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做市業務存在倒量虛假交易 三機構被交易商協會處分
作者: 徐燕燕
7月5日,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了3條自律處分信息,主要是針對民生銀行、國信證券以及南粵銀行在開展做市業務時的倒量等虛假交易行為。
根據處分信息,上述三家機構在2020年四季度多個交易日內,作為債券的最初賣出方和最終買入方,主導并開展了多組當日較短時間內賣出后買入、價量相同的閉環交易。相關交易并未影響該機構的持倉,并未反映合理經濟目的,實質上是倒量的虛假交易。
倒量交易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操作?
中信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明明告訴第一財經,倒量交易主要表現為金融機構間互相進行價格相似、數額相當的交易,使得整體市場出現價格波動不大而交易額放量的特征。倒量交易并非真實的交易量,是一種虛假的流動性,不僅未增加市場深度,反而擾亂了市場正常秩序。
那么,做市商為什么要進行倒量交易?
明明對第一財經表示,由于考核指標“重量輕質”,交易量考核指標權重過大,部分金融機構倒量交易動機強烈。機構基于年中考核排名的需要,經常采用對倒做量的方式來虛增交易。
“主要是為了增加業務量,類似股票的對敲。各種原因都有,有的為了沖排名、為了交易量好看,有的為了掩飾其他一些交易行為。在債券市場,這種行為一直以來都存在,但并不是普遍行為。”一位參與債券市場交易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但是,這種虛假交易增加了監管的難度,此外,由于做市商本身需要持倉,有一定持倉風險。
前述市場人士表示,這種行為不道德,但是卻并未觸及相關法律,因此很難杜絕。
明明認為,導致這種違規行為存在的原因,在于機構間交易市場行為規則不夠健全,成交量考核指標僵化,過于強調量而忽視質。
第一財經了解到,這種操作一直以來都存在,尤其是在2012年債市稽查風暴之前,更為嚴重。近年來,隨著債市監管更加嚴格和規范化,這種情況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控制。
今年1月,交易商協會修訂并發布《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做市業務自律指引》(下稱《自律指引》)以及《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做市業務評價指標》。其中,《自律指引》要求,做市商應結合本機構做市能力,盡可能提高對于做市券種、只數和期限的覆蓋度,不應在無合理經濟目的的情況下,通過以下行為虛增交易:
一是與其他市場機構聯合,針對一只或多只債券進行成交量、價格相同或相近,但交易雙方或各方做市報價成交中無任何損益或極小損益的倒量交易;二是在貨幣經紀成交或雙邊詢價后再通過請求報價方式執行交易;三是故意拆分做市報價成交,以虛增交易筆數;四是其他虛增交易的行為。
此次根據銀行間債券市場相關自律規定,交易商協會也對民生銀行、國信證券以及南粵銀行予以通報批評,責令針對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整改。
責任編輯:李桐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