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行系理財子公司持續探索差異化發展方向
作者:陸宇航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在理財子公司這條資產管理新賽道上,各家銀行紛紛布局,“參賽者”越來越多;與此同時,相關的政策規范也不斷落地,促進理財子公司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日趨規范化。
為發力資管市場,理財子公司已經成為銀行業的標配。展望今年下半年和更遠的將來,如何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尋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是有待各家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破解的課題。在其中,重塑渠道格局,尋求外資合作伙伴布局合資理財子公司,打造完善的產品體系等都值得關注。
規范發展 競爭日趨激烈
隨著理財子公司逐漸走上銀行理財的主舞臺,相關規范也緊跟落地,在規范資管發展的同時,也改變了行業的競爭格局。作為《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的配套監管制度,《理財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于6月27日起施行,并設置了為期6個月過渡期。
“對代銷機構進行嚴格限定,有助于銀行理財公司平穩起步,也為理財公司自建銷售渠道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時機。隨著投資者教育深化、凈值型產品接受程度提升,代銷渠道具有進一步拓展空間,渠道競爭格局也將隨之變化。”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對此解讀稱。
在銷售機構范圍進一步放開前,理財公司只能主要依托母行、直銷和同業代銷三條方式。王一峰認為,同業代銷是目前理財公司在母行渠道外主要的渠道,具有渠道優勢的大中型銀行競爭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呈現“強者恒強”的競爭格局。
“直銷渠道建設對客群規模、IT系統、人力物力等具有較高要求,但是理財公司可以更好地把控產品設計與客戶需求,有助于增強客戶黏性。由于直銷渠道前期投入巨大,同時銀行自身具有較強的渠道能力,目前,各家理財子公司的直銷渠道仍處于萌芽狀態。”王一峰預測稱,未來,不排除出于成本收入綜合考慮,部分理財子公司戰略性放棄直銷渠道布局,實力較強的理財子公司或實現直銷渠道破冰。
渠道格局的重塑,是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一個側面。未來,他們要基于自身優勢探索差異化發展道路。“全國性銀行的理財子公司能充分借助母行較強的綜合實力、客群和渠道優勢,為客戶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理財服務,適合將自己打造成為綜合服務商;中小銀行理財子公司則應該憑借某一領域深耕細作的優勢,提供專業的理財服務,適合專業服務商的發展模式。” 普益標準分析師唐春艷表示。
與此同時,理財子公司應堅持穩健經營理念,防范金融風險,提升全面風險管理能力。“雖然理財子公司目前的規模增長較快,但其產品大部分是早期從母行逐步遷移過來的,對于其產品創設能力和投研能力不應高估。在未來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和轉型的過程中,他們應處理好風險和收益的關系。”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偉表示。
外資進入 合資理財加速發展
5月份,工行發布公告稱,工銀理財獲準與高盛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合伙合作籌建中外合資理財公司。該合資理財公司為繼匯華理財、貝萊德建信理財、施羅德交銀理財后,第四家獲批籌建的合資理財公司。
“目前,獲批籌建或開業的4家合資理財公司均由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與國外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合資設立。國有大行基數較大,資產負債結構較為穩定,其規模、業績、期限、價格與結構層面的微小變化更能體現最新政策導向、未來發展方向以及市場經營內涵,事實上監管政策方向主要針對中小銀行,這意味著監管政策方向的標準是向國有大行看齊。” 普益標準分析師董加發表示。
除了已經布局的工行、中行、建行和交行以外,郵儲銀行、光大銀行等也表示將加快合資理財公司的建設。
“預計后續或有更多大中型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加入合資理財公司設立中,股權結構上也可能有更為多樣的組合形式。”王一峰分析說,“后面不排除會有更多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采用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借助外資機構的資本和先進理念,提升理財子公司的資本及競爭實力。”
從產品發行端來看,董加發認為,合資理財公司在產品設計上更具優勢。未來,借助于外資機構,合資理財公司的產品全球資產配置方面會更加豐富。“依托于原有銀行優勢,理財子公司已建立較為完善的國內市場投資機制,但在全球市場層面還略有不足。外資機構依托科技和經驗,在把握全球宏觀環境和大類資產配置方面的能力可以使合資理財公司很好地提升境外資產配置能力。”
而隨著金融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外資布局中國資管行業的力度加大、方式拓展將是大勢所趨。“海外金融機構看好中國資管市場的巨大潛力,將多維度布局中國市場,涵蓋證券、保險、基金、互聯網金融等領域;中資理財子公司也希望引入全球領先資管機構帶來的產品創設、風險控制、經營管理等方面成熟經驗,并抓住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等注冊地所給予的稅收優惠、跨境業務等方面政策支持。” 王一峰表示,雙方具有較強的合作訴求。
前瞻布局 完善產品體系
對于尚處于發展初期的我國銀行系理財子公司而言,下一步的發展,應該充分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的“他山之石”。
“先進的國際資產管理機構在產品研發、設計、管理等環節具備完整的流程和完善的體系,打造出了豐富的產品體系,涵蓋貨幣類產品、權益類產品、固定收益類產品、另類投資類產品、資產配置方案等,能針對不同客戶的投資回報、風險偏好、流動性等需求提供資產管理產品,滿足他們不同層次的財富管理需求,并提供全方位的資產管理服務,如財務顧問、投資建議、投資管理等。”在唐春艷看來,豐富的產品體系是國際資管機構規模擴張的因素之一。
反觀國內當前的狀況,銀行理財產品的資產投向以債券類資產為主,權益、另類等資產的配置比例較小,理財產品主要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產品體系較為單一。“基于此,理財子公司應加強自身的資產配置能力,尤其是要加大權益類資產的投資能力,打造更加豐富的理財產品體系,滿足不同風險收益特征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 唐春艷表示。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理財子公司固收類產品存續規模占比91.08%,比行業平均高出5.07個百分點,而權益類產品占比僅為0.28%。
“對于理財資金投資權益類資產,監管政策已經解決了‘能不能’的問題,理財子公司及其母行的決策機構要著力解決‘敢不敢’的問題。理財子公司的執行機構要突破陳規,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解決‘愿不愿意’的問題。理財子公司應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當提高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 張偉表示。
在未來布局中,還有很多熱點也值理財子公司關注。例如,張偉認為,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的承諾將對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產生影響。“低碳經濟覆蓋的產業領域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還需要較長的投資周期以及對產業的深入了解,這也對資管行業提出了投研能力、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挑戰,只有充分評估好相關的利弊,才能把握住綠色低碳經濟的發展熱潮,并從中獲益。”
責任編輯:戚琦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