主要區別在于是否享受稅收優惠,其中個人養老金將試點1年,目前還未正式啟動。
多位理財公司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上述文件確立了以個人養老金賬戶為核心,“個人自愿參加+政府政策支持+市場化運營”三位一體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框架。對銀行理財而言,個人養老金賬戶制度的建立為養老理財產品打開了長期的成長空間。
“對比目前第三支柱潛在的個人養老金融產品,養老理財具有較強競爭力,有望成為理財公司獲取長期資金來源的重要突破口。”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
據了解,目前理財公司正在積極對接個人養老金相關系統,開展相關工作。一家理財公司高管介紹稱,信息平臺的系統對接、統一的行業中央數據交換平臺、標準化的產品評價體系等對養老金產品的發展尤為重要,是監測評價機構表現、充分壓實主體責任的關鍵抓手,也是真正實現有進有退、優勝劣汰、為民理財的重要環節。
與此同時,銀保監會也正在制定個人養老金相關配套細則。“目前,相關配套政策已經在一定范圍內征求意見,不久的將來即將出臺,出臺的具體時間,還要視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整體工作進度來確定。”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法規部主任綦相7月下旬透露。
(統籌:馬春園)
(作者:李愿 )
責任編輯:李琳琳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