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鐘偉現象引發二次道德譴責 經濟學家身陷公眾門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 11:57 法制早報
□本報記者 廉穎婷 “鐘偉現象”引發第二輪道德譴責 自2004年的“郎顧之爭”和 2005年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發表了“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5個”的言論以來,中國主流的經濟學家就備受指責,經濟學家已經淪為“公眾最排斥的群體之一 ”。 鐘偉最近有點煩。 因此在7月4日的博鰲房地產論壇上,他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最近我被一頓猛批,我很意外,像我這樣的人還會被人批!” 可就是這次嘉賓演講,鐘偉又一次將自己扔進了眾人的“口舌”之中,成為眾矢之的。 一句“我不知道老百姓是誰”,一時間又成為輿論猛批的焦點言論。 眾所周知,鐘偉的標志性名言是“經濟學者不一定要替老百姓說話”。之前,鐘偉還拋出了“銀行跨行收費有理,并且還收低了”的言論。 這些接二連三與主流輿論相悖的言論,使這位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遭到了猛烈抨擊。 由此,鐘偉被認為掀起了國內第二輪經濟學家遭遇輿論抨擊的浪潮,并成為第二輪道德譴責的導火索。 其實從2004年的“郎顧之爭”開始,中國的經濟學家就逐漸整體陷入一場公眾的信任危機之中。 再加上2005年10月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的“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5個”的言論,更加重了公眾及輿論對國內主流經濟學家的不滿情緒。 而“鐘偉現象”為經濟學家受到普遍懷疑和指責做了更為全面的注腳。 鐘偉叫屈 今年2月,鐘偉一篇名為“房產暴利是權錢合謀下對農民的掠奪”的文章引出一片叫好。 “開發商每年為我們提供二三百萬套商品房,但對此不必心存感激”,“房地產暴利鏈條的中端拴滿著密密麻麻的瓜分利益的蟑螂,這種瓜分規模每年至少三五千億元級的水平;而在鏈條的兩端,分別是購房者和被征地的農民”。 然而“政府剛開始清除蟑螂的行動,鐘偉突然一反自己說過的話,不僅指出‘中國房地產極大增強了國民幸福感',還開始疾呼房地產崩盤乃中國經濟不可承受之重!辈⒌贸觥叭绻績r12個月內下跌30%,對政府而言,由此增加的負擔相當于建行、中行改制上市的全部花費;對居民而言,大致相當于14 %的家庭財產被蒸發、房地產崩盤”的結論。 “從為小民鼓與呼,到為房地產商吶喊,數據與邏輯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才會讓他全然忘卻曾經的觀點?”不僅葉檀博士感到詫異,民眾也搞不清楚,為何以前站在百姓立場的鐘偉突然間就轉換方向,發出一些明顯偏袒房地產商的言論。 此后,6月21日,鐘偉在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時稱,跨行查詢每筆3毛錢是 “收少了”,本來成本是1.2 元。 這一言論又引來罵聲一片…… “某些經濟學家成為市場難堪的裸泳者。這一地位不是誰強加的,而是他們自己努力爭取得來的。 鐘偉先生正在成為這樣的代表! 在輿論的指責聲中,鐘偉并沒有選擇沉默,而是拋出更為“招罵”的一句話來,“經濟學者不一定要替老百姓說話”。 在之后的博鰲房地產論壇上,鐘偉為他的這一言論進行了辯解。 “我想講在中國這個過度尊重個人公民對土地使用權的物權性擁有,這是不可剝奪、不可讓步的。這是我為什么不想做民意代表的原因。你讓我代表的時候,我是不是始終會堅持你的利益,我應該支持誰?我不知道老百姓是誰。我只知道特定的群體應該做什么。 ” 資深財經記者侯寧認為,鐘偉的這段話“語言雖羅嗦,但表述得已很清楚了。那便是,由于改革過程中對土地等的使用權、所有權的界定并不清晰,所以作為學者的鐘偉搞不清他該代表誰,所以他便只能像葉檀博士指出的那樣‘出爾反爾',最后當然便迷糊到‘不知道老百姓是誰'了,而只能‘知道特定的群體該做什么'!” 對于鐘偉的反擊,也有媒體輿論認為他是一位認真的思考者,所以在遭遇媒體評論者的抨擊之后,他繼續進行思考,并且從經濟學者的正當責任這個角度作出了回應。 在媒體輿論的強勢攻擊下,鐘偉有些招架不住開始叫屈了:“最近我被一頓猛批,我很意外!” 不過在眾多批評指責聲中,也有人站出來替鐘偉說話。 《中國青年報》的青山,在《批駁鐘偉的言論不能斷章取義》一文中指出:最近某些媒體對鐘偉言論的報道,有斷章取義之嫌。 青山指出:“我看到了他在博鰲房地產論壇上的發言全文。我反復看了多遍,愣是沒有找到‘我不知道老百姓是誰'這句話。相反,在這個發言中,我看到的是鐘偉的一些符合民心的正確言論。