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軟件行業的底層邏輯是什么
作者:劉勁 段磊
[ 除了技術上的發展趨勢,國內軟件行業有一個大的機遇就是國產化替代。雖然整個軟件生態的替代十分困難,但在目前國產化推進和自主可控不斷強化的背景下,國內軟件企業將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
軟件行業是整個IT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的IT行業圖譜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軟件、硬件和數據,IT行業的演變也主要由這三個因素驅動。
在硬件領域,過去幾十年,摩爾定律驅動硬件算力獲得驚人的增長。2013年~2020年,硬件最高算力(以每秒浮點計算次數計)年化增長率約44%;同期全球數據量的增長同樣非常迅速,據統計2020年全球數據量達到了40ZB,自2013年以來年化增長約38.9%。
軟件的增長速度則要慢得多。2013年全球約有1820萬名軟件工程師,2020年這個崗位從業者的數量增長至約2690萬人,年化增速僅為5.7%。從一些軟件企業的生產效率可以看出,軟件工程師的軟件產出效率基本是恒定的,每天100行左右。所以可以推斷,軟件的新代碼數量的增長率應該在每年6%上下。
所以IT革命實際似乎是兩個半的革命:一方面,算力和數據在以30%以上速度高速增長;另一方面,軟件的產出能力卻受限于軟件工程師的培養。如何用有限的軟件,配合高速增長的算力,來處理高速增長的數據?人工智能(AI)或者大數據分析(analytics)就成了維持這一體系平衡發展的重要一環。
軟件的軟與硬
軟件是連接用戶和硬件的紐帶,用戶通過軟件獲得硬件底層的計算能力。軟件是個大產業,2020年中國包含信息技術服務在內的大軟件產業收入8.16萬億元,對GDP的貢獻高達8%。
軟件在經濟、科技領域占了巨大的份額,如果把全球市值最高的20家科技公司做一個分類,其中11家為軟件公司(微軟、谷歌、Adobe、Salesforce等,此處將互聯網企業也歸類為軟件),7家為硬件公司(臺積電、英偉達、三星等),另外有兩家軟硬件結合的公司——蘋果和特斯拉。最頂級的公司往往軟硬件的成分都有,但整體而言,軟件公司似乎更容易取得更大的用戶基數,在整體市值中純硬件公司的占比也是低于軟件公司的。
除去信息技術服務,軟件可以分為應用軟件和系統軟件。其中應用軟件離用戶更近,種類繁多的應用軟件幫助用戶解決各類需求;系統軟件(操作系統、中間件等,也可以把數據庫等支撐性軟件算進來)離硬件更近,起著連接應用軟件和底層硬件的重要作用,是軟件中更底層、也更“硬”的領域。
就軟件的“軟硬”屬性而言,中國的軟件產業和美國的軟件產業有著鮮明的區別。
首先,美國的頭部軟件企業要大得多。蘋果、微軟和谷歌作為有軟件屬性(操作系統、辦公軟件、云服務等)的綜合性巨頭,市值都高達2萬億美元左右,更純粹的軟件公司如Adobe、Oracle和Salesforce等市值也在2000億美元以上。而去掉互聯網公司,中國最大的幾家軟件公司,如金山辦公、科大訊飛和用友網絡,其市值都僅在1000億元人民幣量級。
其次,美國的軟件公司“硬實力”更強,全球范圍內,更底層的操作系統和數據庫軟件幾乎被美國企業壟斷。中國的PC和手機操作系統市場,基本被微軟(Windows)、谷歌(Android)、蘋果(OS X、iOS)和開源的Linux瓜分。數據庫軟件領域,Oracle、微軟等頭部四大廠商均為海外企業,合計占據67%的市場份額。不過在應用軟件端,中國國產化程度明顯提升,比如企業管理軟件ERP軟件中,國內龍頭企業用友占32%的市場份額,金蝶、浪潮的市占率也在10%以上。辦公軟件領域金山的WPS也在逐步打破微軟office的壟斷,目前市占率達到了30%。總體來看,中國的軟件更“軟”,離消費者更近,而美國則掌握著更底層更核心的領域。
硬件的“軟件化”
軟件對我們來說是無處不在的,我們常見的軟件如手機APP、辦公軟件、企業ERP系統等,幫助我們處理個人或企業的各類信息問題。但實際上,我們常說的硬件也都很“軟”,比如波音787客機里有650萬行代碼,F-35戰斗機的系統有2400萬行代碼,一輛最新開發的汽車中的代碼(輔助駕駛、操作系統、車載軟件等)則可以高達1億行。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特斯拉汽車。特斯拉的發展過程中有一個有意思的事件:2014年ModelS因充電插頭過熱可能引發火災面臨產品召回,而特斯拉僅通過推送軟件升級就解決了這個問題,特斯拉股價在大幅下跌后又大幅上升,因為市場意識到,特斯拉與傳統汽車廠商完全不一樣,它同時還是一家軟件公司。實際上,軟件驅動是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1950年軟件和電子系統在汽車成本中的占比僅為0.9%,到1990年這一比例上升為15%,目前的占比已經達到了35%。我們所感受到的汽車性能的提升,比如更便捷的操作、更高的安全性、更低的能耗和更豐富的娛樂系統等,很多都是通過軟件驅動的。
