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向老祖宗學習:看中國人如何玩錢(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1日 17:07  《中國商人》雜志

  唐玄宗李隆基,一開頭皇帝做得還很謹慎,重用了兩個好宰相姚崇和宋璟,把大唐的經濟推到了頂峰。那時候全國哪兒最繁榮?現在的人恐怕很難猜到。告訴你:一是揚州,二是益州。那時的揚州,確切地說,還不單是指現在江北的那個揚州,而是相當于今天的南京一帶。益州,在唐代叫劍南道,也就是今天的四川。這是大唐市場經濟最發達的兩個地方。

  當時兩地在天下有美名,號稱“揚一益二”,那該是古代的上海、深圳了吧。

  說到商業,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唐代的集市貿易。它在初期并不是完全自由的,而是要在政府指定的地點進行,這個地點就叫“市”。商人只能在“市”內開店做生意。與“市”相對的,是“里坊”,也就是居民小區。兩下里是不能互相滲透的。交易的時間,也有規定。中午時擊鼓三百聲,買賣雙方進場,開始交易。到日落之前,搖鈴三百聲,大家散場。當時長安城里,有東西兩個“市”,各有“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積集”(《唐兩京城坊考》)。

  巍巍長安,以其繁榮在海內外聲名遠播,引來了眾多“胡商”,城內常年居住著大量僑民。這些“外商”在城中從事200多種不同行業,開的店鋪有好幾千家。所謂“長安百萬家”,這已經是令人驚嘆了,再加上往來商旅川流不息,更使長安成了世界頭號貿易中心,周邊國家人人向往之。后來經濟越來越發達,“市”和“坊”的界限也就逐漸被突破,小區里也可以開店了,城市周邊甚至出現了自發形成的“草市”。

  交易時間上也不大聽官府的了。現在的人很少知道,初唐時政府曾實行過嚴格的“夜禁”制度,小區的“坊門”日暮而閉,凌晨五更才開啟。晚上任何人出來活動,都是“犯夜”,抓住了要挨20下鞭子。可是經濟發達,老百姓過夜生活就禁不住了,揚州和汴州都出現了熱熱鬧鬧的夜市,可謂“晝夜喧呼,燈火不滅”。

  唐代的經濟繁榮,不僅從發達城市向邊緣地區輻射,同時也向周邊國家輻射,跟咱們現在的情況很相似。當時從中原到高麗、西域、南海、天竺(古印度)等地,共有七條貿易通道,與遠在歐洲的大秦(羅馬帝國)也有貿易往來。水上交通運輸也極為壯觀。《舊唐書》記載:三江五湖,千帆萬船,都是商人在奔走。因為造船業發達,到后來,主要外貿通道也漸漸從西北陸路轉移到了東南沿海。

  這種經濟上空前繁盛的原因,沒有別的,就是唐朝從貞觀之治起有了百多年的太平日子。

  日子一太平,農民能安心種田,創造出了世界一流水平的育秧和水利技術,老天爺只要稍微照顧一下,就是一派“稻米流脂粟米白”的豐收景象。農業的發達,為商業繁榮提供了根本性的基礎。有人在創造財富,有人在使財富流動、繁殖,這就是和諧。所以古人往往是說“太平盛世”,不太平,哪有盛世?

  順便在這里提一下我研究歷史的一個發現:

  中國古代的統治者,對商人的活動大多有一種本能的戒備,經常進行過分的限制。原因何在?專家們沒給出過清晰的答案。

  我認為原因有二,一是,商朝被周朝滅掉后,很多商朝遺民做起了生意,牽著牛車走四方。據說,中國古代做買賣的人之所以被稱為“商人”,就是因為這個群體最早是由殷商遺民組成的。周朝統治者對他們懷有本能的警惕,這種懷疑心后來就變成了思維定勢。二是,自從儒學成了意識形態老祖宗之后,孔夫子所說的“小人喻于利”、“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也潛移默化影響到了歷代統治者。這兩條文化傳承匯集起來,就使得統治者始終有偏見,認為一門心思鉆錢眼兒的商人是異類,有點來路不正的意思。

