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破壁”進行時

互聯網“破壁”進行時
2021年11月04日 14:06 商學院

  互聯網“破壁”進行時

  互聯網“破壁”是大勢所趨,但生態開放不能一蹴而就,應該讓平臺分步實施,在平臺和平臺之間打通分享之前,要建立必要的防火墻,去處理相關問題,尤其是安全問題。

  文|王倩 沈思涵

  互聯網平臺之間的“格局”正在發生改變。

  自9月中旬工信部要求各平臺按標準解除屏蔽網址鏈接以來,國內互聯網企業重歸互聯互通的“破壁行動”就已正式開啟。其中,微信在“一對一”聊天場景下已經開放外鏈跳轉,而阿里巴巴旗下以餓了么、優酷為代表的應用,也陸續支持微信支付。

  對此,阿里巴巴集團相關負責人向《商學院》記者表示:“阿里巴巴旗下應用陸續接入微信支付的消息屬實。阿里巴巴堅信,分享、連接和開放是健康數字生態的基礎,我們會繼續與其他平臺一起面向未來,相向而行。”淘寶APP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目前正積極進行技術籌備,將以用戶體驗為導向,以安全為底線,分階段、分步驟實現接入多種支付方式。

  另一邊,騰訊于9月17日率先在微信當中解除了淘寶、抖音等在內的外部鏈接限制。騰訊方面對《商學院》記者表示,微信的外鏈管理措施將分階段、分步驟實施。

  阿里、騰訊分別向對方叩響開放通行的“大門”,這是兩家互聯網巨頭的一小步,卻是國內互聯網發展史上的一大步。除此之外,包括字節跳動、百度、360等在內的互聯網公司也積極回應,稱將擁護并落實解除外鏈的決策。

  由此看來,國內互聯網的開放趨勢已經不可阻擋。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國內互聯網想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聯互通,還有諸多問題需要逐步完善。

  巨頭掐架,由來已久

  梳理最近十多年來的互聯網發展,不難看到各家平臺都在為構建自身的商業“壁壘”而進行“圈地運動”。

  以阿里巴巴為例,2008年9月8日,阿里旗下的淘寶以“為杜絕不良商家欺詐”為由,率先屏蔽了以百度為代表的部分搜索引擎,這被視作是“中國互聯網平臺互相屏蔽鏈接的里程碑事件”。

  2013年,移動互聯網開始替代PC互聯網成為主流,阿里正式關閉了微信跳轉到淘寶商品和店鋪的通道。當用戶在微信上點擊淘寶相關鏈接時,將會進入到手機淘寶的安裝頁面。阿里對外回應,屏蔽微信是因為“微信不安全”,存在漏洞。

  2013年11月,微信所有淘寶鏈接都被強行進入手淘APP下載安裝頁面。至此,淘寶徹底屏蔽所有微信訪問,并強勢表態“微信一天不安全,我們一天不開放。我們只對安全開放。”

  由于阿里與騰訊兩大巨頭各自構建的“壁壘”,從而導致此前淘寶與微信這兩大“國民級”應用長期處于隔離狀態,淘寶購物不能使用微信支付,微信中也不能分享淘寶鏈接,只能分享淘寶口令。

  不僅如此,阿里與騰訊之間的“隔離”還體現在各自生態中的諸多產品上,這無疑給用戶造成使用體驗上的諸多不便。

  雖然阿里率先發起屏蔽行為,但并沒有占到太多的便宜,屏蔽微信的流量入口,相當于舍棄了用戶口碑分享的便宜流量。

  到目前為止,阿里旗下的淘寶月活量超過4億人。不過近年來,拼多多、抖音、快手、微信小程序的崛起,讓整個電商生態越來越豐富,其中抖音、快手等迅速崛起的短視頻平臺更是占據著近10億人的日活用戶,這對于淘寶來說無疑是一大壓力。

