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從今天起,開始樂觀:戰略級看多中國
澤平宏觀
文:任澤平團隊
在此前經濟低迷之際、市場低谷時期,我們提出“從今天起,開始樂觀”,“新一輪結構性牛市”,“戰略級看多中國:經濟三季度將滿血歸來”。
最新的數據顯示,5月社融、信貸、出口等大幅回升,中國經濟三季度將滿血歸來。即使市場充滿爭議,我們選擇戰略級看多中國。
事物有自身的發展規律,凡事否極泰來。
開門見山,亮明觀點:從今天起,開始樂觀。
近期由于俄烏沖突、美聯儲加息、輸入性通脹壓力上升等因素疊加,資本市場開年調整,投資者對一些短期負面因素出現了過度反應。
在市場的低迷之際,怎么看?怎么辦?風險還是機會?
每臨大事有靜氣。自律和理性是投資者與經濟形勢分析人士最珍貴的品質,在泡沫時克制欲望,在低谷時克制恐懼。
沒有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國致富。
當下的經濟和市場,使我想起了2020年疫情爆發之初,當時資本市場出現了極度恐慌性拋售。由于中國政府在抗擊疫情方面走在全球前面,迅速復產復工,政策對市場十分友好,經濟快速回升,一季度成為“黃金坑”,隨后2020年A股竟然走出了小牛市行情。2020年初我們倡導 “新基建”。
當下的經濟和市場,使我想起了2018年底,由于金融去杠桿等因素疊加,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十分低迷,投資者十分悲觀,市場上流行“2018年是過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將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自嘲段子。但是,2019年政策轉向友好,經濟恢復性增長,A股走出了結構性牛市行情。2018年底我們提出《否極泰來》。
歷史告訴我們,投資者總是夸大短期因素,忽視長期因素,這就是動物精神和非理性。站在當下,我們或許應該看的更長遠,所謂“不畏浮云遮望眼”。
當前市場是否對短期的悲觀負面因素過度反應了呢?是否對長期的樂觀積極因素忽視了呢?
我認為未來長期有十大樂觀的因素:
第一大樂觀的因素:從全球來看,中國經濟正處于上升期,十年內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成為世界和平與繁榮發展的中流砥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經濟發展處于全球領先地位。2021年中國實際GDP增長8.1%;同期,美國GDP同比5.7%、德國2.8%、英國7.5%、日本1.7%。IMF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實際增速5.9%。
中美經濟規模差距正在快速縮小。2021年中國GDP規模達114.4萬億元(17.7萬億美元),美國GDP為23.0萬億美元,中國GDP相當于美國的約77.0%。2000-2021年,中美經濟規模差距從9.1萬億美元快速縮減至5萬億美元。
如果未來中國經濟保持年均5%左右的增長,則將在2030年前后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重回世界之巔,全球政經格局和治理版圖進入新的篇章。
中國提前接近高收入國家行列。以美元計價,我國2021年人均GDP 1.26萬美元,人均GNI 1.24萬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446美元。
第二大樂觀的因素:中國經濟潛力大,空間廣闊,未來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
中國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14億人口),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4億人群),而且中等收入群體還將不斷擴大;
中國城鎮化率(64.7%)距離發達國家仍有15個百分點的潛力;
中國的勞動力資源近9億人,就業人員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總量約2億,2021年大學畢業生近1000萬,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和工程師紅利;
中國的新經濟迅速崛起,中美獨角獸數量全球領先;
新國潮興起,本土消費品市占率大幅提高、中國符號走向國際舞臺、科技品牌出海。
第三大樂觀的因素:中國正在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將奠定長期繁榮發展的基石。
面對百年未遇之大變局,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2017年10月19大報告提出三大攻堅戰: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提出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注冊制改革,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等等。
這一系列重大戰略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對癥下藥。如果選擇做正確的事,運氣就在你這邊。
改革總是有成本的,只要大方向是對的,代價是短期的,長期有利于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1992年分稅制、2001年入市等都有改革成本,沒有十全十美的措施,不能葉公好龍,不能因為改革有短期陣痛就患得患失、迷失方向。
