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財經》2005 > 正文
 

《財經》最新文章:美國電信新版圖浮現(2)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1日 12:19 《財經》雜志

  冰火兩重天

  競爭放開后,新興電信運營商如雨后春筍,第一個戰場便是長話。

  MCI一開始就是AT&T的挑戰者,到20世紀90年代,它已躍升為全美第二大電信公司
。同樣在AT&T拆分后進入長話市場的Sprint則憑借價格戰術逐漸嶄露頭角。

  AT&T則優勢逐漸消失。一如人們所料,長話領域雖然利潤豐厚,但競爭迅速展開,AT&T的市場份額不斷受到MCI和Sprint的蠶食而急速滑落,從1984年的超過90%下降到幾年后的50%,而通話價格到20世紀80年代末已下降了40%。1999年,Bell Atlantic在小貝爾中第一個獲得進入長話市場的批準,競爭激化。2000年,AT&T的股價已經蒸發了40%。

  長話利潤下降勢不可擋,能否進軍市話便成為AT&T的生死戰。1994年,AT&T以115億美元高價收購了無線電話公司McCaw——拆分十年之后,AT&T終于得以再次向客戶直接提供電話服務。AT&T無線很快成為全國最大的無線電話運營商,并在業內第一個提出沒有長途費和漫游費的全國統一通話計劃。

  這個領先的舉動卻為AT&T埋下敗筆。無線業務的擴展無形中與其核心的長話業務展開內部競爭。而在AT&T的全國通話計劃可行性得到驗證后,它的競爭者開始大舉進入手機市場。很快,AT&T引為驕傲的全國通話計劃和客戶服務優勢不再明顯。

  在涉足無線業務之初,AT&T保守的技術選擇也桎梏了其長期的發展。McCaw的網絡基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出現的TDMA,因此,AT&T收購McCaw時,必須在TDMA與兩個更先進而新銳的CDMA和GSM之間作出選擇。AT&T選擇了現有技術。幾年后,文字信息、圖像傳輸、互聯網接入成為手機的幾大賣點,AT&T的舊網絡難以實現這些功能。當AT&T在2000年末不得不花費更大代價更新技術時,它在無線領域已盡失領先地位。

  在這個漫長的演變過程中,作為AT&T的主要競爭對手,世界通訊(WorldCOM)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世通的前身長途電話折扣公司成立于拆分AT&T定案的那一年。至1998年,僅15年歷史的世通通過成功的市場運作,成為美國電信業一大巨頭。這一年,世通以400億美元高價收購MCI公司,創下美國并購史的記錄。很快,世通又提出以1290億天價收購當時第三大長話公司Sprint。但這宗難以想像的收購被司法部以“阻礙競爭”為由阻攔。

  面對咄咄逼人的世界通訊,AT&T不得不在20世紀末展開一系列并購行動,正是這些不成功的并購最終將AT&T拖入泥沼。

  與此同時,七個小貝爾繼續享受對市話業務的壟斷,坐收長途電信商的“買路錢”。雖然他們的基礎市話業務盈利面不大,但穩定可靠,在風起云涌的長話大戰中偏安一隅。

  電信法爭議纏身

  20世紀90年代,美國開始醞釀新的電信法,初衷是放開全部電信市場的競爭,特別是打破市話壟斷。盡管其中規定了三種新競爭者進入市話業務的方式,但1996年問世后,并沒有達到鼓勵競爭的目的。

  根據這部法律,首先,新競爭者可以批發價從現有市話公司購買服務,再以另一個品牌轉售給消費者,從而進入市話市場;第二,鼓勵競爭者重新建設網絡和原有市話公司競爭。“這類競爭出現了,但不如人們預想的快,因為重新建網代價高昂。而為了尋找最集中的客戶群,新進者聚焦于小型和中型商業客戶,家庭用戶的競爭局面幾乎沒有改變。”密歇根大學的鮑爾認為。

  1996年電信法未能奏效的更主要原因,是其規定的第三種競爭方法,即非捆綁(unbundling)。這一規定強制現有市話公司將競爭對手經營市話業務所需的所有網絡組成部分——包括本地環路、切換設備、本地傳輸設備等——以優惠價格出租給競爭對手。這對新競爭者是合算的選擇,但法律中沒有規定對原有市話公司不履行義務的懲罰,使得小貝爾有充分理由拒絕將網絡出租給競爭對手。

  “很強烈的觀點認為,這部電信法是失敗的。”鮑爾說。美國通信業協會(TIA)的數據顯示,到2003年,新市話競爭者擁有的市話線路占16.3%;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市話線路依然掌握在原有市話公司手中,競爭局面并沒有真正形成。電信法出臺迄今八年,市話公司一直在法庭挑戰“低價租賃網絡”的義務。2002年,法庭判決曾推翻了FCC的部分條款,迫使FCC在2004年將政策轉向,新競爭者必須以相當昂貴的代價租賃現有網絡。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相關專題:

  《財經》 雜志2005封面秀

《財經》雜志2005年2月21日刊目錄
www.caijing.com.cn

封面文章 經 濟放慢無礙股市尋寶
上 海飆地內幕 財經調查
上 海土地囤積之謎 《亞洲華爾街日報》/《財經》200強(AW...
房 地產信貸:升溫中的火藥庫 公司與產業
外 來者的游戲? 1.2 億違規電建清查記
香 港的土地批租制和房地產盛衰 波 音空客訂單之秘
財經觀察 美國電信新版圖 浮現
阜新礦難再逼煤礦改革 卡莉向 左,惠普向右
經濟學家 民 資外資盛宴中國電影業
李 劍閣:跳出窠臼看股市 財經速覽
斯 蒂格利茨:老年生活何以更缺安全感? 事 件
文 萃 中 國周邊
觀點評述 科 技風尚
高 西慶:資本市場不能承受之重 人 物志
評 之評:尋找中國股市的支點 焦點
財經論衡 懲 處金融詐騙力度加大
人 民幣匯率風云辨——哈繼銘、胡祖六、麥金... 讀者來信
經濟全局 誰 在違背市場“游戲規則”?
阜新礦難悲劇 環 保執法:制度化面臨考驗
國有資本預算開局 向 《金融腐敗求解》作者建言
國 資預算北京試水 中 國企業如何“基業長青”?
市場與法治 本 刊記者于寧獲IWMF世界女記者獎學金
汪 丁丁:走出“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 財經專欄
背 景:“王直墓”命運 隨筆
法 治·動態 說 時容易做時難
資本與金融 文 化與制度
華 夏證券生死之間 “ 舉國體制”的尷尬
姜建清縱論工行 改革 讀書
保 險公司交易席位爭議 《 博弈論與經濟行為》書評:天才與機心
商 界·動態 《 拉維爾斯坦》書評:分成兩半的政治哲學教授
滬深股市 逝者
中 國股市“邊緣化”了嗎? 阿 瑟·米勒
香港股市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AT&T新聞 全部貝爾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聚焦2005春運
世界新聞攝影比賽
2005年CCTV春節晚會
CBA全明星賽球迷投票
澳網公開賽百年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北京2月新推樓盤一覽
新春購房打折信息
《漢武大帝》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