  另一方面,微信卻在這種愈演愈烈的“屏蔽斗爭”當中日漸壯大。2013年,微信月活量為2.7億人。2021年,微信的月活已經飆升至12.5億人,穩居“國民第一APP”的寶座。

  微信用戶規模增長的同時,其屏蔽的覆蓋范圍已經從最初的電商延伸到音樂、短視頻、聊天工具等多個領域,包括支付寶、網易云音樂、抖音、拼多多、京東、百度、知乎等數十款應用都受到限制。

  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對此指出,“開放本是互聯網時代的主旋律。但一直以來,由于互聯網企業之間的相互封閉,給廣大創業者、商家和用戶都帶來諸多不便,同時也讓互聯網平臺的生態布局遭遇不少阻礙。如今,在政策的引導和要求之下,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紛紛拆除‘壁壘’,迎接開放互通,短期內雖然會造成流量方面的波動和影響,但是從長遠看來,有利于各方的互聯網生態良性發展。”

  支付破壁,大勢所趨

  在社交、電商等互聯網細分領域逐步解除外鏈后,第三方移動支付工具間的“壁壘”也隨之“瓦解”。10月初,支付寶、微信支付發布公告稱,正在與中國銀聯開展合作,推動線上、閑暇的多場景支付的互聯互通。

  根據螞蟻方面提供給《商學院》記者的資料顯示,今年8月,支付寶已完成接入銀聯云閃付的技術研發,并逐步開放線上支付場景。第一步開放的交易場景是淘寶平臺,目前淘寶85%的商鋪已經支持消費者通過云閃付付款,同時支付寶與云閃付也實現了掃碼互認。

  另據騰訊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微信支付已與銀聯云閃付APP正式實現線下條碼的互認互掃,用戶可于全國省會城市通過“云閃付APP”掃描微信收款碼完成支付。

  與此同時,云閃付APP全面支持Q幣、QQ音樂和騰訊視頻的充值服務;微信小程序逐步支持云閃付支付,首批上線包括微信讀書、騰訊視頻、貓眼、京東、步步高、瑞幸等小程序的部分場景,已于9月22日啟動灰度測試。

  早在云閃付與微信支付、支付寶實現互聯互通之前,在9月28日,阿里旗下的部分APP就宣布接入微信支付,正在等待微信支付審核,這被視作“支付行業互通”的開始。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阿里巴巴旗下APP相繼接入微信支付,一方面意味著淘寶生態開始出現支付寶以外的支付方式,對于打破支付壟斷,促進支付市場競爭而言是一種進步的標志;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淘寶用戶將基于自身偏好擁有更多支付選擇權,進而倒逼各類支付主體做好支付體驗,深耕用戶精細化運營。”

  在支付領域,早有互聯網平臺嘗試接入多種支付方式。比如美團支付中的美團月付、微信支付、支付寶、云閃付;京東支付除了支持京東支付外,還支持微信支付、云閃付;出行平臺嘀嗒出行則支持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京東支付。

  博通分析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認為,支付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流量入口、服務入口,同時擁有數字化基礎的地位,是實現互聯網閉環中的重要一環。

  也正因為如此,互聯網巨頭們相繼建立自己的支付體系,也造成了支付領域中“條碼林立”的現象。

  支付行業是一個高門檻行業。從事支付業務首先要有支付牌照,也就是央行頒發的支付許可證,但擁有自己的支付牌照不是易事。外界把阿里接入微信支付視作“支付破壁”的信號。但是作為支付而言,真正的“破壁”是實現條碼互認。

  條碼互認,影響幾何

  事實上,監管層面一直在推動支付市場的“破壁”。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121)》中明確提出,推動條碼支付互聯互動,研究制定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標準,統一條碼支付編碼規則,構建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體系,打通條碼支付服務壁壘,實現不同APP和商戶條碼標識互認互掃。