以金融去杠桿為例,過去幾年,中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去杠桿精準拆彈,提前為預防風險扎下了制度的籬笆,保障了我國的金融安全。雖然過去金融去杠桿的爭議較大,反對聲音不少,但是當金融危機真正來臨的時候,才凸顯出此前去杠桿穩杠桿的重要性,凸顯出改革家的專業素質和重壓下推動改革的可貴意志。當看客評頭論足容易,打硬仗比打嘴仗難。
曾國藩說過:“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
第四大樂觀的因素:今年穩增長是頭等大事,宏觀政策對經濟和市場更加友好。
3月16日,國務院金融委召開專題會議,強調:“切實振作一季度經濟,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有關部門要切實承擔起自身職責,積極出臺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臺收縮性政策。對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要及時回應。凡是對資本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應事先與金融管理部門協調,保持政策預期的穩定和一致性。歡迎長期機構投資者增加持股比例。”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傳遞“一個核心,八大舉措”,實現“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一個核心: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八大舉措主要是,疫情: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政策:退稅減稅降費+用好各類貨幣政策工具+謀劃增量政策工具;投資:新老基建逆周期加碼,適度超前建設;消費:保市場主體、保就業是關鍵,一攬子紓困;物價:做好能源和糧食保供穩價工作;房地產:適度放寬,因城施策,促進平穩,軟著陸;平臺經濟:完成專項整改,支持規范健康發展,穩定預期,提振信心;股市:注冊制改革,積極引入長期投資者,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5月25日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著力保市場主體以保就業保民生,保護中國經濟韌性,努力確保二季度經濟實現合理增長和失業率盡快下降。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6方面33條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5月底前要出臺可操作的實施細則、應出盡出。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全面把握,防止單打一、一刀切。國務院26日將向12個省派出督查組,對政策落實和配套開展專項督查。
根據歷史經驗,傳導的順序是:政策底、情緒底、市場底、經濟底。
第五大樂觀的因素:新經濟、高端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快速增長,新能源、數字經濟爆發式增長,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新產業快速增長。2021年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8.2%、12.9%,增速分別較規模以上工業快8.6、3.3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1%、32.4%;新能源汽車和集成電路產量達367.7萬輛、3594.3億塊,分別較上年增長152.5%、37.5%。全年高技術產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7.1%和22.2%,分別快于高于制造業整體投資3.5和8.7個百分點。
不斷加大創新研發投入,在部分高科技領域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逐漸縮小。2021年R&D經費支出27864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增速比上年加快4個百分點;研發支出占GDP的比重為2.44%,已接近OECD國家2.47%的平均水平。
未來中國的消費前景將體現在從住行向服務消費升級,買健康快樂的品質美好生活;三四線互聯網紅利促進新一輪在線購物熱潮;新國潮成為年輕人的潮流選擇;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迎來“黃金十五年”。
第六大樂觀的因素:新基建成為政策重要抓手,為長期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十四五”規劃提出: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建設。
2022年《政府報告》提出:“支持在建項目后續融資,開工一批具備條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礎設施、老舊公用設施改造等建設項目。”“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
新基建短期有助于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于培育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是兼顧短期擴大有效需求和長期擴大有效供給的重要抓手,是應對疫情、經濟下行和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辦法,具有穩增長、穩就業、調結構、促創新、惠民生的綜合性意義。(參考《中國新基建研究報告2022》2022年2月,《是該啟動“新”一輪基建了》2020年1月)
