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新經濟下三低一高的說法過于理想化

北大教授:新經濟下三低一高的說法過于理想化
2018年03月15日 11:08 新浪綜合

  “新經濟”與新機遇

  呂隨啟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3月3日,2018年全國“兩會”拉開帷幕。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過去5年,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1%,經濟實力邁入新臺階。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新經濟”發展也是2018年全國“兩會”的一大看點。那么究竟什么是“新經濟”,為何“新經濟”會在當下的背景下興起,關于“新經濟”又有哪些投資機會呢?

  一、“新經濟”的概念

  “新經濟”的提法最早出現在1996年底美國《商業周刊》的一篇文章里,主要是指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術革命以及由信息技術革命帶動的、以高新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經濟。眾所周知,最近幾年的技術創新主要來自信息技術的創新,以至于過去人們常常把與信息技術有關的新興行業籠統地視為“新經濟”。而在今天,技術進步的內涵已經大大擴展,除了信息技術以外,類似人工智能等其他技術有了更大的進步,從而“新經濟”的內涵也更加豐富。

  2016年的“兩會”首次將“新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總理公開闡述“新經濟”的內涵。市場普遍所理解的“新經濟”,基本上圍繞在第三產業,主要集中在節能與環保、信息技術與信息服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高新技術服務與研發、金融服務與法律服務等。其實“新經濟”不僅限于第三產業,同時涉及一、二產業。比如第三產業的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電子商務這些新興產業與業態,以及工業制造中的智能制造、定制化生產,第一產業中有利于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股份合作制、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等都屬于“新經濟”范疇。

  因此,“新經濟”的“新”體現在了諸多方面,如新的技術、新的行業、新的業態、新的驅動力、新的盈利模式等各方面,要發展“新經濟”就要培育新的動能來促進經濟轉型,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實現產業升級。將“新經濟”與產業結構的升級相結合具有更加重大的意義。

  二、“新經濟”的特點

  對于“新經濟”所呈現的特點,有“三低一高”的提法,即:低失業、低通脹、低財政赤字、高增長。我認為這樣的說法過于理想化,需要具體問題具體看待。比如低失業,從就業角度來說人工智能的出現,將會大大優化勞動力結構,提高勞動效率,降低勞動力的密集程度,被解放的勞動力如果不能順利轉型反而有可能造成新的失業。這要求我們在享受“新經濟”的同時,也要注重“新經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低財政赤字,只有在發展“新經濟”的同時減少財政支出,或者“新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多財政收入的情況下才能達成。

  除此之外,“新經濟”的發展對企業也有重要的意義。“新經濟”促使無形資產在價值創造中的作用不斷變大,企業越來越注重將有形資產轉移為無形資產,注重對無形資產的控制。這迫切要求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大幅度降低企業經營管理成本。“新經濟”也增加了企業之間關聯度,因此只有擁抱新時代、擁抱新技術、擁抱新業態的企業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三、“新經濟”帶來的新機遇

  “新經濟”的發展勢必帶來新機遇,近年來呈現出了更加明顯的趨勢。2月28日,360完成借殼登陸A股,成為A股互聯網巨頭。A股也向“新經濟”敞開懷抱,與“新經濟”相關的一些領域也呈現出投資機遇。

  1、消費升級

  2018年,消費升級的趨勢已經成為共識。消費升級反應到具體產業鏈上,集中體現在對衣食住行整體要求的提高與完善上,人們對于基礎消費有了更高的追求。消費升級的另一個體現是高層次消費的涌現。2018年我們可以繼續重點關注零售、醫療、教育文化娛樂服務行業等。

  2、產業升級

  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基礎上推進產業升級的步伐,升級能否完成與是否利用好“新經濟”帶來的機遇有至關重要的聯系。其實“新經濟”并非第三產業專屬,同時也迅速滲透在第一、第二產業之中。行業內進行了新一輪的格局整合,龍頭企業的效益得到了明顯提高。新的一年產業升級配合國企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有望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關鍵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同樣隨著信息化不斷完善的“智能制造”,及在互聯網的帶動下重塑傳統模式的金融行業也值得關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區塊鏈的興起與迅速擴張,通過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傳統商業銀行,金融業也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創造更加快捷的服務。2017年是區塊鏈野蠻生長的一年;2018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推廣與完善,圍繞該項技術進行布局的應用場景中,都存在較大的投資機會,但是我們需要注意避免盲目擴張帶來的影響。

  3、科技驅動

  隨著新技術的進一步推動,科技驅動下的相關產業有可能引發信息技術產業的新一輪變革。目前,圍繞人工智能的核心硬件、芯片制造、網絡基礎通信制造以及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等產業,這些都有可能推動“新經濟”更加快速地發展。

  具體說來,“新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在:以機器人、3G打印為核心的數字化技術;IT革命涉及到的物聯網、IT設備的變革;生物經濟(醫療技術的進步、新醫藥、生物技術);新材料的革命;體驗經濟(消費、娛樂、服務)等方面。總之,“新經濟”所帶來的機會非常多,發展速度很快,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我們應該加強研究,加大投入力量,抓住機遇擁抱新時代的新變化。

  附:作者簡介

  呂隨啟,吉林人,1982年進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1989年畢業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主講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等主干基礎課以及匯率經濟學、國際金融與貨幣政策等選修課。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金融、投資學與資本市場。曾經擔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系副主任、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職務。榮獲多項教學和科研獎勵,曾經被評為2006年度中國金融業杰出貢獻專家。

責任編輯:李彥麗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