  王蓬博向《商學院》記者分析,“破壁”一定是大勢所趨,因而處于行業內的支付企業也有義務去這樣做。

  云閃付與微信支付、支付寶互認,被視作“條碼互認”的開端。目前雖然阿里接入了微信支付,但這并不意味著微信支付與支付寶條碼互認,此時云閃付對二者的條碼互認則具有一定的意義。但其是否能影響支付格局?王蓬博認為,因為支付是一個重資產的行業,需要在運營上重資投入,因而短時間內對支付行業的格局不會產生重大影響。他認為,現在的支付行業已經較為穩定,各種《條例》的陸續出臺,讓支付行業的發展驅于穩定。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要想改變格局,需要付出的東西會更多。除此之外,用戶的使用習慣經過多年培養已經固化,即便已經互聯互通,當用戶看到支付寶的二維碼還是會打開支付寶,看到微信二維碼還是會打開微信。

  在王蓬博看來,互聯互通之后,短期并不會對目前的雙寡頭市場產生重大影響,但是對云閃付來講,一定是一個重大利好。以云閃付APP為例,截至目前,其用戶數量超過3億人,可在46個國家和地區超3000萬家商戶掃碼支付。從云閃付目前情況來看,無論是用戶還是場景,都可以與一個超級APP相媲美。王蓬博認為,對于云閃付來講,現在缺的是一個契機,去運營打通擴展更多的使用場景。多種觀點認為,云閃付需要提升自己的用戶體驗、用戶活躍,加大運營投入,消化掉互聯互通帶來的紅利。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條碼互認,是云閃付與微信支付,云閃付與支付寶掃碼互認,但微信支付與支付寶尚未實現掃碼互認。

  王蓬博補充說,“在實現條碼互通之后,要考慮收費和分利潤問題。線下掃碼互聯互通以后,相關應用方應該向條碼牌的布設方付費,支付維護和推廣成本及通道成本。目前是否已經達成相關的協議不得而知,但線下的互通進度緩慢可能正因為如此。”

  他認為,對于線上來講,此前的模式是場景方向支付方,也就是支付通道來付費,采用包年或者按支付筆數收取一定費用方式來付費,在實現互聯互通之后,是否會出現支付方(支付通道)為了搶占場景而免費服務的情況,還需要時間來觀察。

  因為微信支付與支付寶并不互通,催生了一個新的行業——聚合支付。但云閃付對兩家的互認,對于聚合支付而言,此前的優勢就不復存在了。

  王蓬博認為,互聯互通之后,受打擊最大的是聚合支付機構。之前的入口會被擠掉,之前能夠看到的補貼也會減少。對于聚合支付而言,會面臨重大的“洗牌”。在他看來,聚合支付需要盡快做轉型。

  解除外鏈,誰將受益

  隨著外部鏈接的逐步解除,國內互聯網的開放姿態猶如潮水滾滾向前,不可阻擋。但在這場時代變革當中,誰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國內互聯網格局是否會出現新的機會和變化?

  在海豚智庫、電商分析師李成東看來,解除外鏈的最大受益者無疑是普通用戶,其次是整個市場競爭環境和創業生態,以及中小型創業公司。

  他指出,“在過去,互聯網巨頭們為了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以及自身生態閉環商業變現的效率,將自身的商業邏輯凌駕于互聯網全行業的自由和流通秩序之上。屏蔽外鏈,自然是有利于這些巨頭提升自身的變現效率、鎖定用戶,但卻造成市場扭曲,抬高用戶時間與資源成本,這對于用戶來說是無形中存在的損失。”

  此外,屏蔽外鏈不僅影響普通用戶,對于眾多中小型創業公司、商家而言,也抬高了他們獲取用戶和經營流量的成本。因此,解除外部鏈接,無論是對于普通用戶,還是創業公司、商家來說都是利大于弊的。

  解除外鏈屏蔽雖然有利于商家利益,但從電商行業現有的穩定格局看來,這一改變所造成的影響或許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強烈。

  “以京東、拼多多、唯品會當下的成績,已經證明了并非進入微信生態就一定能做好業務,況且現在微信的增長也進入乏力區間,流量紅利的窗口期已經過去。從流量角度來看,打破外鏈屏蔽的確有利于鞏固抖音在短視頻領域的優勢,但并不直接等同于抖音電商的業務轉化。”李成東表示。