如,他在發言中說,‘我不是政客,我不是官員,但是我想政策、決策都有成本,是國民福利增進的最大化或是國民福利減少的最小化',他還說‘政策是好政策還是壞政策,是取決于對公民福利的損害度'。” 中國的經濟學家怎么了? 自2004年的“郎顧之爭”和 2005 年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發表了“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5個”的言論以來,中國主流的經濟學家就備受指責,經濟學家已經淪為“公眾最排斥的群體之一 ” 。 之后,2005年11月7日,《中國青年報》公布了關于“你相信哪位主流經濟學家”的公眾調查結果:公眾信任率超過 10% 的經濟學家只有郎咸平 (31.0 % ) 、吳敬璉 (19.8 % ) 兩人。 “由于郎咸平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從大陸角度說實際被公眾有所信任的只有吳敬璉一人! 在大多數人看來,中國的經濟學家已經成為一個不受民眾歡迎的群體,并且正在成為一些利益集團的代言人。 有公開信息表明,截至2001年底, 274家上市公司共聘請或提名了 500 余名獨立董事,其中經濟學家131名;時下 “明星經濟學家 ”的出場費是以萬計的,并且業內還有 “ 排行榜 ” 。 因此不少人認為:“指望他們在游戲規則缺失下漫游回‘老百姓'的身份立場,大約等于祈求河神降雨一樣荒唐! “這個世道上的經濟學家根本就不是為窮人說話的,所以大家就能十分理解朗咸平的觀點為什么受歡迎了!逼ずV拊谒牟┛椭袑懙。 網名為三維透視鏡的網友對“鐘偉現象”作出了如此評價:“當前中國已經進入各方利益的博弈時代,普通民眾是很難在各級權力平臺上直接行使自己的話語權的。如果在全民呼吁建設‘和諧社會 '的大背景下,彌漫的仍是喊房價要漲,貧富差距還不夠大,國有資產流失合情合理,那么我們還能希望實現怎樣的社會公平呢? ” “我們惟有寄望于那些有良知的經濟學家們,不要為利益集團的魔棒所惑,不要鉆進利益的潘多拉魔盒,而是能善用自己的話語權,為老百姓說話,為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真正把脈并開出具有職業道德和水準的藥方!” 不難看出,國內經濟學家們的道德底線成為當前輿論譴責的主要標桿。 在《中國青年報》的調查中,公眾認為經濟學家應站在學術立場說話的占58% ,而認為經濟學家是站在學術立場的只有 7.4% ,基本否定了經濟學家具有學術立場性。 認為經濟學家應站在利益集團立場說話的只占1.6% ,而認為經濟學家是站在利益集團立場說話的竟有69.7% 。 面對這組數據我們不禁要問:中國的經濟學家們到底怎么了? 經濟學家為什么遭抨擊 有業內人士認為,經濟學家與輿論的相互攻擊,是改革反思大討論的一個延續。 而“鐘偉現象”正在說明一個現象,“非百姓”代言人將越來越多。這似乎已是一股不可遏止的“歷史潮流”。 更有學者認為,“經濟學家最大的問題并不在于學術的水平,而在于學術的道德”。 事實上目前在媒體上批評經濟學家的知識分子,其本意并不是反對市場。 “他們所反對的是權貴資本主義,被扭曲的市場。他們所批評的是銀行亂收費背后的壟斷,高房價背后的權力與金錢結盟,收入不公背后的權利不平等! 對此清華大學 EMBA 特聘教授梁小民表示出同樣的觀點。 他認為公眾對主流經濟學家的不滿,主要是對當前問題的不滿。如腐敗問題、賤賣國有資產、醫療和教育改革失敗、最低層民眾利益被忽略、下崗職工的隱性契約 ( 原來的低工資包含對醫療、養老保險等福利待遇的支付承諾 ) 沒有充分兌現等等。 公眾中不滿情緒在堆積,對于掌握話語權的精英階層喪失信任,而被認為是改革方案建議者的主流經濟學家們自然首當其沖。這完全可以理解。 但公眾對經濟學家的作用有著普遍的誤解:經濟學雖然是顯學,中國經濟改革的政策都能在經濟學中找到對應的解釋,但在改革決策的過程中,經濟學家所起的作用有限。 浙江大學教授史晉川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主流經濟學家是有經濟學的定義的,即以新古典經濟學為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工具的經濟學家,但公眾理解的主流是指在政府經濟決策咨詢中較多發表意見的經濟學家。許多經濟學意義上的主流經濟學家只是從事研究,并未參與決策咨詢,指責他們是不公平的。 目前公眾對主流經濟學家的質疑,更多地是質疑他們的動機,即他們通過為利益集團代言而獲取利益,這是道德層面的指責。如果要求經濟學家必須無私,那么也應該同樣要求所有人都無私,否則就是將經濟學家置于了一個泛道德化的要求下,基于這樣的前提提出的指責毫無力量。 對此現象,《南方都市報》的一篇評論一針見血:“雙方都沒有錯,但經濟學家實有必要謙虛地聽聽知識分子在說些什么。對于市場化進程而言,經濟學家反而成為保守者,這恐怕是他們遭受抨擊的根本原因所在。 ” 精彩策劃:中國經濟學家及格戰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