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創新指數中國升至第12位 這些指標值得關注

全球創新指數中國升至第12位 這些指標值得關注
2021年09月22日 00:55 第一財經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全球創新指數中國升至第12位 這些指標值得關注

  作者:金葉子

  [ 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取得長足進步,國家科技實力持續增強。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內外部環境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必須在目標、戰略及任務結構等方面進行及時調整。其中,加強基礎研究就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 ]

  作為評價各經濟體創新能力的一個指標,全球創新指數是衡量各國創新的風向標,并成為各國政府制定經濟決策的參考。

  9月20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在日內瓦發布了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GII)。中國延續了去年取得的進步,排名從2020年的14位升至全球第12位,并且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自2013年起,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連續9年穩步上升。

  另外,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中國擁有19個全球領先的科技集群,其中深圳-香港-廣州和北京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北京(第3位)、上海(第8位)、南京(第18位)、杭州(第21位)、武漢(第25位)等排名均有所上升,且相比全球的科技集群城市,中國城市上升幅度明顯。

  中國哪些指標表現突出

  GII以國際公私部門的81個指標集合為基礎,2021年GII是以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兩個次級指數的平均值計算的,包括制度、人力資本與研究、基礎設施、市場成熟度、商業成熟度、知識與技術產出、創意產出七個方面。

  報告顯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情況下,世界上許多地方的政府和企業加大了創新投資,這說明人們日益認識到,新想法對于克服疫情以及確保后疫情時代的經濟增長而言至關重要。

  2020年的科學產出、研發支出、知識產權申請和風險資本交易在疫情前強勁表現的基礎上繼續增長。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的衰退相比,研發支出在與疫情相關的經濟衰退期間展現出更強的韌性。

  從中國2019~2021三年GII報告排名數據可以看出,2021年,中國創新產出優于創新投入。今年中國創新投入排名第25位,高于2020年和2019年;在創新產出方面,中國排名第7,低于2020年和2019年。

  在分項指標方面,從創新投入看,中國的貿易、競爭和市場規模與知識型工人等2項大類指標均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閱讀、數學和科學PISA量表得分,國內市場規模,提供正規培訓的公司占比,國內產業多元化,全球研發公司前三位平均支出,QS高校排名前三位平均分,產業集群發展情況,資本形成總額在GDP中的占比,企業供資GERD占比等細分指標排名靠前。

  從創新產出看,中國的優勢集中在無形資產、知識的創造、知識的影響。其中,本國人專利、商標申請,創意產品出口在貿易總額中的占比等細分指標均實現全球領先。2021年,知識傳播這一大類指標進步明顯,特別是知識產權收入在貿易總額中的占比這一細分指標持續進步,表明中國正逐步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

  2021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中國辦事處主任劉華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時表示,根據2020年GII,隨著一批亞洲經濟體——特別是中國、印度、菲律賓和越南——逐年在創新排名中取得顯著進步,創新核心區域逐漸東移,這顯示了亞洲創新生態系統的活力。

  在劉華看來,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成長迅速并對此越來越重視。她說,“十四五”規劃中提到要實施知識產權強國戰略,比如在20項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中,有3項主要指標是涉及創新創造和知識產權的。“WIPO贊賞中國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取得的成就,非常看好中國實施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的前景。”

  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張宓之博士對第一財經表示,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率先實現科技創新和經濟復蘇,把握住了后疫情時代創新發展的機遇。

  “從具體指標體現來看,知識和技術產出這個一級指標整體增幅最大,從2020年的55.1增長到了2021年的58.5,其中高技術產品出口占比直接躍升至全球第一。此外,市場成熟度和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相對仍受疫情困擾的歐美,率先恢復經濟建設發展的我國占據了絕對先發優勢。”張宓之說,相較這些優勢指標,我們還有一些亟待提高的指標,例如制度和創意產出這兩項,“更大力度、更貼實際的科技創新制度改革亟待突破”。

  創新指數提升的背后,是科技政策及創新體系的建設。

  “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被擺在極其重要的位置,根據“十四五”規劃,我國將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經費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

  近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修訂草案)》(下稱“草案”)進行了審議。本次科技進步法修改,突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草案明確,構建和強化以國家實驗室、國家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組織實施體現國家戰略需求的重大科技任務等。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上海市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取得長足進步,國家科技實力持續增強。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內外部環境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必須在目標、戰略及任務結構等方面進行及時調整。其中,加強基礎研究就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

  數字經濟發展迅速

  WIPO總干事鄧鴻森談及今年的GII時表示:“今年的全球創新指數向我們表明,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對生活和生計造成了巨大影響,但許多部門都展現出驚人的韌性——特別是那些注重數字化、技術和創新的部門。”

  疫情下,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也涌現了諸多新業態、新模式。

  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高技術制造業的生產和投資增長較快。1~8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13.1%,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兩年平均增長17%,均保持較快增長。信息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較好。

  在近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回答數字經濟方面的提問時表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十分迅猛。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纖和4G網絡,到8月底,5G終端連接數近4.2億。在電子信息產業、信息通信業發展方面,到去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達到12.1萬億元,軟件業務收入達到8.2萬億元,電信業務收入達到1.4萬億元,這些數字和2012年比,分別是2012年的1.72倍、3.27倍、1.26倍。

  肖亞慶說,在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面,到6月底,制造業重點領域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53.7%和73.7%,比2012年分別提高29.1和24.9個百分點,智能制造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了50%。當前,數字經濟發展勢頭依然十分強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這必將為制造業發展提供強力的支撐。

  中國信通院最新報告也顯示,2020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2.6萬億美元。美國數字經濟蟬聯世界第一,規模達到13.6萬億美元,中國位居世界第二,規模為5.4萬億美元。截至目前,中國31個省份已經基本出臺了數字經濟專項政策。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桐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9-28 珠海冠宇 688772 --
  • 09-28 孩子王 301078 --
  • 09-24 春雪食品 605567 --
  • 09-24 盛泰集團 605138 --
  • 09-24 麗臣實業 001218 --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