  顯然,想要從解除外鏈屏蔽中長期受益,關鍵是“打鐵還需自身硬”。尤其是針對即時通信應用的外鏈解鎖,如何發揮社交的力量,而非簡單的利誘,將是各互聯網企業在外鏈解鎖后的一個必修課和必答題。

  “在微信取消外鏈屏蔽、阿里產品接入微信支付之后,主要受益者除了普通用戶以外,基于分享而達成轉換率的社交電商也是受益頗多,它們可以從中獲得的是一鍵直達的轉換率和更多的分享傳播。如果僅以解除外鏈屏蔽這一個切口即認為互聯網格局會帶來顛覆性變化,則大可不必。畢竟互聯網平臺門第之見依然存在,即使外鏈屏蔽消除,也依然會有新的壁壘出現,想要徹底革新仍然需要時間觀察。”TMT產業時評人張書樂說道。

  完全互通,尚需時日

  解除外鏈、互聯互通,這對于廣大互聯網用戶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但凡事皆有利弊,在互聯網平臺解除外鏈限制的過程中,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其中安全問題就是外界關注的重點。

  假如用戶不小心打開某個鏈接,便彈出滿屏廣告,甚至于因為一個鏈接不小心遭遇“病毒”侵襲,那么這種開放對于用戶來說就是一種傷害。如何消除因開放鏈接而產生的“后顧之憂”,對于各大互聯網公司來說都是必須直面的問題。

  今年4月,抖音電商總裁康澤宇曾坦言,抖音此前一直禁止外 鏈解除,其主要原因就是商品從外鏈跳轉出去之后,平臺難以進行檢查和管控風險。

  對于擁有12.5億月活量的微信來說同樣如此。雖然微信在9月17日開始執行第一階段的解除外鏈屏蔽措施,但其仍然對非騰訊系APP進行區別對待,僅開放了鏈接瀏覽功能,將流量“圈禁”在微信生態內,并且用安全警告頁面強制要求非騰訊平臺鏈接進行二次跳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用戶體驗。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此認為,“微信的保守一方面有對取消外鏈屏蔽流量外泄的商業考量,另一方面也有對開放外鏈的安全性顧慮。但取消外鏈屏蔽,并不意味著中小互聯網企業就能高枕無憂,大廠的流量平臺將成為又一個彼此競爭比拼的場景,因此其他平臺仍然要拿出更有價值的內容來爭取用戶的青睞。”

  此次開放外鏈,微信的前提就是“以安全為底線”,用戶擁有自主選擇權,也有投訴違法違規鏈接的權利。換個角度思考,倘若任何未經驗證或者存在風險的鏈接,能夠在微信內部隨意轉發,并且被用戶點擊打開,是否會提高有關部門的監管難度?是否會出現微信對違法信息無能為力,有關部門也難以追蹤溯源的情況?

  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看來,封閉生態本身給用戶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性。如微信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平臺,用戶使用微信,更加看重微信封閉的社會關系。也由于微信的封閉性,營銷號、詐騙號才沒有在微信上面大量出現。因此,封閉生態內部相對單一,信息篩選和信息監管難度要小很多。

  “一旦開放生態,解除外鏈,就必然會存在外部輸入風險。所以說,生態開放不能一蹴而就,應該讓平臺分步實施。在平臺和平臺之間打通分享之前,應該建立必要的防火墻,或者至少應該在平臺和平臺之間建立更多溝通機制,去處理平臺鏈接分享所帶來的問題,尤其是安全問題。”盤和林補充說道。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思陽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1-05 燦勤科技 688182 10.5
  • 11-05 萬祥科技 301180 12.2
  • 11-05 恒光股份 301118 22.7
  • 11-04 浙江黎明 603048 17.37
  • 11-04 澳華內鏡 688212 22.5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