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31省份前三季度人均收入盤點:京滬浙超4萬元,中西部7地增長“韌性”最足
今年三季度,各地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去年同期有了明顯增幅。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5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10.4%;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9.7%,與GDP增長基本同步。
從全國31個省區市的情況來看,13個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名義增速,以下均是)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中西部的西藏、湖北和云南的增速超過12%,排名全國前三名。
而從最近數年的情況看,中西部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也“韌性”很足。
2017年三季度-2021年三季度,西藏、貴州、安徽、四川、云南、重慶和江西7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整體增速超過40%,且每一年三季度的同比增速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的影響下,這些中西部省份當年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也超過6%。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導致中西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較高的原因,一方面與基數低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這些地方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有關。
“根據國家的戰略,要縮小東部和中西部的差距,因此中西部近年來的基建一直在推進。而隨著基建的推進,很多產業就可以更方便地從東部轉移到中西部,這一方面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使很多當地人可以就地找到工作,增長收入。”孫不熟表示。
京滬繼續“領跑”
整體來看,盡管全國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但增速有一定下降。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受疫情、汛情和上年同期基數升高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有所放緩,分別比上半年放緩2.2和2.3個百分點。
收入增長“降速”影響了消費傾向。盡管前三季度,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為0.658,比去年同期提高0.03,但是今年下半年以來,消費者信心指數明顯下跌,7月份為117.8,8月份為117.5,較上半年121.5-127的信心指數有明顯下挫。
此外,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兩年平均名義增長7.1%,實際增長5.1%;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兩年平均名義增長5.7%,實際增長3.7%。
“居民的消費支出增長趕不上收入增長,從下半年來說,有大家對于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增強的因素,所以相對于投資,大家更傾向于儲蓄,加上今年貨幣也不如去年寬松,不少企業和個人收緊了消費的計劃。”孫不熟表示。
不過,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目前來看兩年人均消費支出增速達到5.7%,這個數據已經相當不錯了。尤其是居民平均消費傾向達到0.658,意味著有1元錢花掉0.658元,說明大家仍然愿意消費,對未來有信心。
從各省份來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有較大的差距。2021年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最快的三個省份為西藏、湖北和云南,分別達到了15.27%、14.48%和12.27%。安徽、浙江、廣東、貴州和重慶緊隨其后,同比增速也達到了11%以上。有5個省份的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低于9%,其中遼寧不足8%。
不過,如果從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總數上來看,上海和北京仍然遙遙領先,三季度分別達到了58907元與56498元。但這兩地的增速不如全國10.4%平均水平,具體來看,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9.1%,上海增長8.8%。
“相對來說,北京、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相對較低,一方面與整體的基數大有關,一方面與經濟結構有關。一般來說服務業占比高的地區,受疫情的影響更明顯,人均收入增速也要慢一點。”徐洪才說。
從四項收入構成看,前三季度北京市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34534元,同比增長10.8%;人均經營凈收入750元,同比增長16.8%;人均財產凈收入9269元,同比增長8.7%;人均轉移凈收入11945元,同比增長4.4%。
上海的情況是人均工資性收入37176元,同比增長10.1%;人均經營凈收入1511元,同比下降0.1%;人均財產凈收入7600元,同比增長2.3%;人均轉移凈收入12620元,同比增長10.4%。
目前來看,北京與上海的工資性收入發揮“壓艙石”作用,增速突出,也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司司長方曉丹指出,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4917元,在上年低基數的基礎上增長10.6%。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就業優先政策持續強化,市場用工需求增加,城鄉居民就業形勢穩中向好,城鎮調查失業率自2月份以后總體下降,部分地區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月均工資水平回升,居民工資性收入穩定增加。
而在北京、上海之外,浙江2021年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4712元,天津、江蘇、廣東也超過3.5萬元,排名3-6位。
東部產業向中西部轉移趨勢更加明顯
如果從最近數年來看,各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呈現較大的差距。
具體來看,2017年三季度到2021年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最高的西藏,總體增速達到了61.54%。此外,貴州達到45.85%,安徽達到42.96%,分別排名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3名。
另外,四川、云南、重慶和江西在2017年三季度到2021年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也超過40%。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中西部省份呈現出人均收入增長的“韌性”,2018年前三季度、2019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速均超過9%,2020年前三季度超過6%,2021年三季度也超過全國平均10.4%的水平。
相較來說,浙江、廣東、江蘇和福建在2017年三季度到2021年三季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也超過35%,成為東部地區增速較高的代表。
不過東部地區整體受到疫情的沖擊較大,去年三季度同比增速偏低,相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韌性”不如中西部。不過,隨著今年以來外貿回暖,上述地區的經濟也得到強支撐,從而較快提升了人均可支配收入。
孫不熟指出,國家要縮小東部和中西部的差距,在中西部做了很多轉移支付,基建上對中西部也有傾斜。而基建的“底子”打好了之后,東部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趨勢更為明顯,從而帶動了不少原本在東部打工的中西部農民工回流。這些“連鎖反應”,進一步提升了中西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徐洪才認為,中西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數較低,同時伴隨著社會保障的改善和脫貧的進展,因此整體增長較快。
另外,這也進一步刺激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據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三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規模達到18303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51萬人,基本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為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穩定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不過,從中西部各省份來看,增速并不一致。
比如,同在中部,安徽2017年三季度到2021年三季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為42.96%,山西為34.9%;同在西部,貴州達到了45.85%,而有省份僅僅30%左右。
孫不熟指出,在國家大的戰略布局之外,中西部省份能否抓住目前發展的機遇,成為快速發展的關鍵,“比如,安徽一方面從中國科技大學獲得較多支持,提升了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實施強省會戰略,把合肥做大做強,通過一個大城市來帶動整個省份的發展,這一思路執行得比較好,因此成效不錯。”
但他認為,盡管有些中西部省份也提“強省會”,但缺乏足夠清晰且有效的發展思路,自身發展的路徑仍然很模糊。
“國家給了政策,中西部省份發展的意識也有,但是能不能做出來,能不能拉動當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長,這就要看各自的執行力了。”孫不熟表示。
(作者:陳潔 編輯:周上祺)
責任編輯:李桐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