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毛明江 黃心怡
《科創板日報》藍色的玻璃外墻,酷似星級酒店的長圓形辦公大樓,超大的正方形白色廠房。從深圳市區往東北方向驅車42公里,不到1個小時,即可達到龍崗區坪地街道丁山河路18號——深圳柔宇國際柔性顯示基地。
這里正是今年2月折戟科創板IPO,最近身處“欠薪”風波而上熱搜的柔宇科技的生產總部。盡管在深圳25°C的晴天下,生產大樓上“ROYOLE”的企業logo依然醒目,但整個柔宇科技的前景卻給人“風雨飄搖”的寒冬之感。
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12月9日凌晨在社交平臺發文:“……在人生至暗時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炭,唯一能做的是,堅持到底……”間接印證了柔宇科技危機的嚴重性。盡管聲稱“永不言棄”,劉自鴻和柔宇科技能挺過年關這場資金危機嗎?
截止發稿前,《科創板日報》記者獲知,在由松禾資本牽頭的進行新一輪可轉債融資,正在幫助柔宇科技“自救”,但是否能成功目前還不得而知。
一封“討薪”求助信引發的危機
12月8日,一名自稱在柔宇科技從事人力方向管理員工的一封“討薪”求助信,引爆了柔宇的資金危機。求助信稱,“目前公司已經拖欠近千人工資,從保潔、保安、管理人員薪資,拖欠時間長達近半年不發工資。”
一石激起千層浪,柔宇科技“欠薪”傳聞迅速引起輿論的強烈關注。在《科創板日報》記者致電柔宇科技全球品牌營銷中心相關負責人求證時,該負責人欲言又止:“非常感謝對柔宇科技的關注和信任,目前真的不方便回應。”
但柔宇科技一位內部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證實,全員欠薪的情況確實存在,公司已承諾將于年底補發之前拖欠的工資,并給與一定的現金補償,以及2個月薪資額度的期權補償。
目前,外界對于柔宇科技年底前解決資金危機頗感懷疑。對于柔宇來說,由于經營現金流為負,補發欠薪的前提條件是,獲取新的融資或者銀行貸款。有媒體報道稱,在11月30日舉辦的員工大會上,劉自鴻對員工表示:“新一輪融資有可能12月到,也可能1月到。” 也就是說,到底年底前能否引入資金,他心理也沒準數。
“柔宇的資金緊張問題應該比較嚴重。”深圳創投圈一位資深人士表示,一般來說,企業支付員工工資,在排序上都會優于支付供應商欠款、非必要行政開支、歸還銀行貸款等。“企業不是資金極度緊張,是不會拖欠員工工資的。因為一旦員工因為欠薪停工停產,企業基本就等于‘自沉’了。”
柔宇科技的資金“饑渴”并非一日兩日。據公司2020年最后一天向上交所遞交的招股書批露: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凈利潤分別虧損3.59億元、8.02億元、10.73億元、9.61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31.95億元,而同期合計營收僅有5.17億元。
柔宇科技在招股書中坦言,報告期內,公司持續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產品銷售規模較小且新產品的研發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同時,公司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將存在持續虧損。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滯銷的產品導致存貨不斷積壓,也加劇了柔宇的資金危機。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1.03億元、1.65億元、5.95億元和4.80億元,存貨整體呈現增長的態勢。記者上網進入天貓柔宇數碼旗艦店,發現柔宇科技折疊手機僅11人付款,其他產品付款人數也都沒有超過30人。
“自身造血能力弱,長期經營現金流為負,企業發展主要依靠外部融資補血,加上科創板IPO資本市場融資‘路斷’,是導致柔宇科技資金危機的幾大根源。”上述深圳創投圈資深人士認為。
獨角獸身背重資產
《科創板日報》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業界對于柔宇科技,不管是在技術路線還是在商業模式上,都存在不少的爭議和質疑。
首先,是它的獨特技術路線:
柔宇科技全球品牌營銷中心總經理劉奚源在12月10日的公開演講中指出,不同于現在主流的LTPS技術路線,柔宇選擇了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ULT-NSSP),從材料、電路設計、制作工藝、模組到生產設備,都是完全自我創新的。
“這種創新一定比原有的技術路線更有優勢,無論是在成本結構上,還是在使用機器廠房設備數量的減少,良率的提升等方面。” 劉奚源解釋。
鯨平臺智庫專家、方融科技高級工程師、科技部國家科技專家周迪認為,柔宇所采用的非硅技術路線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目前,主流的柔性OLED屏背板工藝技術路線是三星的低溫多晶硅技術(LTPS)。但蘋果也嘗試過開關晶體管的材料從低溫多晶硅替換成了氧化銦鎵鋅。只是,還沒有看到柔宇科技在公開的知識產權和論文中講到其技術路線,因此更需要市場實際檢驗。”