軟件行業的競爭邏輯
我們把軟件行業的競爭邏輯歸納為三個方面,首先是軟件的質量。軟件最終是面對客戶的服務,所以是否理解客戶需求、能否開發出軟件幫助客戶解決問題,給客戶好的軟件使用體驗等關乎質量的方面在軟件行業的競爭中非常關鍵。
其次是成本。軟件行業的特點是低邊際成本,多賣出一份產品的邊際成本幾乎為0。而開發投入中人力成本占比很高,為什么印度的軟件外包開發這么強?低人力成本是最核心的因素。
第三點是黏性。大部分軟件產品都對用戶有很強的黏性,用戶的切換成本,比如學習成本、數據遷移成本、網絡效應帶來的群體切換成本等很高。大部分軟件都有強弱不等的網絡效應,一旦一個領域內一種領先的軟件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優勢,網絡效應就會使其不僅在成本上因為規模領先而有很強的優勢,而且在收入端或者說對用戶價值上也具備更強的優勢,兩者疊加使其對小一些的競爭對手可以有碾壓的優勢,從而使得競爭優勢越來越強,網絡擴張越來越大。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軟件行業往往會出現先發者優勢,因為先發者有機會更早地建立一定規模的網絡,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優秀的軟件公司都是幾十年的“老店”。
軟件行業發展的三大趨勢
趨勢一:云計算的發展與軟件SaaS化(通過網絡提供軟件服務)。云計算比本地計算的成本低、部署方便、用戶資源使用的擴展性或彈性更好,因此在各個行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多。相應的,軟件SaaS化部署是大勢所趨,比如軟件公司SAP的云計算業務營收占比從2011年的2.7%提升到2020年的30%;金蝶的云業務占比從2014年的7.1%提升到了2020年的57%。
SaaS是基于云端的軟件服務,打破了傳統軟件的開發、使用與收費模式,也帶來了行業格局的變化與發展機遇,一個典型的例子是Salesforce的迅速崛起。Salesforce是一家基于云平臺的CRM(客戶關系管理)軟件商,成立20年來,憑借在SaaS部署上的先發優勢和堅持投入,已成為與Oracle、SAP等巨頭并列第一梯隊的企業服務軟件廠商,市值與Oracle接近,并且在CRM的市占率上甩開了對手。
趨勢二:AI化。隨著互聯網、物聯網(傳感器獲取數據)、智能駕駛等的發展,這個世界的數據量在持續高速地增長。人工智能的特長就是對大量數據的機器處理。可以預期,在數據量大,需要進行數據挖掘、分析的領域,軟件的AI+發展都是必然。比如前面提到的Salesforce就發布了人工智能平臺Einstein,這個平臺可以通過收集用戶操作的數據自動挖掘相關商業信息,為用戶提供預測分析服務,幫助用戶更好地了解客戶行為和交叉銷售機會等。
趨勢三:軟件國產化。除了技術上的發展趨勢,國內軟件行業有一個大的機遇就是國產化替代。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國家持續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對軟件行業進行扶持,比如“2+8”重點領域(黨政系統及金融、電信等關鍵行業)的IT國產化。雖然整個軟件生態的替代十分困難,但在目前國產化推進和自主可控不斷強化的背景下,國內軟件企業將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云計算的發展對軟件的國產替代可能也有幫助作用。以數據庫軟件為例,傳統海外廠商壟斷了本地部署數據庫市場,Oracle、微軟、SAP和IBM四家巨頭就占據了接近70%的市場份額。但在公有云數據庫領域,國內公司阿里、騰訊和華為等廠商發展迅速,合計市占率超過70%,和本地部署市場形成鮮明的反差。
前面提到操作系統這類系統軟件方面,中國公司和美國巨頭的差距極大,而操作系統又極為重要,是整個軟件生態的基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華為鴻蒙系統的開發和應用是中國科技界的大事件。操作系統作為底層軟件,有著超強的網絡效應和黏性,要打破原有的生態開發一個新的操作系統是非常困難的。但我們對鴻蒙的發展前景并不悲觀,除了軟件國產化的大環境支持、華為存量用戶形成的初始網絡等有利條件,鴻蒙作為一款“全場景”操作系統有很大機會在蓬勃發展的物聯網和智能汽車市場做出大的作為。
(劉勁系長江商學院會計與金融教授,段磊系長江商學院高級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桐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