  可是,商人的活動能量實在太大了,他們借助經濟手段,不斷向社會生活滲透。而且每拓展一步,都是以“犯禁”的形式出現的。商人的思維、商業的概念,在幾千年中一點點地往正統觀念里面擠。就拿“市”這個概念來說,起先它就是市場的意思,與“街”相對應。古漢語里的“市井”、“市肆(店鋪)”、“互市(交易)”、“鬧市”、“市聲”,無一不是指市場,且有世俗之意。

  到了近代,“市”不知怎么擴大了外延,跟“城”是一個意思了。民國以后,取消了“州”、“府”、“道”之類的行政區域名稱,而把大型城市叫做“市”,這實際上就是商人在文化上的一大勝利。

  老百姓鬧不清“開元通寶”怎么念

  咱們還是來說大唐的貨幣。

  大唐一開國,就有長治久安的氣象,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登基四年后,就下令進行幣制改革。錢,是國家經濟秩序的象征,幣制亂七八糟、幣值暴漲暴跌的,還有什么國家權威?從他開始,徹底結束了五銖錢流通700年的歷史。

  他鑄的是一種新錢,錢文是“開元通寶”。這個創新體制的“開元通寶”,值得說的實在太多。

  首先說這“開元”是什么意思。這是指從唐高祖開始,要掃蕩以往幣制的積弊,開辟新紀元。那么“通寶”呢,就是新錢的名稱,與“五銖”有別。通,是指流通;寶,就是“寶貝”,錢的意思。

  這本沒有任何異議。可是大唐的財政部——戶部,在鐫刻模具的錢文時,沒有考慮到一個問題。在此之前,無論五銖還是幾銖,錢文都只有兩個字,一左一右,讀起來不會有問題。個別特殊的,還有一上一下的,叫直讀,也不會有問題。而“開元通寶”是四個字,這就有潛在的麻煩了。他們按照古漢語的書寫習慣,在排列上是“開元”從上至下讀,“通寶”從右至左讀。這個順序太復雜了。老百姓沒那么有學問,拿到新錢,都順時針來讀(旋讀),于是就讀成了“開通元寶”。

  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要力量。老百姓這一錯,就錯出了道理。從此人人都把這新錢叫做“元寶”。到了后來,皇家也不得不承認既成事實。后來史思明發動叛亂,在占領區鑄新錢,錢文干脆就是“某某元寶”。唐代宗時也鑄過“大歷元寶”,此后到宋、到清,都有各種“元寶”錢。從政府到民間,對這個概念都認可了。至于后世把金錠、銀錠叫做“金元寶”、“銀元寶”,也都是從這兒衍變出來的。所以說,元寶這個詞,是群眾誤打誤撞發明出來的。

  百姓是百姓,咱們在這兒還得按照標準叫法,接著說這個通寶錢。唐高祖李淵創立的這個通寶錢,是一個全新的貨幣體系。在開元通寶之后,歷朝歷代的皇帝,基本都用年號作為錢文標志,通稱為年號錢。

  “開元”雖然不是李淵的年號,但金融學界都公認它是年號錢系列的開端。雖然說在南北朝的成漢國,就有過一種叫“漢興錢”的五銖錢,才是最早的年號錢;但那只是個偶然現象,而且流通的時間很短,沒有形成影響。那么,李淵為什么要取消錢文上的重量標注,而代以“通寶”二字呢?

  這是因為,在過去標注了重量的錢,經常會減重,錢名與實際幣重有時差了十萬八千里,影響不太好。政府發行的銅錢,幣值大于實際重量,這就是造假。可是政府造假也是不得已啊。現在采用“通寶”來命名,就可以掩蓋這個矛盾。減重不減重的,你老百姓今后就不要再嘀嘀咕咕了。再一個原因是,銅錢到了這時候,與稱量貨幣已脫鉤。它的流通職能大大加強,而它本身的實物價值已微不足道,基本成了一個抽象的交易媒介物。

  唐朝的這個通寶錢,形制與五銖錢一樣,也是外圓內方。錢肉極好,有很寬的外廓邊,非常大氣。直徑為2.4厘米,幣材是銅、錫、鉛合金,一枚大概重4克。當時政府立了法,一枚開元通寶重量為2.4銖,十文錢恰好重一兩。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網友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