鯨平臺智庫專家、創道咨詢合伙人步日欣認為,柔宇的獨創技術導致生態系統的封閉,對市場推廣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柔宇獨創的ULT-NSSP技術,屬于一個相對封閉的技術體系,被其獨家掌握。除了幾個公開的專利之外,其余大部分被宣稱為know-how加以保護,所以技術體系的細節并不為產業界所了解。這也就導致了柔宇的顯示屏,其實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生態之中。”
步日欣分析,這意味著從上游材料、面板、乃至下游整機設備和解決方案,都需要自己來完成,制約了柔宇技術普及度。“哪怕ULT-NSSP真的是一種有成本和領先優勢的技術,在這樣一個非常重的模式下,親力親為地客戶開拓,甚至向下游延伸做手機,也會遇到不小的推廣難度。”
其次,是新技術所需的重資產投入:
公開資料顯示,柔宇國際柔性顯示基地及其全球首條類六代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總投資約110億元,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于2015年10月籌建,2016年正式動工并陸續啟用,2018年6月點亮投產。
高達110億的投資總額,對于初創型企業已經是讓人仰望的高度了,但是對于面板企業卻是大巫見小巫。比如同為第六代產線,華星T4 工廠的總投資額為350億元,而京東方柔性屏重慶基地投資達到465億元。
對于初創企業來說,這樣的巨額投入其實是不可承受之重。
“創業企業做這個賽道確實很難,產業鏈并不一定非得商用最領先的技術路線。 京東方有國家做后盾,柔宇科技畢竟只靠創投基金支持,力度還不夠啊。” 深創投一位內部人士告訴《科創板日報》。
另有不少分析認為,柔宇堅持自研生產柔性屏手機,也在無形中把華為、小米、三星等列為對手。這非但不利于與這些大手機廠商的合作,也導致其商業模式過重。
“柔宇科技有技術和專利優勢,走技術開發與專利授權的輕資產模式,是比較合適的。現在商業模式上既做技術研發,又做生產制造,甚至還建線下銷售門店,都是非常重的商業模式。相當于在技術、管理和營銷上三面作戰,對于企業管理者也是極大的挑戰。”漢理資本董事長錢學峰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此外,柔性屏的市場需求并未爆發:
柔性折疊屏的手機市場從誕生至今,已走過三年多,卻依然不溫不火。
一位柔宇科技的客戶告訴記者,此前與其有過戰略合作,但由于市場低迷需求不佳,所以這兩年公司也沒再推折疊屏手機。
某投資分析人士則透露,對柔宇科技曾做過調研,產線確實有在正常運轉。“主要問題還是在于缺乏量產的市場需求,柔性屏的商業化多年來一直不順利,市場沒有真正打開過。”
對于三星、華為等手機廠商來說,柔性折疊屏更像是展示高端新技術的方式,他們有足夠的實力承擔難以商業化的成本。而對于柔宇科技這樣的初創企業來說,則變成了獨孤一擲的押注。
“這也對如今火熱的硬科技投資提了個醒。跟以前互聯網燒錢打法類似,現在‘硬科技’為名的投資很熱,也不排除有不少蹭熱度to VC的項目,技術自嗨后發現是偽需求。” 該分析人士說。
松禾資本緊急“救援” 牽頭新一輪可轉債融資
身處輿論漩渦,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原本定于12月10日到上海參加一個論壇,并發表題為《柔性技術的創新與未來》的主題演講。但據《科創板日報》了解,劉自鴻并未出席,代替他出席論壇的是柔宇科技全球品牌營銷中心總經理劉奚源。
對于柔宇科技能否挺過現在的難關。漢理資本董事長錢學鋒認為,這要看企業的現在困難,“只是被遇魚刺卡了一下喉嚨,還是已經病入膏肓。”
如果只是暫時的資金困難,現有股東追加投資或者迅速引入新的投資方,可以解燃眉之急。另外也可以通過抵押資產向獲得銀行緊急授信,或者售賣專利等措施臨時變現。“但我預計柔宇科技現在的負債中,銀行貸款已經有相當比例。現在這種情況它能否從銀行貸到款,是個未知數。”
在錢學鋒看來,如果企業問題已經積重難返,最壞的情況可能就是“破產清算”。
不過,鑒于柔宇科技在柔性屏領先技術,也有業界人士呼吁對這家中國知名的“獨角獸”企業予以呵護和支持。“這種公司需要大量資金,又掌握核心技術,資本市場應該多支持這樣的公司。讓它們成為中國的特斯拉、亞馬遜。 不能因為現在虧損和陷入困境就對它們冷嘲熱諷。柔宇科技的命運如何,會對很多創業者和投資人起到一個‘燈塔’的作用。”
截至發稿前,有知情人士向《科創板日報》透露,柔宇科技資金危機出現后,參與公司A、B、C三輪融資的松禾資本正施以“救援”,緊急牽頭現有股東和有意向的投資方進行新一輪可轉債融資。“不一定能成功,希望柔宇這次能挺過去吧。”
另據了解,柔宇科技是深圳市龍崗區重點扶持企業,在柔宇國際柔性顯示基地的建設中,龍崗區政府在企業用地、園區配套,稅收優惠上都給了大力支持。龍崗區政府與深圳方面是坐視不管,還是施以援手,對柔宇科技的“錢”途也有重要影響。
責任編輯:王涵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