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貨膨脹與發展轉型(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13:57 經濟觀察報
我們就是采取了這樣的政策。2003年以后,人民銀行頻繁入市干預。開始的時候,平均每天收購1億-2億美元。到了2005年每天平均收購7億-8億美元。2006年10月,中國外匯國家儲備達到1萬億美元。這時,國外熱錢賭人民幣升值,大量流入中國,更加劇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為了減緩升值,人民銀行在2007年每天平均收購17億-18億美元。國家外匯儲備在2007年末達到15000億美元。這么多的美元,人民銀行是用大約12億中央銀行貨幣從商業銀行收購來的。 中央銀行的貨幣叫做“高能貨幣”。“高能貨幣”的1塊錢通過商業銀行的貸款活動會變成好幾塊錢,在中國大約是5塊錢的貨幣購買力。為了購買現有16000億美元的國家外匯儲備,大約創造了60萬億元的貨幣購買力。 人民銀行這幾年也竭盡全力設法收回過多發行的貨幣,除了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外,還進行公開市場操作,也就是由中央銀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簡稱“央票”),賣給商業銀行來收回貨幣。這兩年,央行大約發行了3萬多億央票。雖然人民銀行采取這樣一些“對沖”的措施,但貨幣供應量還是大量增加了。 這就是市場上流動性泛濫的來歷。 通貨膨脹是指物價總水平的持續上漲。因為貨幣過量供應,大量的貨幣追逐少量的商品,需求關系就決定了物價上漲。一般認為,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在3%以下應該說是正常的,3%左右還可以,說是溫和的通貨膨脹,超過了5%就應該叫做高通貨膨脹了,當然還不算是惡性的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不管是由成本上升觸發,還是由需求強勁觸發,從根本上說,都是一種貨幣現象,因為貨幣超發、流動性泛濫的結果。由于大量貨幣追逐少量商品而造成價格上升:或者房地產、股票、收藏品等資產價格的上升,叫“資產膨脹”,或者是消費品物價指數的上升,叫做“通貨膨脹”。在經過若干年的貨幣超發積累之后,到2006年,開始在資產泡沫的形成上表現出來,到了2007年中期,通貨膨脹也十分明顯地表現出來了。 既然通貨膨脹是一個貨幣現象,要抑制通貨膨脹,從短期的觀點來看,辦法只能是采取從緊的總量政策。 主持人:我注意到,劉世錦教授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年會”上更強調通貨膨脹的國內因素,更強調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 劉世錦:通貨膨脹很難說出自單一原因,一般都是多因素導致的,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發現其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這次通貨膨脹需要特別關注要素成本的推動。 物價上漲一開始被稱為結構性物價上漲,突出表現是食品價格的上漲占到總價格上漲的80%-90%。與以前通脹發生時的一個不同之處,是這次農產品漲價時東西并不缺,即使是漲價幅度最大的豬肉,商店還是能買到的,雖然有些地方可能供應偏緊,但沒有斷檔,只是價格高了。這說明問題不是直接發生在供求環節,而是出在生產成本上升上。以豬肉為例,漲價有一系列原因,如豬飼料漲價、流通環節不暢、疾病影響等等,但更重要的是農民養豬的比較收益發生了變化。一個農民在家養豬的年收入約為3000元,但如果他進城打工,一個月收入1000元,年收入可能達到12000元,所以,有打工的機會,他不大會選擇養豬。其他行業就業機會越多,收入越高,他就越不愿意養豬。這是一個長期的、基本的因素。隨著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從事農業與非農產業收入的差距越來越大。在農業勞動生產率增長有限的情況下,農產品價格周期性上升是不可避免的。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