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環球財經》2005 > 正文
 

環保 盛世危言下的潛臺詞(3)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9日 11:36 《環球財經》雜志

  利益交叉點的制衡

  登陸國家環?偩值木W站,我們發現,2004年川化股份因為排放高濃度氨氮水導致沱江干流重大污染事故,造成2億多元的經濟損失。而*ST農化、渝鈦白、晨鳴紙業、滄州大化等上市公司均被環保部門查處過。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半壁江山,但其污染排放也
占到整個工業污染排放總量的一半,且有增加的趨勢。

  從污染到治理,到再污染再治理,企業似乎永遠都是環保被動的被管理者。如何在環保與企業間尋找出利益的交叉點,變利益的對抗者為參與者將成為建立環保長效機制的新課題。這需要約束機制與利益機制的共同作用。

  一方面政府要建立健全且嚴厲的環保法律體系對企業行為進行約束。另一方面也需制定相應的經濟手段,鼓勵企業采用清潔生產工藝,積極推廣有利于環境的先進生產技術,提高綠色生產水平。

  如日本政府為了加強企業環保設備的投入,利用非贏利性的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中長期的優惠利率貸款等。在稅收政策方面,對再資源化設備的引進與投入采取特別折舊、固定資產稅、公司所得稅等優惠政策。在退稅政策方面,對于廢塑料制品類再生處理設備,在使用年度內,除了普通退稅外,還按取得價格的14%進行特別退稅等。

  而更為重要的是,企業應開始研究如何在“約束”下取得利益,這就需要企業多方的重新定位。

  如美孚石油公司就有其獨特的監控體制,這個體制要確保生產過程中各種環境安全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不要出任何違反法律的問題。環境守法的主動性非常強。這些美國公司不會違犯法律,而會在法律的要求下為企業謀求利益最大化。

  真正聰明的企業將會學會如何在環保的壓力下完成企業自身的提升,并找到新的利潤增長,甚至是開拓新的產業。所以,我們不妨將環保的另一層潛臺詞理解為:迫使中國企業的升級與轉型。

  近日,歷經7年波折的《京都議定書》終于正式生效。作為簽署國之一,中國將履行《京都議定書》承諾的義務。中國政府、中國企業都將感受到它所帶來的環保壓力。但同時《京都議定書》也催生出一個多層面的大氣能源新市場。

  一方面,“議定書”驅動發達國家降低溫室氣體減排量的CDM(清潔發展機制) 允許發達國家通過與發展中國家進行清潔能源項目合作。這無疑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構建起了一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國際交易市場,二氧化碳也將由此成為一種可交易的商品。

  另一方面,為完成減排額度所搭建的大氣區域交易市場也將變得活躍起來。

  前不久,歐盟已經通過一項旨在開辟碳交易市場的能源新計劃。規定歐盟范圍內的電熱力、煉鋼、水泥、玻璃、制磚與造紙等六大產生二氧化碳的行業可以相互間買賣各自的二氧化碳配額——排放量超出限定值的公司可以向排放量未到限定值的公司購買排放指標。

  歐盟各國的操作方法是將減排任務分派到各個公司。各成員國給國內各公司頒發二氧化碳排放許可證。如果企業最后無法符合排放額度的要求,則可通過向其他超額完成任務的公司購買減排“信用額度”。

  據此,歐盟從今年開始實行強制“碳津貼市場”方案。方案允許那些實際排放量低于規定的公司將它“沒用”的“減排信用額度”投入市場,供那些超標排放的公司購買。市場預計,今年歐盟內部“減排信用額度”的交易額將達50億美元。2005年1月份已有6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額度成功交易。

  “中國-歐盟環境管理合作計劃機制開發項目”的專家指出,“過去只能作為公共物品而難于實現市場價值的溫室氣體減排額就有可能通過在國際市場上的交易變現為具有貨幣價值的國民財富,所以也是一個將潛在國民財富轉化為現實國民財富并擴展資源配置途徑的機會。”

  這說明只要政府確立好市場的約束機制,企業的“玩法”和市場的消化方式將是多種多樣的,關鍵就看誰能抓住商機。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相關專題:

  環保風暴

  《環球財經》2005封面秀

  《環球財經》封面系列文章:

  環評潛臺詞

  中國環保業為何難長大

  潘岳談中國環保的長效宣言

  美國環保與美國經濟統籌

  瑞士環保的啟示

  環保企業商機短期難見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環保風暴新聞 全部環評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春意融融
綠色春天身臨其境
水藍幸福
海螺愛情精彩圖片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