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五批藥品國家集采節約2500億元 更多創新藥“跑步”入醫保
作者:郭晉暉
[ 三年來,談判藥品價格平均降幅分別為56.7%、60.7%和53.8%,累計為患者減負近1700億元,受益患者達1億人次。 ]
以藥品目錄調整和帶量采購為重點的醫保藥品改革,不僅減輕了患者數千億元的用藥負擔,也推動更多創新藥低價進入臨床,患者因此能更快更低價地獲得救命救急的好藥。
3日,中國藥學會和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聯合發布《醫保藥品管理改革進展與成效藍皮書》(下稱“藍皮書”),通過對國內804家樣本醫院2015年以來臨床用藥情況分析,顯示出醫保藥品改革政策實施后醫院臨床用藥的變化。
中國藥學會專家劉皈陽在發布會上表示,三年來,集采不僅大幅降低了藥價還顯著提升了群眾用藥的質量。新藥醫保準入的速度加快、數量增多,也明顯提高了患者用藥的可及性。
國家集采節約2500億元
國家醫療保障局組建以來,推出一系列醫療保障政策和管理舉措,成效如何?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總結為“六升四降一保障”,其中包括醫保談判藥品金額、用量快速攀升,抗癌藥等救命新藥可及性顯著提高;集采中選仿制藥市場份額迅速上升,有力推動仿制藥替代等內容。
藍皮書稱,在過去三年間,我國醫保目錄內藥品使用持續增加,醫療機構用藥結構更加合理;集采和國談藥品價格下降、用量增加,患者用藥質量水平提升;創新藥進入醫保速度加快,提高了藥物可及性,降低了患者負擔。
在帶量采購方面,2018年至今,國家組織五批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覆蓋218個品種,集采前年市場容量達2200億元,用于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癌癥、精神類疾病等常見疾病的常用藥價格大幅下降,平均降幅超過50%,患者用藥負擔明顯減輕,醫保基金壓力也大大緩解。集采改革以來截至2021年9月,累計節約費用約2500億元。
劉皈陽表示,帶量采購制度設計實現了量升價降的效果,2021年一季度與2015年同期相比,第一批國家集采藥品的用量增加了3.5倍,金額減少了3.6%。
同時,集采改革使得藥品生產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頭部藥企將發展重心轉向首仿、難仿藥品的開發,提升了藥品質量水平。
創新藥進醫保緩解臨床用藥“饑渴癥”
藍皮書稱,三年來通過建立醫保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參保患者基本用藥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患者對創新藥的可及性大幅提升,臨床用藥“饑渴癥”得到有效緩解。
現行版目錄內西藥和中成藥共計2800種,三年來共計新增433個新藥好藥進入目錄,涉及癌癥、罕見病、肝炎、糖尿病、風濕免疫、心腦血管、消化等多個臨床治療領域;183個療效不確切、臨床易濫用的藥品被調出目錄。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醫療保險服務處處長冷家驊則表示,醫保目錄改革之前,我國醫保報銷目錄中的抗腫瘤藥品還停留在以細胞毒性藥物為主的狀態,即便國內外各種腫瘤診療指南中對創新藥物進行了明確推薦,但患者實際獲益卻因為昂貴的價格、不規范的使用途徑以及有限的市場供應三個攔路虎而大打折扣。
“創新藥和高價格似乎是一對孿生兄弟。創新藥的價格往往非常昂貴,相對普通大眾的支付能力來說,有點遙不可及。”冷家驊說,因此即便療效再好,很多患者也會望而卻步。國家醫保局成立之后,將藥品的準入和高值創新藥物的價格談判機制做了聯動,一次準入就達到了目錄調整和費用大幅下降的雙重目的,包括藥品在專利期內的續約談判機制等使得藥品價格進一步回落,藥品的可及性和患者的可負擔性不斷提升。
三年來,談判藥品價格平均降幅分別為56.7%、60.7%和53.8%。初步估算,與談判前市場價相比,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累計為患者減負近1700億元,受益患者達1億人次。
劉皈陽表示,2021年第一季度抗腫瘤藥物的使用量比2015年同期增加126.6%。新型抗腫瘤藥持續進入醫保,部分代替了傳統化療藥物,藥品保障水平提高。因為腫瘤是患者因病致貧、返貧的重要原因,醫保基金顯著向抗腫瘤藥物傾斜,符合國家政策方向。
創新藥進入醫保的速度也在大大加快。2017年調入的品種從上市到進入醫保的時間在4~9年不等,2019年調入的品種則降至1~8年,2020年調入的品種縮短為6個月至5年。部分談判藥品從上市到進入醫保時間明顯縮短,其中信迪利單抗從2018年12月上市到2019年進入醫保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對于創新藥,我國醫保目錄堅持對獨家藥品“凡進必談”,通過談判廣大參保患者以全球最低的價格享受到了國內新上市藥品,包括一些國際主流新藥。
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黃彬在此次發布會上舉例稱,降糖藥達格列凈2019年以73%降幅納入國家醫保,4.36元的日治療價格為全球最低價,加入醫保后極大地改善了藥品的臨床可及性。截至今年10月,達格列凈已經進入了全國10098家醫療機構,而納入醫保前才2160家。
藍皮書顯示,各批次國家談判藥品用量均在通過談判后一個季度內呈現出金額及用量同比大幅增長的情況,降價后進入醫院后使用量迅速增加,往往一年內呈現使用醫院數量穩定,金額、用量快速增長的狀態。
“更值得注意的是,藥品用量增長率明顯高于金額增長率,這說明談判品種以量換價的政策初衷得以實現。”劉皈陽說。
黃彬表示,得益于醫保藥品的配備使用,雙通道報銷等優惠鼓勵政策,企業看到以量換價的穩定性,通過談判讓醫保的創新藥物可以實現快速進入醫院和銷量提升,這可以給企業帶來合理的回報。
產品放量效應為公司提供了穩定、清晰的市場預期,也就增強了企業大力進行科技創新的信心和研發投入的決心。藍皮書表示,醫保改革對創新藥和優質仿制藥的鼓勵作用凸顯,進一步助推醫藥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提升產業聚集度。
米內網首席研究員張步泳稱,從醫藥企業百強的數據來看,研發投入越來越多,強度越來越大,依靠創新驅動和消費升級,帶來專業化分工的趨勢越發明顯。他預測十年內我國創新藥市場規模將達到8000億元,這將為醫藥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
責任編輯:李桐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