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超一半青年科研人員為這事發愁 從中央到地方給出改革政策
作者: 金葉子
[ 在申報和承擔財政支持的研究或開發項目過程中,52.1%的青年科研人員表示“項目經費報銷程序繁雜”。 ]
作為科技創新的關鍵因素,科研人員是推動科技事業發展的最重要戰略資源。而在實際工作中,科研人員仍然面臨一些現實問題。
“申報科研項目或者申報人才計劃過程中,可能有1/3的時間是在準備附件材料,去證明這些早已公開的學術成果。”某雙一流高校青年教師陳珉告訴記者。
不只是陳珉,科技工作者調查數據顯示,在申報和承擔財政支持的研究或開發項目過程中,52.1%的青年科研人員表示“項目經費報銷程序繁雜”,50.9%的青年科研人員表示“疲于應付經費審計”。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落實擴大經費使用自主權政策,完善項目評審和人才評價機制,切實減輕科研人員不合理負擔,使他們能夠沉下心來致力科學探索。
同時,各地也在加強對科研人員的“松綁”。在近日舉行的上海市人才工作會議上,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強調,要率先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試點。要向用人主體充分授權,真正為人才松綁,不合理的限制都要取消,該下放的權力都要下放,最大程度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非科研業務耗時多
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青年科學家項目”等的陳珉無疑是幸運的,畢業后他留校任教,拿到了數個資助項目。
但是在申請項目和評審職稱時,陳珉依然有些無奈:“目前科研人員在評職稱、參與各種人才計劃、省部級項目申報的過程中,都需要提供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包括已經發表的論文、承擔項目的素材。但這些東西都是有據可循公開發表過的,只是現在還缺乏一種信任機制。”
他說,這些準備已有材料的工作量,大概占據整個申報項目過程的1/3。除了這一關,財務報銷也讓理工科出身的陳珉頗為頭疼。“例如做實驗耗材費用的付款、發票、轉賬等流程,又會耗費掉執行項目過程1/4的時間。這樣掐頭去尾,真正聚焦在科研業務本身的時間就被壓縮了。”
一位80后科研機構研究員也對記者表示,目前我國有很多科研項目計劃,但是絕大多數都是競爭性項目,需要科學家寫申請書然后準備答辯,這些過程會耗費很多科研時間。而且,科學發現有著不確定性的特征,當提出一個基礎研究類的新方向、新研究方式時,這種不確定性可能會無法說服所有的評審專家,而現在大部分的項目評審過程當中,面臨的是一種糾錯行為,如果申請人不能在現場給出合理的解釋,最后項目的答辯可能就不太順利。
面對這些難點,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薛姝、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文霞等在《當前我國青年科研人員面臨的主要壓力分析》一文中表示,相對繁瑣的科研管理對青年科研人員的時間精力耗費明顯。青年科研人員普遍在各類評審材料的準備、財務報銷的手續、審計檢查的應對等基礎性工作中投入了較多時間精力。
該文指出,科技工作者調查數據顯示,在申報和承擔財政支持的研究或開發項目過程中,52.1%的青年科研人員表示“項目經費報銷程序繁雜”,50.9%的青年科研人員表示“疲于應付經費審計”。建議加強對起步階段青年科研人員的項目和經費支持,賦予更多科研自主權;進一步優化科研管理程序,節約青年科研人員時間,提供更多業務培訓和學術交流等機會等,為青年科研人員提供支持。
“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各種松綁政策越來越多了,但是在實操流程上還是有一些落差,因為確實有一些科研人員的作風和誠信存在問題,而信任機制是需要逐漸建立的,等這個機制建立好之后,這些申請的流程、環節可能就會更少,我們投入在科研業務上的時間也會更加充裕。”陳珉認為。
科研經費管理改革
近年來,針對科研管理上的問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優化科研經費管理的政策文件和改革措施,包括《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等。
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之后,科技部等相關部門聯合發布了“破四唯”(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
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發布,從擴大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自主權、完善科研項目經費撥付機制、加大科研人員激勵力度等7個方面,提出25條改革政策和工作要求。
例如進一步精簡合并預算編制科目,按設備費、業務費、勞務費三大類編制直接費用預算。直接費用中除50萬元以上的設備費外,其他費用只提供基本測算說明,不需要提供明細。在人才類和基礎研究類科研項目中推行經費包干制,不再編制項目預算。擴大穩定支持科研經費提取獎勵經費試點范圍。
財政部部長助理歐文漢在8月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說,此次《若干意見》從三個方面著力減輕科研人員報銷負擔,包括全面配備科研財務助理,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改進財務報銷管理方式,切實解決科研人員“找票”“貼票”等問題;推進無紙化報銷,讓數字信息多跑路、讓科研人員少跑腿。
其中,《若干意見》明確,要全面落實科研財務助理制度。項目承擔單位要確保每個項目配有相對固定的科研財務助理,為科研人員在預算編制、經費報銷等方面提供專業化服務。
各地也在加強對科研人員的“松綁”。已集聚675萬人才的上海,10月發布了《關于加快推動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在全國率先試點設立“基礎研究特區”,重點針對上海市具有基礎研究顯著優勢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長期、穩定資助,支持自由選題、自行組織、自主使用經費,引導科研人員以“寧打一口井、不挖十個坑”的態度心無旁騖開展研究。
在上述上海市人才工作會議上,李強強調,科研管理方式、人才使用機制要以信任為基礎,在管理上做“減法”,在激勵上做“加法”乃至“乘法”。要為創新活動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更便捷的融資渠道、更安全的知識產權保護。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辛秀芳入選了中科院上海分院“基礎研究特區”項目庫,她告訴第一財經,如果在一段時期有較穩定的經費支持,就可以解放很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更有利于做出好的科研成果。
“‘基礎研究特區計劃’在主要做法上,首先就是強調長期穩定的實施周期。為保證科研人員及團隊獲得相對充足的探索和研究時間,‘特區計劃’以五年作為一個資助周期,并且賦予特區充分自主權,允許自由選題、自行組織科研、自主使用經費,激勵科研人員潛心研究,減少各類申報所占據的時間精力。”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朱啟高曾對第一財經介紹。
(應采訪者要求,陳珉為化名)
責任編輯:戚琦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