“新基建”是有時代烙印的,如果說20年前中國經濟的“新基建”是鐵路、公路、橋梁、機場的話,那么未來20年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新基建”則是:1)科技新基建,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數據中心、東數西算、新能源、充電樁、特高壓、工業互聯網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2)民生新基建,包括教育、醫療、社保、戶籍等重大民生領域;3)制度新基建,包括發展資本市場、減稅降費、擴大對外開放、保護知識產權等制度改革領域。
第七大樂觀的因素: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房地產是周期之母,仍是現階段第一大支柱行業,房地產穩則經濟穩。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保障好群眾住房需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并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近日,新華社記者就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問題采訪了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有關負責人表示,房地產稅改革試點依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進行,一些城市開展了調查摸底和初步研究,但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情況,今年內不具備擴大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城市的條件。
2022年以來各地因城施策開展救市,全國已有90多個地區放松了房地產調控政策,需求端政策調整較頻繁,包括下調住房貸款利率、放松公積金貸款條件、降低首付比、對新房購買發放購房補貼、放開落戶限制。
第八大樂觀的因素:市場均值回歸是不變的規律。
歷史規律告訴我們,經濟周期和資本市場具有內在的糾錯機制,均值回歸就像地心引力一樣。經濟在衰退期的自發出清將孕育復蘇,資本市場在悲觀預期的底部將孕育新生。
經濟和市場總是在絕望中重生、在爭議中上漲、在狂歡中崩盤。
我們應該在炮火中挺進,在煙花中撤退。
2014年中,剛剛經歷了2013年的錢荒,經濟不振,A股僅有2000點。但是,隨后由于宏觀政策轉向寬松和積極,改革步伐加快,A股竟然走出了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我2014年5月下海,預測“5000點不是夢”,由于觀點少數派,2014年底市場各大評選中顆粒無收,失意北飛。但是,在2015年市場即將到達 “5000點”時,我再度成為少數派,預警“海拔已高風大慢走”“我理性了市場瘋了”,下海僅一年獲得中國證券分析師大滿貫冠軍。
第九大樂觀的因素:有些好資產已經超跌,價格低于內在價值,是長期投資者進場的時機。
漲上去的是風險,跌下來的是機會。價值投資,是長期主義的勝利,做時間的朋友。買的便宜是硬道理,在市場過度悲觀的時候,能夠找到被誤殺的好公司好資產,唯一所需要做的就是克服內心的恐懼。
我2007年博士畢業,打算2008年底在北京買房,當時售樓處門可羅雀,投資者被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蕭條景象嚇壞了。在2009年初交易完成后,趕上四萬億出臺,當年漲了一倍,賺了人生第一個百萬,帶杠桿一年五倍收益,第一次讓我體驗到了理性思考、逆勢投資和相信未來的巨大意義與價值。
第十大樂觀的因素:世界終將屬于理性樂觀主義者,這是一個哲學命題。
悲觀者正確,樂觀者前行。
我們應該做長期的理性樂觀主義者。在頂部理性,在底部樂觀。如果不是樂觀主義者,你就不會對未來有信心。現在是時候看長遠的時候了。
我們經歷過無數次的戰爭、危機、瘟疫和蕭條,在人類社會的至暗時刻,總有人站出來,建立愿景,經營希望,點燃未來,激發勇氣。
在這個全球動蕩的時代,在這個關鍵時期,你問我站誰?我當然站偉大的祖國。
放眼全球,中國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經濟體之一,美國逆全球化,歐洲日本人口老齡化,中東戰火紛飛,非洲尚未開啟現代之旅。雖然歷經曲折,但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奇跡,為那些有才華的年輕人提供了實現夢想的廣闊舞臺。
我們深信市場經濟的理念已經在這個國家扎根,在這片我們深愛的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新一輪改革開放正史詩般展開。
展望未來,我們選擇深愛這個國家,深愛所從事的事業。展望未來,我們選擇深信時代的進步,深信夢想的力量。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不放棄底線和夢想。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勇敢前行。經歷過改革轉型洗禮后的中國經濟,前景將更加光明,未來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
世界終將屬于理性樂觀主義者。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