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賺有賠是市場常態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11:44 《市場報》
江蘇 袁風華 預售房子,買家買的不是實物,而是預期,有點類同于買期貨,如對市場預期判斷不準,盲目進入的風險就會很大。現在的情況是,房子沒到手就縮水了幾十萬,這事擱誰身上當然誰都不好受,業主向開發商提出“降價補償”,從情理上看可以理解。 但我們更應該看到,本輪樓市價格波動,很大程度上是宏觀層面政策調控的結果,并非以某個人或某個企業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樓盤降價,開發商首當其沖,同樣要承擔巨大的利益損失,自顧尚且無暇,這個時候要求他們去補償業主的利益損失,要求似乎有點高,并不切合現實。 房產雖然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但它也具有商品的基本屬性。業主在購房時,就應該具備承受投資風險的心理準備,樓價上漲,你可以坐享其成,獲得一定的升值收益,事實上也并沒有和房產商一起來分享房市帶來的利潤;那么,當樓價出現下調,你也只能檢討自己沒有把握好入市時機,只看到了投資預期的利潤,不能怨天尤人。還有,購房交易是在買賣雙方自愿的情況下進行的,所簽訂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只要開發商不存在欺詐和違約行為,合同上也沒寫明“降價需補償”的話,業主就沒有正兒八經的條理向開發商索賠。 因此,面對“虧損”的業主上門討要“補償”,開發商完全可以用一句“房市有風險,虧損需自負”來應對。但是,現如今樓房的預售模式諸多不合理之處也確實值得我們去關注。深圳“降價補償”引發的糾紛,至少給了我們3個啟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投資也好,置業也罷,必須對可能的風險有足夠的預估,在股市房市存在巨大泡沫的背景下,入市者更要有風險意識和責任自擔的思想準備,此其一;第二,市場經濟就是契約經濟,買賣當事人都要有守約意識。在平等的前提下信守契約,是買賣雙方的義務;第三,有損失固然值得同情,但法律卻不同情無知。這就要求缺少交易經驗和法律知識的我們,吃一塹長一智,學會在變化多端的市場判斷和尋求高性價比的商品,學會通過預測和合同約定實現自己的風險最小化。 房市中常有這樣一句話:買房有風險,出手須謹慎。沒人把刀架在脖子上讓你買房子。假如真的可以“降價補償”,筆者認為,買“期房”的消費者將會變得更加沖動,炒房者將會更加踴躍地買入,這反而又會擴大房產市場的泡沫,房價不亂了套才怪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